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3 (1700-1725).djvu/3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二十七卷《目錄》。

 《樂律總部彙考》二十七。

  金。熙宗皇統一則 海陵天德一則 世宗大定八則 章宗明昌四則 承安一則 泰

  和二則 宣宗貞祐一則 哀宗天興一則 樂章附

《樂律典》第二十七卷。

樂律總部彙考二十七

熙宗皇統二年宰臣奏伶人不合同百寮赴起居

按《金史熙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皇統二年,宰臣奏 「自古並無伶人赴朝參之例。所有教坊人員。只宜聽 候宣喚。不合同百寮赴起居。」從之。

海陵天德二年製昌寧來寧之曲

按《金史海陵本紀》,不載。 按《樂志》:「宗廟皇帝入門,宮 縣以無射宮,升殿,登歌以夾鐘,皆奏《昌寧之曲》。迎神、 送神,奏《來寧之曲》,九成。天德二年,晨祼畢,還小次,方 奏迎神曲。」

世宗大定九年製曲名君臣樂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大定九年十一月 庚申,皇太子生日,上宴於東宮,命奏新聲,謂大臣曰: 「朕製此曲,名《君臣樂》,今天下無事,與卿等共之,不亦 樂乎。」辭律不傳。

大定十一年,議定宮懸之數。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初,正隆間,海陵營 太廟於汴。貞祐南遷,宣宗修之,以祔諸帝神主。其地 故宋景靈宮趾也。掘其下,得編鐘十三,編磬八,皆刻 「大晟」字。時朝廷多故,禮器散亡,竟不能備也。大定十 一年,太常議:「按《唐會要》,舊制,南北郊宮縣用二十架, 周、漢、魏、晉、宋、齊、六朝及唐開元、宋開寶禮,其數皆同。 《宋會要》用三十六架,《五禮新儀》用四十八架,其數多, 似乎太侈。今擬《太常因革禮》,天子宮懸之樂三十六 虡,宗廟與殿庭同,郊丘則二十虡,宜用宮懸二十架。 登歌編鐘、編磬各一虡。又按《周禮大司樂》:凡樂,圜鐘 為宮,黃鐘為角,太簇為徵,姑洗為羽。雷鼓雷鞀,孤竹 之管,雲和之瑟,雲門之舞,冬至日至地上之圜丘奏 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六變,謂六成 也。唐、宋因之。蓋圜鐘、夾鐘也,用為宮者,以上應房、心, 有天帝明堂之象也。宮聲三奏,角、徵、羽各一奏,合陽 之奇數,欲神聽之也。凡樂,起於陽,至少陰而止。圜鐘 自卯至申,其數有六,故六變而樂止,則天神皆降,可 得而禮也。樂曲之名,唐以和,宋以安,本朝定樂曲以 「寧」為名,今止有太廟祫享樂曲,而郊祀樂曲未備。皇 統九年,拜天用《乾寧之曲》,今圜丘降神,固可就用。今 太廟祫享,皇帝升降行止奏《昌寧之曲》,迎俎奏《豐寧 之曲》,酌獻舞出入奏《肅寧之曲》,飲福奏《福寧之曲》,宋 開寶禮亦可就用。餘有郊祀曲名,皇帝入中壝、奠玉 幣、迎俎、酌獻舞出入樂曲,宜皆以寧字製名。遂命學 士院撰焉。皇帝入中壝,奏《昌寧之曲》,降神、送神,奏《乾 寧之曲》,昊天上帝奏《洪寧之曲》,皇地祇奏《坤寧之曲》, 配位奏《永寧之曲》,飲福,奏《福寧之曲》,升降、望燎出入 大小次,並與入中壝同。餘載儀注及樂章。又命太常 議文、武二舞所當先後。太常議:「按唐、宋郊廟」之禮,並 先文後武,本朝自行禘祫之禮亦然。惟唐韋萬石建 議,謂「先儒相傳,以揖讓得天下則先奏文,以征伐得 天下則先奏武。當時雖從,尋復改之。其以《開元禮》先 文後武為定,方丘如圜丘之儀,社稷則用登歌。」 是 年朝享,奏依《開元》《開寶禮》,至版位即奏黃鐘宮三、大 呂角二、太簇徵二、應鐘羽二,曲詞皆同。進俎,奏《豐寧 之曲》。酌獻,宮縣奏無射《大元之曲》。諸室之曲:德帝曰 《大熙》,安帝曰《大安》,獻帝曰《大昭》,昭祖曰《大成》,景祖曰 《大昌》,世祖曰《大武》,肅宗曰《大明》,穆宗曰《大章》,康宗曰 《大康》,太祖曰《大定》,太宗曰《大惠》,熙宗曰《大同》,睿宗曰 《大和》,昭德皇后廟曰《儀坤》,世宗曰《大鈞》,顯宗曰《大寧》, 章宗曰《大隆》,宣宗曰「大慶。」皇帝還版位及亞、終獻,皆 奏無射宮《肅寧之曲》,飲福登歌,奏夾鐘宮《福寧之曲》, 徹豆奏《豐寧之曲》,皆用無射宮 樂舞名數。太廟登 歌,鐘一,虡,磬一,虡。歌工四,籥二,塤二,箎二,笛二,巢笙 二,和笙二,簫二,七星匏一,九耀匏一,閏餘匏一,搏拊 二,柷一,敔一,麾一,一弦琴、三弦琴、五弦琴、七弦琴、九 弦琴各二,瑟四。別廟登歌並同。親祠則用金鐘、玉磬, 攝祭則用編鐘、編磬。宮縣樂三十六虡,編鐘十二虡, 編磬十二虡,大鐘、鎛鐘、特磬各四虡,建鼓、應鼓、鞞鼓 各四,路鼓二,路鞀二,晉鼓一,巢笙、竽笙各十,簫十,籥 十,箎十,笛十,塤八,一弦琴三,三弦、五弦、七弦、九弦琴 各六,瑟十二,柷一,敔一,麾一。文舞所執「籥、翟各六十 四,武舞所執朱干、玉戚各六十四,引舞所執旌二,纛 二,牙杖二,單鞀二,單鐸二,雙鐸二,金鐃二,金錞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