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4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四十二卷目錄

 樂律總部藝文三

  樂志序           宋史

  大合樂賦         王禹偁

  今樂猶古樂賦       范仲淹

  樂論            蘇洵

  延和殿奏新樂賦       蘇軾

  九成臺銘          前人

  樂在人和不在音賦     朱長文

  進樂書表          陳暘

  禮樂志序          元史

  新成大成樂記        黃溍

  九夏賦有序      汪克寬

  大成樂賦          高明

  大成樂賦          陶安

  賀制大成樂賦有序   明朱升

  大韶賦有序       貝瓊

  韓苑洛志樂序       楊繼盛

  奏進樂書乞興正樂議     嚴嵩

樂律典第四十二卷

樂律總部藝文三

《樂志序》
宋·史

有宋之樂,自建隆訖崇寧,凡六改作。始太祖以雅樂 聲高,不合中和,乃詔和峴以王朴律準校洛陽銅、望、 臬、石、尺為新度,以定律呂,故建隆以來有和峴樂。仁 宗留意音律,判太常燕肅言器久不諧,復以朴準考 正。時李照以知音聞,謂「朴準高五律,與古制殊,請依 《神瞽法》鑄編鐘。」既成,遂請改定雅樂。乃下三律,鍊白 石為磬,範中金為鐘,圖三辰、五靈為器之飾,故景祐 中有李照樂。未幾,諫官、御史交論其非,竟復舊制。其 後詔侍從禮官參定聲律,阮逸、胡瑗實預其事,更造 鐘磬,止下一律,樂名「大安。」乃試考擊,鐘聲,弇鬱震掉, 不和滋甚,遂獨用之,常祀朝會焉。故皇祐中有《阮逸 樂》。神宗御曆,嗣守成憲,未遑制作,間從言者,緒正一 二。知禮院楊傑條上舊樂之失,召范鎮、劉几與傑參 議。几、傑請遵祖訓,一切下王朴樂二律,用仁宗時所 制編鐘,追考成周分樂之序,辨正二舞容節。而鎮欲 求一稃二米真黍,以律生尺,改修鐘量,廢四清聲,詔 悉從几、傑議。樂成,奏之郊廟。故元豐中有楊傑、劉几 樂,范鎮言其聲雜鄭、衛,請太府銅制律造樂。哲宗嗣 位,以樂來,上按試於庭,比李照樂下一律,故元祐中 有范鎮樂。楊傑復議其失,謂出於鎮一家之學,卒置 不用。徽宗銳意制作,以文太平,於是蔡京主魏漢津 之說,破先儒累黍之非,用夏禹以身為度之文,以帝 指為律度,鑄帝鼎景鐘,樂成,賜名大晟,謂之《雅樂》,頒 之天下,播之教坊。故崇寧以來,有魏、漢津樂。夫《韶》《濩》 之音,下逮戰國,歷千數百年,猶能使人感歎作興。當 是時,桑間濮上之音已作,而古帝王之樂猶存,豈不 以其制作有一定之器,而授受繼承亦代有其人歟? 由是論之,鄭、衛《風》《雅》不異器也。知此道也,則雖百世 不易可也。禮樂道喪久矣,故宋樂屢變,而卒無一定 不易之論。考諸家之說,《累黍》既各執異論,而「身為度」 之說,尢為荒唐。方古制作,欲垂萬世,難哉!觀其高二 律下一律之說,雖賢者有所未知,直曰樂聲高下於 歌聲,則童子可知矣;「八音克諧」之說,智者有所未諭, 直以歌聲齊簫聲,以簫聲定十六聲而齊八器,則愚 者可諭矣。審乎此道,以之「制作,器定聲應,自不奪倫, 移宮換羽,特餘事耳。去惉懘靡曼而歸之和平澹泊, 《大雅》之音,不是過也。」南渡之後,大抵皆用先朝之舊, 未嘗有所改作。其後諸儒朱熹、蔡元定輩出,乃相與 講明古今制作之本原,以究其歸極,著為成書,理明 義析,具有條制,粲然使人知禮樂之不難行也。惜乎 宋祚告終,天下未一,徒亦空言而已。今集累朝制作, 損益因革,議論是非,悉著於編,俾來者有考焉。為《樂 志》。

《大合樂賦》以天地之禮張樂雍美為韻
王禹偁

王者作樂崇德,因高事天,固《大合》之奏也。揚至音於 自然,本乎人心,風俗以之而變矣。考諸古道,神祇於 是而降焉。豈不以大樂之制,聖人能事,於是導淳和 之氣,於以窒嗜慾之志。必使律呂克諧,宮商有次,絕 靡靡之邪聲,表愔愔於大義。以此感人而人悅,以此 薦神而神至。其用也,非八蜡以六宗;其大也,必父天 而母地。見德音之孔昭,信同和而有自。又何止百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