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4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伎從左右門入,罷散樂不進。帝納之。

《李嗣真傳》:「嗣真為始平令,風化大行。時章懷太子作 寶應曲,閱於太清觀。嗣真謂道人劉概、輔儼曰:『宮不 召商,君臣乖也。角與徵戾,父子疑也。死聲多且哀,若 國家無事,太子任其咎』。」俄而太子廢,概等奏其言,擢 太常丞。時雍州人裴知古亦善樂律,長安中為太樂 令。神龍元年正月,享太廟,樂作,知古密語萬年令元 行沖曰:「金石諧婉,將有大慶,在唐室子孫乎!」是月,中 宗復位。

《嚴善思傳》:「神龍中,武后喪,公除。太常請大習樂,供郊 廟,詔未許。善思奏曰:『樂者氣化,所以感天地,調五行。 漢魏喪禮,以日易月,蓋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 為樂,樂必崩。禮陰也,樂陽也。樂崩陽伏,禮廢陰愆,故 變以適時。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 不以私害公,請如太常奏』。」帝從之。

《賈曾傳》:曾少有名,景雲中,為吏部員外郎。元宗為太 子,遴選宮僚,以曾為舍人。太子數遣使采女樂,就率 更寺肄習。曾諫曰:「作樂崇德,以和人神。《韶》《夏》有容,《咸》 《英》有節,而女樂不與其間。昔魯用孔子幾霸戎,有由 余而彊齊,秦遺以女樂,故孔子行,由余出奔。良以冶 容哇咬,蠱心喪志,聖賢疾之最甚。殿下渴賢之美未 彰,好伎之聲先聞,非所以追啟誦,嗣堯、舜之烈也。餘 閑宴私,後廷伎樂,古亦有之,猶當祕隱,不以示人,況 閱之所司,明示群臣哉!願下令屏倡優女子,諸使者 採召,一切罷止。」太子手令嘉答。

《趙宗儒傳》:「宗儒檢校右僕射,守太常卿。太常有五方 獅子樂,非大朝會不作。帝嗜聲色,宦官領教坊者,乃 移書取之。宗儒不敢違,以訴宰相,宰相以事專,有司 不應關白。以儒不職,罷為太子少師。」

《韋萬石傳》:萬石頗涉學,善音律。上元中,遷累太常少 卿。當時郊廟燕會樂曲,皆萬石與太史令姚元辯增 損之,號任職。始,萬石奏太樂,博士弟子遭喪者,先無 它業,請以卒哭追集。侍御史劉思立劾奏,萬石曰:「移 風易俗,莫善於樂;睦親化人,莫善於孝。所以三年之 禮,天下通喪。今遣音聲人釋服為樂,帶絰治音,豈以 小人不能執禮,遂欲約為非法。萬石官太常,首紊風 化,請付吏討罪。」高宗方委任萬石,罷其奏。

《讓皇帝憲傳》:「元宗為太子,盡以隆慶舊邸為興慶宮, 而賜憲及薛王第於勝業坊。申、岐二王居安興坊,環 列宮側。天子於宮西南置樓,帝時時登之。聞諸王作 樂,必亟召外樓與同榻坐,或就幸第賦詩燕嬉,賜金 帛侑歡。」

《元德秀傳》:「德秀為魯山令。元宗在東都酺五鳳樓下, 令三百里縣令刺史各以聲樂集。是時頗言帝且第 勝負,加賞黜。河內太守輦優伎數百,被錦繡,或作犀 象,瑰璚光麗。德秀惟樂工數十人,聯袂歌《于蒍于》。」「《于 蒍于》者,德秀所為歌也。帝聞異之,歎曰:『賢人之言哉』! 謂宰相曰:『河內人其塗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又以為王者作樂崇德,天人之極致,而辭章不稱,是 無樂也,於是作《破陣樂》辭。

《李華傳》:「華宗子翰,為文精密而思遲。常從令皇甫曾 求音樂,思涸則奏之,神逸乃屬文。」

《大唐新語》:開元中,天下無事,元宗聽政之後,從禽自 娛。又於蓬萊宮側立教坊,以習娼優蔓衍之戲。酸棗 尉袁楚客以為天子方壯,宜節之以雅。從禽好鄭衛, 將蕩上心,方引由余、太康之議,上疏以諷。元宗納之, 遷下邽主簿,而好樂如初。自周衰,樂工師散絕。迨漢 制但紀其鏗鏘,不能言其義。晉末中原板蕩,夏音與 聲俱絕。後魏、周、齊悉用胡樂,奏西涼伎,愊心堙耳,極 而不反。隋平陳,因清商而制雅樂,有名無實,五音虛 懸而不能奏。國初,始採旋宮之義,備九變之節。然承 衰亂之後,當時君子無能知樂。《泗濱》之磬,貯於太常, 天寶中乃以華原石代之。問其故,對曰:「泗濱聲下,調 之不能和,得華原石考之乃和。」因而不改。

《傳信記》:西涼州俗好音樂,製新曲曰《涼州》,開元中上 獻,上召諸侯便殿同觀,曲終諸王賀,舞蹈稱善,獨寧 王不拜。上顧問之,寧王進曰:「此曲雖嘉,臣有聞焉。夫 音者,始於宮,散於商,成於角、徵、羽,莫不根抵於宮、商 也。斯曲也,宮雜而少徵,商亂而加暴。臣聞:宮,君也;商, 臣也。宮不勝則主勢卑,商有餘則臣事僭。卑則逼下, 僭則犯上,發於隱微,形於音聲,播於歌詠,見之於人 事。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禍,悖逼之患,莫不兆於斯曲 也。」上聞之默然。及安、史作亂,華夏鼎沸,所以見寧王 審音之妙也。

《全唐詩話》:「開元十六年,帝自擇廷臣為諸州刺史,凡 十一人行。詔宰相諸王、御史以上祖道洛濱,盛具奏 太常,樂帛舫水嬉。」

《揮麈錄》:《唐明皇實錄》云:「開元十七年秋八月,上降誕 之日,大置酒合樂,燕百僚於花萼樓下。尚書左丞相 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率百官上表,願以八月五日為 千秋節,著之《甲令》,布於天下。群臣燕樂,休假三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