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3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謝宗廟,悉用正宮《導引》《六州》《十二時》,凡四曲。景祐二 年,郊祀,減《導引》第三曲,增《奉禋歌》。初,李照等撰《警嚴 曲》,請以《振容》為名,帝以其義無取,故更曰《奉禋》。其後 祫享太廟亦用之。大享明堂,用黃鐘宮,增合宮歌。凡 山陵導引靈駕,章獻、章懿皇后用正平調。仁宗用黃 鐘羽,增《昭陵歌》;神主還宮,用大石調,增《虞神歌》。凡迎 奉祖宗御容赴宮觀寺院并神主祔廟,悉用正宮;惟 仁宗御容赴景靈宮,改用道調,皆止一曲。皇祐中,大 饗明堂,帝謂輔臣曰:「明堂直端門,而致齋于內,奏嚴 于外,恐失靖恭之意。」詔禮官議之,咸言:「警場本古之 鼜鼓,所謂夜戒守鼓者也。王者師行、吉行皆用之。今 乘輿宿齋,本緣祀事,則警場亦因以警眾,非徒取觀 聽之盛,恐不可廢。若以奏嚴之音去明堂近,則請列 于宣德門百步之外,俟行禮時罷奏一嚴,亦足以稱 虔恭之意。」帝曰:「既不可廢,則祀前一夕,邇于接神,宜 罷之。」熙寧中,親祠南郊,曲五奏,正宮《導引》《奉禋、降仙 臺》。祠明堂,曲四奏,黃鐘宮《導引》,《合宮歌》,皆以《六州》《十 二時》。永厚陵《導引》,警場及神主還宮,皆四曲。虞主祔 廟,奉安慈聖光獻皇后山陵,亦如之。諸后告遷、升祔, 上仁宗、英宗徽號,迎太一宮神像,亦以一曲導引,率 因事隨時定所屬宮調,以律和之。元豐中,言者以鼓 吹害雅樂,欲調治之,令與正聲相得。楊傑言:「正樂者, 先王之德音,所以感召和氣,格降上神,移變風俗。而 鼓吹者,軍旅之樂耳。蓋鼓角橫吹起於西域,聖人存 四裔之樂,所以一天下也;存軍旅之樂,示不忘武備 也。鞮鞻氏掌裔樂,與其聲歌,祭祀則龡而」歌之,燕亦 如之。今大祀車駕所在,則鼓吹與《武嚴》之樂陳於門 而更奏之,以備警嚴。大朝會則鼓吹列於宮架之外, 其器既異先代之器,而施設概與正樂不同。國初以 來,奏大樂則鼓吹備而不作,同名為樂,而用實異。雖 其音聲間有符合,而宮調稱謂不可淆混。故大樂以 十二律呂名之,鼓吹之樂則曰《正宮》之類而已。

乾德中,設鼓吹十二案,制氈床十二,為熊、羆騰倚之狀。每案設大鼓、羽葆鼓、金錞各一,歌、簫、笳各二。又有叉手笛,名曰「拱宸管」 ,考驗皆與雅音相應,列于宮懸之籍,編之令式。

「若以律呂變裔部宮調,則名混同而樂相紊亂矣。」遂 不復行。元符三年七月,學士院奏:「太常寺鼓吹局應 奉大行皇帝山陵鹵簿鼓吹儀仗,并嚴更警場歌詞 樂章,依例撰成。靈駕發引至陵所,仙呂調《導引》等九 首,已令樂工協比聲律。」從之。政和七年三月,議禮局 言:「古者鐃歌鼓吹曲,各異其名,以紀功烈。今所設鼓 吹,唯備警衛而已,未有鐃歌之曲,非所以彰休德、揚 偉績也。乞詔儒臣討論撰述,因事命名,審協聲律,播 之鼓吹,俾工師習之。凡王師大獻,則令鼓吹具奏,以 聳群聽。」從之。十二月,詔六州改名崇明,祀十二時改 名《稱吉禮》,導引改名《熙事備成》,《六引》內者設而不作。 紹興十六年,臣僚言:「國家大饗,乘輿齋宿,必設警場, 肅儀衛而嚴祀事。樂工隸太常,歌詞備三疊,累朝以 來皆用之。比者郊廟行事,率代以鉦鼓,取諸殿司。夫 軍旅祭祀,事既異宜,樂聲清濁,用亦殊尚。鉦鼓鳴角, 列于鹵簿中,所以示觀德之盛。宜詔有司更製,兼籍 鼓吹樂工以時閱習,遇熙事出而用之。」有司請下軍 器所造節鼓一奏,嚴鼓一百二十,鳴角亦如之,金鉦 二十有四。太常前後部振作,通用一千八百五十七 人,而鼓吹益盛。孝宗隆興二年,兵部言:「奉明詔大禮, 乘輿服御,除玉輅、平輦等外,所用人數,並從省約。內 鼓吹合用八百四十一人,止用五百八十八人;警場 合用二百七十五人,止用一百三十人。淳熙中大閱, 帝自」祥曦殿戎服而出,皇太子、親王、執政以下並從, 諸將皆介胄乘馬導駕,軍器分衛前後,奏隨軍鼓管 大樂。上尋易金甲乘馬,升將臺,殿帥舉黃旗,諸軍呼 拜。奏發嚴,中軍鳴角,馬步簇隊。連三鼓。至四鼓,舉白 旗,中軍鼓聲旗應,乃變方陣,別高一鼓,馬步軍出陣 別高一鼓,各歸部隊。五鼓舉黃旗,變圓陣。又鼓舉赤 旗,變銳陣,青旗,變直陣。收鼓訖,《一金止》。重鼓鳴角,簇 隊放教,此其凡也。

開寶元年南郊三首

《導引》

氣和玉燭,睿化著鴻明。緹管一陽生。郊禋盛禮燔柴 畢,旋軫鳳凰城。森羅儀衛振華纓,載路溢歡聲。皇圖 大業超前古,垂象泰階平。 歲時豐衍,九土樂昇平。 睹寰海澄清。道高堯舜垂衣治,日月並文明。嘉禾甘 露登歌薦,雲物煥祥經。兢兢惕惕持謙德,未許禪云 亭。

《六州》

嚴夜警,銅蓮漏遲遲。清禁肅,森陛戟,羽衛儼皇闈。角 聲厲,鉦鼓攸宜。金管成雅奏,逐吹逶迤。薦蒼璧,郊祀 神祇。屬景運純禧。京坻豐衍,群材樂育,諸侯述職,盛 德服蠻夷。 殊祥萃,九苞丹鳳來儀。膏露降,和氣洽, 三秀煥靈芝。鴻猷播,史冊相輝。張四維。卜世永固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