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4 (1700-1725).djvu/121

此页尚未校对

大呂商蕤賓徵

一日。律,四寸七分小分四微強。 準,四尺七寸八千。

十九

分烏,九萬三千一百一十七。 上生南事,分烏窮次。

無徵不為宮

七日。律,四寸七分小分三微強。 準,四尺七寸六千。

五十九

遲內九萬二千五十六, 上生盛變,遲內為宮分「否。」

商盛變徵

八日。律,四寸六分小分八弱。 準,四尺六寸萬五千。

一百四十二

《未育》,九萬八百一十七, 上生離宮,《未育》,為宮凌陰。

商離宮徵

八日。律,四寸六分小分一少強。 準,四尺六寸二千。

七百五十二

遲時,八萬九千五百九十五, 上生制時,遲時為宮。

少出商制時徵

六日。律,四寸五分小分五強。 準,四尺五寸萬二百。

一十五

「截管為律,吹以考聲,列以物氣」,道之本也。

《前書注》曰:「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縣舜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為琯。」

術家以其聲微而體難知,其分數不明,故作準以代 之。準之聲,明暢易達,分寸又粗,然弦以緩急清濁,非 管無以正也。均其中弦,令與黃鍾相得,案畫以求諸 律,無不如數而應者矣。音聲精微,綜之者解。元和元 年,待詔候鍾律殷肜上言:「官無曉《六十律》以準調音 者。故待詔嚴崇具以準法教子男宣,宣通習。願召宣」 補學官,主調樂器。詔曰:「崇子學審曉律,別其族,協其 聲者,審試不得。依託父學,以聾為聰。聲微妙,獨非莫 知,獨是莫曉。以律錯吹,能知命十二律不失一,方為 能傳崇學耳。」太史丞弘試十二律,其二中,其四不中, 其六不知何律,宣遂罷。自此律家莫能為準,施弦候 部,莫知復見。

《薛瑩書》曰:上以太常樂丞鮑鄴等上樂事,下車騎將軍馬防。防奏言:「建初二年七月,鄴上言:王者飲食,必道須四時五味,故有食舉之樂,所以順天地,養神明,求福應也。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樂者,天地之和,不可久廢。今官樂但有太簇,皆不應月律。可作十二月均,各應其月氣,乃能感天地,和氣宜應。」 明帝始令靈臺「六律候,而未設其門。《樂經》曰:『十二月行之,所以宣氣豊物也。月開斗建之門,而奏歌其律,誠宜施行。願與待詔嚴崇及能作樂器者共作治,考工給所當』。」 詔下太常,太常上言:作樂器直錢百四十六萬,請太僕作成。上奏寢。今明詔下臣防臣輒問鄴及待詔知音律者,皆言聖人作樂,所以宣氣致和,順陰陽也。臣愚以為可順上天之明,待因歲首令正,發太簇之律,奏《雅》《頌》之音,以立太平,以迎和氣。其貫條甚備。詔書以防。言下三公。

熹平六年,東觀召典律者太子舍人張光等問準意。 光等不知,歸閱舊藏,乃得其器。形制如房書,猶不能 定其弦緩急音,不可書以時人。知之者欲教而無從, 心達者體知而無師,故史官能辨清濁者遂絕。其可 以相傳者,唯《大搉》常數及《候氣》而已。夫五音生於陰 陽,分為十二律,轉生六十,皆所以紀斗氣、效物類也。 天效以景,地效以響,即律也。陰陽和則景至,律氣應 則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 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土灰,放陰陽。冬 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鍾通,土灰輕而衡仰; 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灰重而衡 低。

《淮南子》曰:「水勝,故夏至濕,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灰輕,濕故灰重。」

進退於先後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狀聞,太史封上, 「效則和,否則占。」

《易緯》曰:「冬至,人主不出宮,寢兵從樂五日,擊黃鍾之磬,公卿大夫列士之意得,則陰陽之晷如度數。夏至之日,如冬至之禮。冬至之日,樹八尺之表,日中視其晷。晷如度者,其歲美,人民和順;晷不如度者則歲惡,人民多訛言,政令為之不平。晷進則水,晷退則旱,進一尺則日食,退一尺則月食。月食則正臣下之行,日食則正人主之道。」

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 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 以葭莩灰抑其內端。葭莩出河內案曆而候之,氣至者灰 去;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殿 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靈臺》用竹律六十候, 日如其曆。

《月令章句》曰:「古之為鍾律者,以耳齊其聲,後不能,則假數以正其度,度數正則音亦正矣。」 鍾以斤兩尺寸中所容受升斗之數為法,律亦以寸分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