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4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矣。季流子曰:『樂謂之善,哀謂之傷。吾謂哀傷非為善

樂也』』。」以此言之,絲竹不必為樂,歌詠不必為善也。故 墨子之非樂也。悲夫!以哀為樂者,胡亥耽哀不變,故 願為黔首;李斯隨哀不返,故思逐狡兔。嗚呼,君子可 不鑒之哉!

《樂志序》
魏·書

氣質初分,聲形立矣。聖者因天然之有,為人用之物, 緣喜怒之心,設哀樂之器。蕢桴葦籥,其來自久。伏羲 絃琴,神皇制瑟,垂鐘和磬,女媧之簧,隨感而作,其用 稍廣。軒轅桴阮瑜之管,定小一之律,以成咸池之羙, 次以六莖、五英,《大章》《韶》《夏》《護武》之屬,聖人所以移風 易俗也。故在《易》之豫,義明崇德。《書》云:「詩言志,歌永言。 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神人以和。」《周禮》:圜鐘為宮, 黃鐘為角,太簇為徵,姑洗為羽。雷鼓雷。孤竹之管, 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奏之六變,天神可得而降矣。 函鐘為宮,太簇為角,姑洗為徵,南呂為羽,靈鼓靈鞀, 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奏之八變,地祇可 得而禮矣。黃鐘為宮,大呂為角,太簇為徵,應鐘為羽, 路鼓路鞀,陰竹之管,龍門之琴瑟,九德之歌,九聲之 舞,奏之九變,人鬼可得而禮矣。此所以「協三才,寧萬 國也。凡音,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 者不亂,則無惉懘之音。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 其官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 危其財匱。姦聲感人,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 焉;正氣感人,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先王 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 使其文足論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 感動人之善心而已,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樂在宗 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 中,長幼同聽之,莫不和順;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 之,莫不和親』。」又有𩎟昧任禁之樂,以娛四裔之民,斯 蓋立樂之方也。三代之衰,邪音間起,則有爛漫靡靡 之樂興焉。周之衰也,諸侯力爭,澆偽萌生,淫慝滋甚。 競其邪,忘其正,廣其器,蔑其禮,或奏之而心疾,或撞 之不令,晉平公聞《清角》而顛隕,魏文侯聽《古雅》而眠 睡,鄭、宋、齊、衛,流宕不反,於是正樂虧矣。夫樂感於風 化,與世推移,治國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隨 時隆替,不常厥聲。延陵歷聽諸國,盛衰必舉,蓋所感 者著,所識者深也。樂之崩矣,秦始滅學,經亡義絕,莫 採其真。人重協俗,世貴順耳,則雅聲古器,幾將淪絕。 漢興,制氏但識其鏗鏘鼓舞,不傳其義,而於郊廟朝 廷皆協律新變,雜以趙代、秦、楚之曲。故王禹、宋曄上 書切諫,丙彊、《景武》顯著當時,通儒達士所共歎息矣。 後漢東平王蒼總議樂事,頗有增加,大抵循前而已。 及黃巾、董卓以後,天下喪亂,諸樂亡缺。魏武既獲杜 夔,令其考會古樂,而紫玉、左延年,終以新聲寵愛。晉 世荀勖典樂,與郭夏、宋識之徒,共加研集,謂為今古, 而阮咸譏之「金行不永,以至亡敗。」哀思之來,便為驗 矣。夫大樂與天地同和,苟非達識至精,何以體其妙 極。自漢以後,舞稱歌名,代相改易,服章之用,亦有不 同,斯則不襲之義也。

《賀新樂表》
北周·庾信

臣聞天地順動,則雷出為豫;聖人成功,則風行有節。 故六德在咸池之宮,山谷可調;八風入承雲之奏,人 神不雜。我太祖文皇帝體國經野,設官分職,變魏作 周,移風正雅,衣裳而朝萬國,珪璧而會諸侯。至如經 綸圖籍,校讎煙燼,樂正無缺章,秩宗無廢典,豈但《商 頌》十篇,得諸太師之室;《虞書》五禮,取於恭王之宮。伏 惟皇帝以下武嗣興,中陽繼業,運日月之明,動淵泉 之慮。律歷著微,無煩於《太史》;陰陽晷度,躬定於天官。 故得參考八音,研精六代。封晉魏為二王,序殷周為 三恪。雖復朱干玉戚,尚識典刑;素韍纁裳,猶因雄據。 未若山雲特起,八卦成形;鳳凰於飛,九州觀德。改金 奏於八列,合天元於六舞。聲含擊石,更入登歌,調起 初鐘,還參玉管,足以感天地而通神明,康帝德而光 元象。昔者齋居元扈,為曲在於《雲門》;師度盟津,習舞 歸於《山立》。遂乃包括三名,克諧一代,作者之謂聖,天 之所啟乎?豈惟路鼓靈鞀,空桑孤竹,廣矣大矣,輪焉 奐焉。是知零陵孝廉,空傳玉管;始平太守,虛稱銅尺。 臣等並預鈞天,同觀「張樂。軒墀弘敞,欄檻眺聽,崇牙 業業,猛簴趪趪,翠鳳揚旌,靈鼉樹鼓。杳冥雲霧,蕩薄 丘陵。醴泉與甘露同飛,赤鴈與斑麟俱下。聘魯請觀, 理當見其盛德;適齊忘味,定是知其盡美。昔淵魚聽 曲,尚得聳鱗;櫪馬聞絃,猶能仰秣。臣等誠愧知音,敢 忘悅豫,若使詳其音律,是所邈然,但能記其鏗鏘,於 茲為幸。不勝慶悅之誠,謹詣朝堂奉表以聞。」

《音樂志序》
隋·書

夫音,本乎太始,而生於人心,隨物感動,播於形氣。形 氣既著,協於律呂,宮商克諧,名之為樂。樂者,樂也。聖 人因百姓樂己之德,正之以六律,文之以五聲,詠之 以九歌,舞之以八佾,實升平之冠帶,王化之源本。《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