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7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云:「三朝供奉米嘉榮,能變新聲作舊聲。於今後輩輕 前輩,好染髭鬚事後生。」又自貶所歸京,聞何戡歌曰: 「二十年來別帝京,重聞天樂不勝情。舊人唯有何戡 在,更與殷勤唱渭城。」

《容齋隨筆》:今樂府所傳大曲,皆出於唐,而以州名者 五:伊、涼、熙、石、渭也。涼州今轉為梁州,唐人已多誤用, 其實從西涼府來也。凡此諸曲,唯《伊涼》最著,唐詩詞 稱之極多,聊紀十數聯以資談助。如「老去將何散旅 愁,新教小玉唱伊州。」「求守管絃聲款逐,側商調裡唱 《伊州》。鈿蟬金鴈皆零落。一曲伊州淚萬行」,「公子邀歡」 月滿樓。雙成揭調唱《伊州》。賺殺唱歌樓上女,《伊州》誤 作石州聲。樂部笙歌西部頭,梨園弟子和《涼州》。唱得 《涼州》意外聲,舊人空數米嘉榮。《霓裳》奏罷唱梁州,紅 袖斜翻翠黛愁。行人夜上西城宿,聽唱《涼州》雙管逐。 丞相新裁別離曲,聲聲飛出舊《梁州》。只愁拍盡涼州 杖,畫出風雷是撥聲。一曲《涼州》今不「清,邊風蕭颯動 江城。滿眼由來是舊人,那堪更奏《梁州曲》。昨夜蕃軍 報國讎,沙州都護破梁州。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 道取涼州。」皆王建、張祜、劉禹錫、王昌齡、高駢、溫庭筠、 張籍諸人詩也。

白樂天《長恨歌》《上陽人歌》,元微之《連昌宮詞》,道開元 閒宮禁事,最為深切矣。然微之有《行宮》一絕句云:「寥 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元宗。」語 少意足,有無窮之味。

《容齋四筆》:郭茂倩編次樂府詩《穆護歌》一篇,引歷代 歌辭曰《曲犯角》,其語曰:「玉管朝朝弄,清歌日日新。折 花當驛路,寄與隴頭人。」黃魯直題《穆護歌後》云:「予嘗 問人此歌,皆莫能說《穆護》之義。昔在巴僰閒六年,問 諸道人,亦莫能說。他日船宿雲安野次,會其人祭神, 罷而飲福,坐客更起舞,而歌《木瓠》。其詞有云:『聽說商 人《木瓠》,四海五湖曾去』。」中有數十句,皆敘賈人之樂。 末云:「一言為報諸人,倒盡百瓶歸去。」繼有數人起舞, 皆陳述己事,而始末略同。其所以為《木瓠》,蓋瓠曲木 狀如瓠,擊之以為歌舞之節耳。乃悟穆護蓋木瓠也。 據此說,則茂倩所序,為不知本原云。

《容齋續筆》:唐人歌詩,其於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 略無避隱。至宮禁嬖昵,非外閒所應知者,皆反復極 言而上之,人亦不以為罪。如白樂天《長恨歌》《諷諫》諸 章,元微之《連昌宮詞》,始末皆為明皇而發。杜子美尢 多,如《兵車行》《前後出塞》《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 別》《垂老別》《無家別》《哀王孫》《悲陳陶》《哀江頭》《麗人行》《悲 青阪》《公孫舞》《劍器行》終篇皆是。下如張祜賦《連昌宮》 《元日仗》《千秋樂》《大酺樂》《十五夜》《燈熱戲樂》《上巳樂》《邠 王小管》《李謨》《笛退宮人》《玉環》《琵琶》《春鶯囀》《寧哥》《來容 兒》《缽頭邠娘》《羯鼓》《耍娘歌》《悖拏兒舞》《華清宮》《長門怨》 《集靈臺》《阿鴇》《湯、馬嵬歸》《香囊子》《散花樓》《雨霖鈴》等三 十篇,大抵詠開元、天寶閒事。李義山《華清宮》《馬嵬》《驪 山》《龍池》諸詩亦然,今之詩人,不敢爾也。

《捫虱新話》:「《詩》三百篇,孔子皆被絃歌。古人賦詩見志, 蓋不獨誦其章句,必有聲韻之文,但今不傳耳。琴中 有《鵲巢操》《騶虞操》《伐檀》《白駒》等操,皆今詩文,則知當 時作詩皆以歌也。」又「琴有古人之雅、琴、頌琴者,蓋古 之為琴,皆以歌乎詩,古之雅、頌,即今之琴、操耳。雅、頌 之聲,固自不同,鄭康成乃曰:『《豳風》兼雅、頌』,夫歌、《風》安」 得與《雅》《頌》兼乎?舜《南風歌》、楚《白雪》辭,本合歌舞。漢高 《大風歌》、項羽《垓下歌》,亦入琴曲。今琴家遂有《大風起 力》《拔山操》,蓋以始語名之耳。然則古人作歌,固可彈 之於琴,今世不復如此。

《演繁露》:魏、晉、唐郊廟歌,率多四字為句。唐曲在者,如 《柳枝》《竹枝》、款乃句,皆七字,不知當時歌唱,用何為調 也。張華表曰:「漢氏所用文句,長短不齊。」則今人以歌 曲為長短句者,本張華所陳也。

《學齋呫嗶》:洪氏《容齋隨筆》謂:元稹《連昌宮詞》有規諷, 勝白居易《長恨歌》。然余竊謂前賢歌詠,前世之事,可 以直言,而當代君臣則宜諱國惡。如陳司敗問昭公 知禮乎?子曰:「知禮」,蓋為國惡諱也。司敗曾不知之,乃 云: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 禮?何其謬哉!唐明皇納壽王妃楊氏,本陷新臺之惡, 而白樂天所賦《長恨歌》乃謂「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 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深沒壽 邸一段,蓋得孔氏答司敗之遺意矣。《春秋》為尊者諱, 此歌深得之。

《癸辛雜識》:嘗聞梨園舊樂工云:「凡大燕集,樂初作,必 先奏引子。」謂如大石調引子,則自始至終,凡絲竹歌 舞皆為大石調,直至別奏引子,方隨以改為耳。又云: 「凡燕集初作,或用上字然,或用工字然,必須眾樂皆 然,是謂諧和。或有一時煞尾參差不齊,則謂之不和, 必有口舌不樂等事。前後驗之,無不然者。」以此推之, 則樂之關乎治亂為不誣矣。

《齊東野語》:《混成集》修內司所刊本,巨帙百餘,古今歌 詞之譜,靡不備具,只大曲一類,凡數百解,他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