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4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面。諸侯用小半仗,鼓三十面,鉦十四面,吉凶如上。自 太子已下,冊禮及葬祔廟,並無警鼓。

驅儺

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黃金為四目,衣熊裘,執戈 揚盾,口作儺,儺之聲以除逐也。右十二人,皆朱髮,衣 白絹畫衣,各執麻鞭,辮麻為之,長數尺,振之聲甚厲, 乃呼神名,以晦日於紫宸殿前儺,張宮懸樂,太常卿 及少卿押樂,止到西閤門丞并太樂署令、鼓吹署令、 協律郎並押樂,在殿前事。前十日,太常卿并諸官於 本寺先閱儺,并遍閱諸樂。其日大宴三五署官,其朝 寮家皆上棚觀之,百姓亦入看,頗謂壯觀也。太卿上, 此歲除前一日,于右金吾龍尾道下重閱,即不用樂 也。御樓時,于金雞竿下打赦鼓一面,鉦一面,以五十 人唱色十下,鼓一下,鉦以十下。

熊羆部

其熊羆者有二十,皆以木雕之,悉高丈餘,其上安版 床,復施寶幰,皆金綵裝之。于其上奏雅樂,含元殿方 奏此樂也。奏《唐十二時》《萬宇清》《月重輪》三曲,亦謂之 十二按樂具庫,在望仙門內之東壁,俗樂古都屬樂 園新院,院在太常寺內之西北也。開元中始別署左 右教坊,上都在延政里,東都在明義里,以內官掌之。 至元和中,只署一所。又于上都廣化里太平里,兼各 署樂官院一所。

鼓架部

樂有笛、拍板、答鼓,即腰鼓也。兩杖鼓。戲有代面,始自 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鬥戰,以其容貌無威,每入陣 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缽 頭,昔有人,父為虎所傷,遂上山尋其父屍,山有八折, 故曲《八疊》。戲者被髮素衣面作啼,蓋遭喪之狀也。《蘇 中郎》,後周士人蘇葩,嗜酒落魄,自號中郎,每有歌場, 輒入獨舞。今為戲者,著緋戴帽,面正赤,蓋狀其醉也。 即有《搖娘》《羊頭渾脫》,《九頭獅子弄》「《白馬》《益錢》」,以至 「尋橦」跳丸,吐火吞刀,旋槃觔斗,悉屬此部。

龜茲部

樂有觱、篥、笛、拍板、四色揩鼓、羯鼓、雞樓鼓。戲有五常 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 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破陣 樂》曲亦屬此部,秦王所制,舞人皆衣畫甲,執旗斾。外 藩鎮春冬犒軍,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甚壯觀 也。《萬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進此曲名即《天仙子》是 也。

俗部

樂,有琵琶、五絃、箏、箜篌、觱篥、笛、方響、拍板,合曲時亦 擊小鼓、鈸子,合曲後立唱歌,涼州所進,本在正宮,調 大遍小者。至貞元初,康崑崙翻入琵琶,奏於玉宸殿, 故有此名。「合諸樂」,即黃鐘宮調也。《奉聖樂》曲,是韋南 康鎮蜀時南詔所進,在宮調,亦舞伎六十四人,遇內 宴即于殿前立奏樂,更番替換。若宮中宴即坐奏,故 俗樂亦有「坐部、《立部》」也。

歌者,樂之聲也。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諸樂之 上,古之能者,即有《韓娥》《李延年》《莫愁》。樂府詩云莫愁在何處住在石 城西艇子折兩漿催送莫愁來善歌,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出,至喉 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雲響 谷之妙也。明皇朝有韋青,本是士人,嘗有詩:「三代主 綸誥,一身能唱歌。」官至將軍。開元中,內人有許和子 者,本吉州永新縣樂家女也。開元末選入宮,即以「永 新」名之,籍于宜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變新聲。韓娥 延年歿後千餘載,曠無其人,至永新始繼其能。遇高 秋朗月,臺殿清虛,喉囀一聲,響傳九陌。明皇嘗獨召 李謨吹笛逐其歌,曲終管裂,其妙如此。又一日,賜大 酺于勤政樓,觀者數千萬眾,諠譁聚語,莫得魚龍百 戲之音。上怒,欲罷宴。中官高力士奏請:「命永新出樓 歌一曲,必可止喧。」上從之。永新乃撩鬢舉袂,直奏曼 聲。至是廣場寂寂,若無一人。喜者聞之氣勇,愁者聞 之腸絕。洎漁陽之亂,六宮星散,永新為一士人所得。 韋青避地廣陵,日夜憑闌于上河之上,忽聞舟中奏 《水調》者曰:「此《永新歌》也。」乃登舟與永新對泣久之。青 始亦晦其事。後士人卒與其母之京師,竟歿于風塵。 及卒,謂其母曰:「阿母錢樹子倒矣。」

大曆中,有才人張紅紅者,與其父歌于衢路丐食。過 將軍韋青所居,在昭國坊南門裡。青于街牖中聞其 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眉首,即納為姬。其父舍于後戶, 優給之。乃自傳其藝,穎悟絕倫。嘗有樂工自撰歌,即 古《長命西河女》也,加減其節奏,頗有新聲。未進聞,先 侑歌于青,召紅紅于屏風後聽之。紅紅乃以小豆數 合記其拍。樂工歌罷,青入問紅:「紅如何?」云:「已得矣。」青 出云:「有女弟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風歌 之,一聲不失。樂工大驚異,遂請相見,欽伏不已。再云: 「此曲先有一聲不穩,今已正矣。」尋達上聽。翊日召入 宜春院,寵澤隆異,宮中號「記曲娘子」,尋為才人。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