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4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用。

前輩嘗記太宗命待詔蔡裔增琴阮絃各二,皆以為 然,獨朱文濟執不可,帝怒,屢折辱之,樂成,以示文濟, 終不肯彈二樂,後亦竟廢不行。崇寧初,大樂闕徵調, 有獻議請補者,併以命教坊燕樂同為之。大使丁仙 現云:「音已久亡,非樂工所能為,不可以意妄增,徒為 後人笑。」蔡魯公亦不喜。蹇授之嘗語予云:「見元長屢」 使度曲,皆辭不能,遂使以次樂工為之,踰旬獻曲,即 今《黃河清》之類,而終聲不諧,末音寄殺他調。魯公本 不通聲律,但果於必為,大喜,亟召眾工按試。少庭使 仙現在旁聽之,樂闋,有喜色,問仙現何如,仙現徐前 環顧,坐中曰:「曲甚好,只是落韻。」坐客不覺失笑。 《遯齋閒覽》:州郡將公宴,將作曲,伶人手絲「抹將來。」蓋 御宴進樂,先以絃聲發之,後以眾樂和之,故號《絲抹 將來》。今所在起曲,先以竹聲,不惟訛其名,亦失其實 矣。

《稿簡贅筆》:《劉貢父詩話》云:「俳優言河市樂,說者云:『起 居駙馬在南都,家樂甚盛,誚詆南河市中樂人,故得 此名』。其實不然。唐元和中《燕吳行記》,其中已有『河市』 字,大都是不隸軍中在事者散樂名。貢父謂是今散 樂是也,乃高駙馬,非居也。河中在處臨河者皆曰河 是。如今之藝人於市肆作場,謂之『打野泊』,皆謂不著」 所,今謂之《打野呵》。

「繼古藂篇。《楚辭》多以九為義,屈原曰《九章》曰《九歌》,宋 玉曰《九辯》,王褒曰《九懷》,劉向曰《九嘆》是也。後人繼之 者,又有如王逸註《九辯》為九者,陽之數極,自謂否極, 取為歌名也。」二家之說如此。余按,《山海經》曰:「夏后開 土,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郭景純注引《歸藏、 開筮》曰:「昔彼九宜,是謂帝辯;同宮之序,是謂《九歌》。」考 此,則《九歌》《九辯》,皆天帝樂名,夏初得之,屈原、宋玉取 諸此也。況屈宋騷辭,多摘《山海經》之事跡乎?詩亡而 後騷作,騷亦詩樂之餘派,樂至九而成,故《周禮》九德 之歌,簫韶之舞,奏於宗廟之中,樂必九變而可成。禮 所以必取於九者,黃鐘在子,太元以為子,數九,得非 黃鐘為五音之宮歟?然則屈原而下,寫辭歸諫,寓諸 樂章,將以感神之心而感人意,亦切矣。

《隨手雜錄》:仁宗嘗語張文定、宋景文曰:「孟子可謂知 樂矣,今樂猶古樂。」又曰:「自排遍以前,音聲不相侵亂, 樂之正也。自破之後,始侵亂矣。至此,鄭衛也。」

《捫蝨新話》:《孟子》: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 好樂。」此一章皆言悅樂之樂,而世讀為禮樂之樂,誤 矣。如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 者亦樂此乎?」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 此樂乎?」則所言皆主於行樂而已,豈暇論禮樂哉?及 孟子問王,王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 之樂耳,則其心不能無愧於孟子也。而《孟子》謂「王苟 能與民同樂,則雖好樂無害也。」蓋孟子與王言,所以 因其勢而利導之,每每如此。王曰「寡人好世俗之樂」, 《孟子》又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所謂其應如 響,其實陽開而陰塞之也。鼓樂與《田獵》,所以為樂者 也。此一章,惟鼓樂當為禮樂,其獨樂樂與眾樂樂,亦 悅樂之樂也。不然,則方言禮樂而又及田獵,無乃非 其類乎?或曰:若以為悅樂之樂,則云先王之樂,世俗 之樂,何謂?蓋齊王嘗曰:吾何修而可比於先王觀也。 柳子厚於《非國語無射》篇嘗引《孟子》「今樂猶古樂」之 說曰:「吾以孟子為知樂。」乃亦承襲之誤耶?

沈存中《筆談》說:《虞書》「『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謂鳴 球非可以戛擊也,和之至,詠之不足,有時而至於戛 且擊;琴瑟亦非可以搏拊也,和之至,詠之不足,有時 而至於搏且拊。所謂手舞足蹈之而不知其然者。若 然,則鳴球琴瑟當不成聲,何名為樂乎?觀《詩新義》云: 『方叔率止,鉦人伐鼓。鉦所以退而止,鼓所以動而進』。」 方其動而進,鉦人亦奮而伐鼓,則士勇於進可見。夫 鉦鼓各自有人,今使鉦人奮而伐鼓,不幾於亂行乎? 此兩說自是一類。予嘗以其語戲作《聯句》云:「士勇而 前,致鼓鉦之亂,擊樂和之至令球瑟以無聲。」此亦可 以一撫掌。

「鼠璞。」予謂求詩於詩,不若求詩於樂。夫子自衛反魯, 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及。言關睢之亂,洋洋盈耳, 以樂正詩,則風雅與頌以聲而別。古者詩存於樂,延 陵季子觀樂於魯,使工為之歌,乃於五聲和,八風平, 節有度,守有常。《禮記》言鄭、宋、衛、齊之音與聲淫及商, 何非武音?歌《頌大小雅》,以為聲歌各有所宜。《書》《詩》言 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周禮》教六詩,以六律為之 音。《左傳》:晉得楚囚,問其族,曰:「伶人也,與之琴,操南音。」 《文子》曰:「樂操土風,不忘舊也。」有娀之北音,塗山之南 音,夏之東音,周之西音,專以音樂為主,聲相形,故生 變。五音,樂之正也。應鐘為變宮,蕤賓為變徵,樂之變 也。後之言樂,有三宮二十一變。樂有「正聲必有變聲。」 夫子正詩於樂,豈獨《風》《雅》有正聲而無變聲哉?故《國 風》十五國之土歌,土歌之正為正風,土歌之變為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