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4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鳴,俱稱三夏,則《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 《左傳》杜預注曰:「《肆夏》,樂曲名。《周禮》九夏,其二《肆夏》,一名《繁》;其三《昭夏》,一名遏;其四《納夏》,一名《渠》。蓋擊鐘而奏此三夏也。《魯語》又曰:『《肆夏》,《繁遏》、渠』。呂叔玉曰:『《肆夏》《繁》《遏》《渠》,皆《周頌》也。《肆夏》,《時邁》也;《繁遏》,《執競》也;《渠》,《思文》也』。其說互異。要之,《九夏》皆樂歌之名,而不可考矣。」 疏曰:「王出入令奏《王夏》,尸出入令奏《肆夏》,牲出入令奏《昭夏》,皆《大司樂》文。四方賓來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 ,四者無明文,或子春別有所見。云「賓醉而出,奏《陔夏》」 者,賓醉將出,恐其失禮,故陔切之,使不失禮。《鄉飲酒》《鄉射》《燕禮》《大射》賓出之時,皆云「奏陔。」 云「公出入,奏《驁夏》」 者,《大射》云「公入驁」 ,是諸侯射於西郊,入時奏《驁夏》,不見出時,而言出者,樂師行以王夏,出入禮同,則《驁夏》亦出入禮同,故兼云「出」 也。此《九夏》,《王夏》,惟天子得奏,諸侯以下不得《肆夏》,則諸侯得奏,故《燕禮》奏《肆夏》,大夫以下不得,故《郊特牲》云:「大夫奏《肆夏》,由趙文子始。」 其《昭夏》以下,諸侯亦用之。其《驁夏》,天子大射入時無文,故子春取大射公入驁,以明天子亦用也。愚按,賈公彥云:「鐘中得奏《九夏》者,謂堂上歌之,堂下以鐘鼓應之。」 故陳氏《樂書》云:「堂上堂下之樂,兩者並作。方其工之升歌也,搏拊而鐘磬作焉。黃鐘之鐘鳴於堂上,而堂下之編鐘應之。黃鐘之磬鳴於堂上,而堂下之編磬應之,所以節歌者之句也。」 先儒說書,笙鏞以間,則曰:「堂上詠歌則堂下之樂不作,堂下奏樂,則堂上之樂不作。」 抑獨何邪?今考《舜典》云:「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 而《左傳》云:「歌鐘二律。」 又云:「金奏肆夏」 ,則歌與鐘鼓並。疏言是矣。乃為之賦曰:

厥初元黃之肇判兮,囿至和之絪縕。大音隱於沖漠 兮,閴窅默而無聞。繄聖神之繼生兮,洩堪輿之清淑。 聆玉鸞之啾啾兮,契中聲於嶰竹。姬后儼而祗敬兮, 躋八埏於時雍。偉大武之有作兮,神瞽聰而能調。協 兩間之沖豫兮,紛玉琯於典同。固濬哲之工巧兮,道 太和於王朝。展《九夏》以為詩兮,合登歌於金奏。皇剡 剡而進卻兮,曳袞衣之委蛇。駕六龍之蜿蜿兮,齊玉 軑而並馳。奏首章於《王夏》兮,鳴笙鏞之參差。靈氣冉 其下征兮,神洋洋乎左右。孰好修而主之兮,忽奔走 於先後。陳《肆夏》而浩歌兮,竽瑟鏗其雜糅。美騂犧之 繭栗兮,命櫝蓍為予占之。曰:「薦是以明禋兮,豈有神 其舍之?」既在滌之潔蠲兮,昭夏奏而來思。百神繽其 並迎兮,舞干翟之陸離。集磬筦之鏘鏘兮,輅簡狄之 新釐。四國率其來賓兮,冠岌岌而偕至。叩帝閽而開 關兮,執玉帛而為贄。工歌《納夏》以延之兮,陳萬舞於 其次。無此疆而彼界兮,懷秉彝之淵粹。惟爾甥舅叔 父兮,敵所愾而獻功。宣昭明於章夏兮,鳴宮縣之編 鐘。列俘馘而充庭兮,群舞抃而從容。迨肆筵而燕樂 兮,錫秬鬯與彤弓。魚軒招搖而戾止兮,粲副褘之姣 服。亶佐助於王侯兮,執豆籩於瑤席。靈連蜷而既留 兮,奠瑚璉於黍稷。疏緩節於齊夏兮,舞繽紛而繁飾。 宗支衍而蕃碩兮,侍孫子之振振。族《夏歌》而應律兮, 鏘瑤簴之鏗金。嘉賓式燕而既醉兮,羌屢舞之僛僛。 陔夏以為行節兮,鳴鐘鼓而送之。偕西階之踧踖兮, 聿折旋於矩規。八音紛以節奏兮,實王心之所始。猗 嗟邦君之郊射兮,駕言邁而云返。詠《驁夏》而容與兮, 珠纍纍而若貫。龡籥管而拊鼓兮,颺翠旌之縵縵。惟 茲《九頌》之迭奏兮,與至尊而俱作。侯庸肆以暨驁兮, 亦康娛而愉樂。思聖德之博大兮,宣鬱閼於穹愕。惜 簡編之煨燼兮,紛記註之參錯。何宇文之郊兮,嗤高 齊以授私?隋堅登歌以《皇夏》兮,法蒼籙而陳辭。擬大 明於螢爝兮,測滄海於瓢蠡。紀班班於《殺青》兮,貽來 今之笑嗤。惟聖元之涵煦兮,洽重熙於覆載。播繩音 於樂歌兮,極雄偉而宏大。軼姬周而過之兮,翕五音 之繁會。抒菲言以作頌兮,歌「懿德於《時邁》。」

《大成樂賦》
高明

尼山降神,麟紱告祥。表盛德於萬世,垂休聲於百王。 悵《丹書》之已遠,懷《素王》而不忘。宜《大成》之嘉樂,昭德 音之洋洋。夫其金鎛初宣,球磬終鳴,合琴匏之雅韻, 畜塤篪之和聲。後合樂以齊奏,先工歌之間升。燦始 終之條理。非一音之小成;象盛德之咸備,豈一善之 能名。至若穆穆廟堂,几筵既陳。豆籩靜,嘉,粢盛苾芬 燎晰晰以在庭,夜迢迢以向晨。耹椌楬之迭奏,喜絲 簧之遞聞。是乃秩秩其倫,喤喤其音,鏗乎若衛之磬, 泠然若杏壇之琴,若曾點之瑟,悠然而間歇。類《關雎》 之亂,淵乎其幽深。感餘韻之未終,懷洙泗而沈吟。嗟 夫《雲門》不歌,《咸池》已息。況女樂之歸已納,而雍徹之 僭未革。雖《雅》《頌》之得所,歎陽襄之屏跡。遂乃斥鄭聲 以嚴法,託《虞》《韶》以垂則。歎夫「人莫我知」,匪顏氏其孰 能識。故「皦如」「繹如」之訓,僅語之太師。而金石絲竹之 音,徒聞於舊宅。嗟聖人之道,不獲見於制作,而聞其 樂者,猶足以想像其大成之德。彼夷、惠與伊尹,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