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4 (1700-1725).djvu/127

此页尚未校对

《無射》上生中呂,長六寸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 萬二千九百七十四。」此三品,於司馬遷、班固所生之 寸數及分皆倍焉,餘則並同。斯則《伶州鳩》所謂「六間」 之道,揚沈伏,黜散越,假之為用者也。變通相半,隨事 之宜,贊助之法也。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 損則減半,其於本音,恆為無爽。然則言一上一下者, 相生之道,言重上生者,吹候之用也。於《蕤賓》重上生 者,適會為用之數,故言律者因焉,非相生之正也。 揚子雲曰:「聲生於日。」

謂「甲己為角,乙庚為商,丙辛為徵,丁壬為羽,戊癸為宮」 也。

律生於辰。

謂「子為黃鍾,丑為大呂」 之屬也。

聲以情質,

「質」 ,情也。各以其行本情為正也。

律以和聲。

當以律管鍾均和其清濁之聲。

「聲律相協」而「八音生。」協和也「宮、商、角、徵、羽,謂之五聲;金、 石、匏、革、絲、竹、土、木,謂之八音。聲和音諧,是謂五樂。」夫 陰陽和則景至,律氣應則灰除。是故天子常以冬夏 至日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 鍾律,權土灰,效陰陽。冬至陽氣應則灰除。是故樂均 清景長極,黃鍾通,土灰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則樂 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灰重而衡低,進退於先後。五 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狀聞,太史令封上,效則和,否則 占。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周密,布緹幔室中, 以木為案,每律各一,房中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 以葭莩灰抑其內端,案歷而候之。氣至者灰去;其為 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 《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靈臺用竹律。《楊泉記》云:「取弘 農宜陽縣金門山竹為管,河內葭莩為灰。」或云:以律 著室中,隨十二辰埋之,上與地平。以竹莩灰實律中, 以羅縠覆律,呂氣至,吹灰動縠。小動為和。大動,君弱 臣強;不動,君嚴暴之應也。

審度

「起度之正」,《漢志》言之詳矣。武帝泰始九年,中書監荀 勖校大樂,八音不和,始知後漢至魏,尺長於古四分 有餘。勖乃部著作郎劉恭依《周禮》制尺,所謂古尺也。 依古尺更鑄銅律呂,以調聲韻。以尺量古器,與本銘 尺寸無差。又汲郡盜發六國時魏襄王冢,得古周時 玉律及鍾磬,與新律聲韻闇同。於時郡國或得漢時 故鍾,吹律,命之皆應。勖銘其尺曰:「晉泰始十年,中書 考古器,揆校今尺,長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一曰 姑洗玉律,二曰小呂玉律,三曰西京銅望臬,四曰金 錯望臬,五曰銅斛,六曰古錢,七曰建武銅尺。姑洗微 彊,西京望臬微弱,其與此尺同。」銘八十二字。此尺者, 勖新尺也;今尺者,杜夔尺也。荀勖造新鍾律,與古器 諧韻,時人稱其精密。惟散騎侍郎陳留阮咸譏其聲 高。「聲高則悲,非興國之音,亡國之音。亡國之音,哀以 思,其人困。今聲不合雅,懼非德正至和之音,必古今 尺有長短所致也。」會咸病卒,武帝以勖律與周、漢器 合,故施用之。後始平掘地,得古銅尺,歲久欲腐,不知 所出何代,果長勖尺四分,時人服咸之妙,而莫能厝 意焉。

史。臣按:勖於千載之外,推百代之法,度數既冥,聲韻 又契,可謂切密信而有徵也。而時人寡識,據無聞之 一尺,忽周漢之兩器,雷同臧否,何其謬哉!《世說》稱有 田父於野地中得周時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勗試 以校己,所治金石絲竹,皆短校一米。又漢章帝時,零 陵文學史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玉律,度以為尺,相 傳謂之漢官尺。以校荀勖尺,勖尺短四分,漢官、始平 兩尺,長短度同。又杜夔所用調律尺,比勖新尺,得一 尺四分七釐。魏景元四年,劉徽注《九章》云:「王莽時劉 歆斛尺弱於今尺四分五釐,比魏尺其斛深九寸五 分五釐。」即荀勖所謂今尺長四分半是也。元帝後,江 東所用尺,比荀勖尺一尺六分二釐。趙劉曜光初四 年鑄渾儀,八年鑄土圭,其尺比荀勖尺一尺五分。荀 勖新尺,惟以調音律,至於人間,未甚流布,故江左及 《劉曜儀表》,並與魏尺略相依準。

嘉量

《周禮》:栗氏為量,鬴深尺,內方尺而圓其外,其實一鬴; 其臀一寸,其實一豆;其耳三寸,其實一升,重一鈞。其 聲中黃鐘,概而不稅。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 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茲器維則。」《春秋左氏傳》 曰:「齊舊四量,豆、區、鬴、鍾四升。曰豆,各自其四,以登於 鬴。」四豆為區,區、斗六升也。四區為鬴,六斗四升也。鬴 十,則鍾六十四斗也。鄭元以為鬴方尺積千寸,比《九 章》粟米法少二斗八十一分升之二十二。以算術考 之,古斛之積,凡一千五百六十二寸半,方尺而圓,其 外減傍一釐八毫,其徑一尺四寸一分四毫七秒二 忽有奇而深尺,即古斛之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