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3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雕木貼金龍一,間以五彩雲。架上貼金火燄寶珠一。 左右兩如意雲,上施貼金二龍頭,口銜紅綠帉錔,其 下雕飾五彩線金芝草文。頭管二管,皆以烏木為之, 長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後二,兩末以牙管,束以蘆為 梢,無底,直吹之。簫二管,皆以紫竹為之,長一尺九寸, 六孔,間纏以絃線,裹以錫箔,無底。直吹 親王畫角 十二枝,木質黑漆戧金,上寶相花,中單龍纏身雲文, 下八寶、雙海馬為飾。花匡鼓二十四面,紅油木匡,畫 寶相花,釘環鈸皆擺錫。粉塗革面,畫獅子彩毬。徑一 尺七寸,懸以紅絨匾絛。杖鼓二面,黑漆木匡細腰戧, 金花文粉塗革面,掛以青絨匾絛。金鉦二面,以響銅 為之,徑九寸,邊有小竅,外以紅竹匡,絡以紅絨綆鑼 二面。鑼口徑一尺三寸。掆鼓二面,紅油木匡,畫《寶相 花》,粉塗革面畫荷并葉。鐵釘環鈸皆擺錫。懸以紅絨 綆板一串。鐵力木板六,各長一尺一寸。上闊一寸九 分,下闊二寸五分。聯以青絛笛二管,以竹為之,長一 尺六寸六孔。小銅角一對,以銅為之,高三尺五寸。加 硃漆描金雲龍文大銅角一對,以銅為之,高三尺四 寸八分。硃漆描金升降雲龍文戲竹一對。硃漆竹柄, 通長六尺。內貼金木龍頭七寸。竹絲二十四莖,長四 尺五寸。上垂紅綠帉錔。大樂鼓一面,紅油木匡,畫寶 相花。冒以革,傅以粉畫荷并葉。匡高一尺六寸。面徑 二尺。貼金銅釘環。鈸木紅絹鼓衣、畫盤螭并花文。舉 以紅木杠紅絨匾絛板一串,制同前,但加紅綠帉錔。 杖鼓十二面,制同前,但加木紅絹鼓衣、畫盤螭并花 文,及有貼金木魚首,銜紅綠帉錔,名「魚頭鞭。」笛四管, 制如前。貼金木龍頭,共長一尺七寸。鹿角管束兩末 八孔,龍口銜紅綠帉錔頭。管四。管以烏木為管,長六 寸八分,以牙管束,卷蘆為梢,九竅。 郡王畫角十枝, 木質黑漆戧金文,上《寶相》花,中單龍纏身雲文,下八 寶雙海馬為飾。花匡鼓二十面,木質、紅油匡,畫寶相 花;釘鈸環皆擺錫,粉塗革,面畫獅子彩毬。徑一尺七 寸,掛以紅絨匾絛。掆鼓一面,紅油木匡,畫寶相花,粉 塗革面,畫荷并葉。鐵釘環鈸皆擺錫。懸以紅絨綆金 鉦一面,以響銅為之,徑九寸,邊有小竅,外以紅竹匡, 絡以紅絨綆鑼二面。鑼口徑一尺三寸板一串,鐵力 木板六,各長一尺一寸。上闊一寸九分,下闊二寸五 分。聯以青絛。笛二管,以竹為之,長一尺六寸。六孔戲 竹一對,硃漆竹柄,共長六尺。內貼金木龍頭七寸,竹 絲二十四莖,長四尺五寸。上垂紅綠帉錔。大樂鼓一 面,紅油木匡,畫《寶相花》粉塗革。面徑二尺,畫荷并葉, 匡高一尺六寸。釘、鈸環皆銅抹金木紅絹鼓衣、畫盤 螭并花文。舉以紅木扛。紅絨絛板一串,制同前,但加 紅綠帉錔。杖鼓八面黑漆木匡,細腰戧金花文粉塗 革面,聯以紅綆,掛以青絛木紅絹鼓衣、畫盤螭并花 文,及有貼金木魚首,銜紅綠帉錔,名「魚頭鞭。」笛四管, 貼金木龍頭,共長一尺七寸。鹿角管束兩末八孔,龍 口銜紅綠帉錔頭管四。管以烏木為管,長六寸八分, 以牙管束,卷蘆為梢,九竅。 凡樂舞生,洪武初選用 道童舞生,以軍民俊秀子弟為之。 凡各壇樂舞生, 令選道童為樂舞生,額設六百名,專備大祀宗廟社 稷山川及各陵供祀之用。 凡樂舞生所用樂器,俱 從工部造成,遇有損壞,逐時修理。惟笙簧,每年工部 預期差撥笙匠赴觀,逐一展視收理。 洪武初定,王 國宗廟樂生三十六人,鐘、磬各一,瑟二,琴八,塤、箎、簫、 笛各二,笙四,柷敔各一,搏拊二,歌工八。舞生七十二 人,文舞三十六人,各執羽籥。武舞如文舞之數,各執 干戚。中各以二人為引舞。

按任氏《樂律志》:「洪武元年春二月,上親祭太社、太稷。 迎神,奏《廣和之曲》,奠玉帛,奏《肅和之曲》。初獻,奏《壽和 之曲》,《武功之舞》。亞獻,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終獻,奏 《熙和之曲》,《文德之舞》。徹豆,奏《雍和之曲》。送神,奏《安和 之曲》。望瘞,奏《時和之曲》。丁未,祫享於太廟。迎神,奏《太 和之曲》,奉冊寶,奏《熙和之曲》。進俎,奏《寧和之曲》。初獻」, 奏《壽和之曲》,《武功之舞》。亞獻,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 終獻,奏《熙和之曲》,《文德之舞》。徹豆,奏《雍和之曲》,送神, 奏《安和之曲》。初獻則德懿、熙仁各奏樂舞,亞、終獻則 四廟共之。閏七月,定大將奏凱,樂用鼓吹,其凱歌則 隨事撰述。八月,遣官釋奠於先師孔子,仍用《大成登 歌樂》。冬十一月,祀昊天上帝於圜丘,迎神,奏《中和之 曲》,奠玉帛,奏《肅和之曲》。奉牲,奏《凝和之曲》。初獻,奏《壽 和之曲》,《武功之舞》。亞獻,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終獻, 奏《熙和之曲》,《文德之舞》。徹豆,奏《雍和之曲》,送神,奏《安 和之曲》。十二月,立旗纛,廟祭用時樂。

洪武二年定「《錫宴蕃王之樂》,并祀諸神樂章。」

按《明會典》,「凡蕃王來朝,錫宴於謹身殿。皇帝陞御座, 大樂鼓吹振作,鳴鞭樂止,皇太子、諸王各就座。禮部 官取旨,導蕃王入就座。內使監令於御前斟酒,司壺 於皇太子、諸王以下各斟酒。細樂作,奏《太清之曲》。酒 再行細樂作,奏《感皇恩之曲》。酒三行細樂作,奏《賀聖 朝之曲》。酒四行細樂作,奏《普天樂》之曲。酒五行細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