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5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通》曰:夾鐘律本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為管,則七 寸七分虛三分龡口,則其數六十五,合有聲、無聲而 計之也。律書曰六寸五分三分一七音六孔,夾鐘為宮。自吹口至底中翕聲 如律數無射為徵。去吹口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中呂為商。去吹口六寸五 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黃鐘為羽,去吹口四寸三分八釐五毫三絲一忽林鐘為 角:去吹口五寸八分一釐四毫一絲一忽三初太簇為變宮;去吹口三寸八分四釐五 毫六絲六忽八初南呂為變徵:去吹口五寸二分三釐一毫六絲一初六秒呂生 子,則無射代宮,以變宮太簇為角。律娶妻,則中呂代 宮,以變徵南呂為角。此謂「正聲」三調,流轉用事,三分 損一,下生無射者,夾鐘之實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 絲。三分其實,得二寸四分四釐二毫四絲,以為法。下 生者,倍之,得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以為無射。

此朱子律呂新法也。若舊法,則《月令註疏》,夾鐘律長七寸二千一百八寸七分寸之千七十五,三分去一生;無射律長四寸六千五百六十分寸之一千五百二十四,詳見《文獻通考》。

及其聲應他均也,於南呂則為變徵,於姑洗則為變 宮。俱用半律與角徵羽同「建律運曆,以應六十日。己卯,夷則之 徵也;辛卯,蕤賓之羽也;癸卯,夾鐘之宮也;乙卯,大呂 之商也;丁卯,應鐘之角也。」調起角羽而並奏之,黃鐘 六變,應鐘八變,大呂、林鐘六變,蕤賓八變。《夷則》。蓋夾 鐘引商刻羽,黃鐘從宮一變合林鐘。聲應姑洗再變合太 簇:聲應應鐘三變《合南呂》:蕤賓四「變合《姑洗》。」大呂五變《合應鐘》, 夷則六變合《蕤賓》:圜鐘此雲門之樂七變《合大呂》:無射八「變《合夷 則》」中呂此咸池之樂《九變合圜鐘》,黃鐘此大韶之樂宮縣,夾鐘之徵, 夷則之羽,上應鐘球,往而復反。黃鐘倡而太簇和之, 函鐘倡而南呂和之,管皆併兩而吹故也。《圜丘樂》雖 以圜鐘為宮,而曰「乃奏黃鐘羽,以角應,歌大呂亦如 之。」《方澤樂》雖以函鐘為宮,而曰「乃奏太簇角,以徵應, 歌應鐘亦如之。」角羽並起,宮徵相證。姑洗本黃鐘之 角,變為南呂之徵,反商下徵,每各異善。南呂本黃鐘 之羽,變為下徵之商,皆以黃鐘為主而已。故《咸池承 雲》:「夾鐘始於太簇角之羽,而周四維焉,相繼而不相 離也。」

黃鐘之琴,慢角三調,姑洗以大呂應大呂,以無射應無射,以林鐘應辰戌丑未,皆慢角相應之聲也。次則中呂為清角三調,與姑洗之羽,大呂應中呂,以太簇應應鐘,以夷則應巳寅亥申,皆清角相應之聲也。既有辰戌丑未,又有巳寅亥申,而虛子午卯酉,以為咸池,所以奏黃鐘應以南呂,奏蕤賓應以夾鐘,歌南呂應以蕤賓,歌夾鐘應以黃鐘,變化皆為水調,以為帝車。五潢之聲,非羽不能生角,非水不能生木,造化之妙如此。《淮南子》曰:「咸池正月在卯,逆行四仲,周而復始。」 此所以始於太簇角之羽也。

審音以靜,則度數精微,皆由廣大中出,對待之中有 流行焉。苟亂動而至於迭相陵,豈德性所發哉?此均 皆天理不可易者,古人以為難知,蓋不深索之,苟聽 其聲,求其義,考其序,無毫髮可移,此所謂天理也。

沈括《筆談》:「俗樂,夾鐘為宮,曰中呂宮調;中呂為商,曰雙調;黃鐘為羽,曰中呂調;太簇為變宮,曰雙角調。」 以商名宮,或是瞽者紀宮倡商和,使易記憶,然國工亦莫能知其所因。蔡元定為《燕樂》一書,證俗失以存古義,略曰:「緊五者,夾鐘清聲,俗樂以為宮。其序一宮、二商、三角、四變為宮,五徵、六羽、七閏為角,五聲之號,與」 《雅樂》同。惟變徵以於十二律中陰陽易位,故謂之「變。」 變宮以五聲所不及,取閏餘之義,故謂之「閏。」 四變居宮聲之對,故為宮。俗樂以閏為正聲,以閏加變,故閏為角,而實非正角。此其七聲高下之略也。聲由陽來,陽生於子,終於午。《燕樂》以夾鐘收四聲,曰宮、曰商、曰羽、曰閏。閏為角,其正角聲、變聲、徵聲皆不收,而獨用夾鐘為律本,此其夾鐘收四聲之略也。宮聲七調,皆生於黃鐘;商聲七調,皆生於太簇;羽聲七調,皆生於南呂,角聲七調,皆生於應鐘。

金奏特鏞高二尺三分強,兩舞相距一尺一寸五分 弱,兩銑相距一尺五寸弱;編鐘高九寸強,兩舞相距 五寸一分弱,兩銑相距六寸八分。清聲編鐘高六寸 七分強,兩舞相距三寸五分強,兩銑相距四寸四分 強。特磬鼓長二尺二寸三分強,博五寸強,股長一尺 四寸八分強,博七寸四分強,皆厚一寸八分。編磬鼓 長一尺三寸二分,博二寸九分,股長八寸七分強,博 四寸二分弱,皆厚一寸七分。清聲編磬,鼓長一尺一 寸弱,博二寸,股長七寸一分,博三寸四分,皆厚一寸 六分。晉鼓高六尺六寸,面廣正度六尺八寸。

《通》曰:「特鏞鉦一尺三寸強,編鐘鉦四寸四分強,清鐘 鉦四寸一分強。」今制與姑洗同但正鐘重十斤清鐘重十一斤今制,編縣二 磬皆同,但清磬加厚耳。

太常二磬,皆鼓,長一尺三寸,博三寸五分;股長九寸三分,博四寸九分。但正磬厚一寸,清磬厚二寸三分。宋制,黃鐘厚八分,遞增一分,至夾清二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