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4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 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 子。

成者,曲之一終初,自南第一位而北至第二位,故云「始而北出」 也。此是一成。再成,則舞者從第二位至第三位,象滅商也。三成則舞者從第三位至第四位,極於北而反乎南,象克殷而南還也。四成則舞者從北頭第一位卻至第二位,象伐紂之後,疆理南方之國也。五成則舞者從第二位至第三位,乃分為左右,象周公居左,召公居右也。《綴》,謂南頭之初位也。六成,則舞者從第三位而復於南之初位。樂至六成而復初位,象武功成而復鎬京,四海皆崇武王為天子矣。

「《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分夾而進」,事蚤濟也。 「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

此又申言武始北出以下事。二人夾舞者而振鐸以為節,則舞者以戈矛四次擊刺,象伐紂也。駟讀為四。伐,如四伐、五伐之「伐」 ,或象四方征伐。武勝殷而滅國者五十,則亦有東征、西討、南征、北伐之事矣。分,部分也。舞者各有部分,而振鐸者,夾之而進也。濟,猶成也。於武王之事為早成也。舞者久立於行綴之位,象武王待諸侯之集也。

「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 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 於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封 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庶民弛政,庶士倍祿。濟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 弗復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車甲釁而藏之 府庫而弗復用;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 為諸侯,名之曰「建櫜」,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 也。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 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劍也。祀乎明堂而民知 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籍然後諸侯知所以 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 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 之弟也。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 不亦宜乎?

孔子「語賓牟賈武樂之。」 詳其言止此。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 諒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 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 致樂以治心者也。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 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 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樂也者,動於內者」 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 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 慢焉。故德煇動於內而民莫不承聽;理發諸外而民 莫不承順。故曰:「致禮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無難矣。」 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故禮主其 減,樂主其盈。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 文。禮減而不進則銷,樂盈而不反則放。故禮有報而 樂有反,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禮之報,樂之 反,其義一也。

馬氏曰:「以體言之,禮減樂盈;以用言之,禮進樂反。樂動於內,故其體主盈,蓋樂由中出,而為人心之所喜;禮動於外,故其體主減,蓋禮由外作,而疑先王有以彊世也。禮主減,故勉而作之,而以進為文;樂主盈,故反而抑之,而以反為文。故七介以相見,不然則已慤;三辭三讓而至,不然則已蹙。一獻之禮而賓主百拜」 ,日暮人倦,而齊莊正齊,此皆勉而進之者也。進旅退旅,以示其和;弦匏笙簧,會守拊鼓,以示其統。治亂則以相訊,疾則以雅,作之以柷,止之以敔,此皆反而抑之者也。減而不進,則幾於息矣,故銷;盈而不反,則至於流矣,故放。先王知其易偏。故禮則有報,樂則有反。禮有報者,資於樂也;樂有反者,資於「禮也。」 劉氏曰:「禮之儀,動於外,必謙卑退讓以自牧,故主於減殺;樂之德動於中,必和順充積而後形,故主於盈盛。蓋樂由陽來故盈,禮自陰作故減也。然禮之體雖主於退讓,而其用則貴乎行之以和,故以進為文也。樂之體雖主於充盛,而其用則貴乎抑之以節,故以反為文也。禮若過於退讓而不」 進,則威儀銷沮,必有「禮勝則離」 之失;樂過於盛滿而不反,則意氣放肆,必有樂勝則流之弊。故禮必有和以為減之報,報者,相濟之意也。樂必有節以為盈之反,反者,知止之謂也。禮減而得其和,以相濟,則從容忻愛而樂矣,此「樂以和禮」 也。樂盈而得其節,以知止,則優柔平中而安矣,此「禮以節樂」 也。禮樂相須並用,而一歸於無過不及之中,而合其事理之宜,故曰「禮之報,樂之反」 ,其義一也。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於聲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