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晨夕近鐘鼓,為金聲所入,最為良材。然亦有敲損之 患,別有擇材往監。今陳述之云。昔吳錢忠懿王能琴, 遣使以「廉訪」為名,而實物色良琴。使者至天台,宿山 寺,夜聞瀑布聲正在簷外。晨起視之,瀑下淙石處正 對一屋柱,而柱且向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則良琴處 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也。即賄寺僧易之,取陽面二 琴材,馳驛以聞,乞俟一年斲成,獻忠懿,一曰洗凡,二 曰清絕,遂為曠代之寶。後錢氏納土,太宗朝,二琴歸 御府。南渡初,流轉至霅州。葉夢得上云:「此乃擇材之 良法。大抵桐材既堅,而又歷千餘年木液已盡,復多 風日吹曝之,金石水聲感入之所處在空曠清幽蕭 散之地,而不聞塵凡喧雜之聲,取以制琴,烏得不與 造化同妙?以此觀之,安琴之室亦當如是,不宜近塵 穢婦女喧雜之地也。」

《製琴不當用俗工》

工人供斤削之役。若繩墨尺寸、厚薄方圓,必善琴高 士主之,仍不得促辦。每一事,如槽腹琴面之類,一事 畢,方治一事,必相度審思之。既斲削去,則不復可增 度。造一琴并漆,必三月或半年方辦。合底面必用膠 漆如皮紙厚,合訖,置琴於桌上,橫厚木於桌下,夾車 以篾絲縛之,依法匣訖,候一月方解。底灰必雜以金 銅細屑,或磁器屑,薄如連紙,候極乾,再上一次。面灰 用極細骨灰,如薄連紙止一上並一月方乾。面上糙 漆,僅取遮灰光漆,糙底灰漆差厚無害。又徽者,繩也, 準繩墨以定聲,尤宜留意,豈俗工所能哉?製造之法, 諸《琴書備載》,宜擇其善者參用之。

《擇琴不必泥名》

今人見琴池沼中有「雷文」、「張」「越」字,便以為至寶。殊不 知雷、張皆開元、天寶時人,去今能幾何?若得古材,依 法留心,斲之,雷、張未必過也,惟求其是而已矣。

《製琴不必求奇》

湖南有范氏曾守土,號范連州,自能斲琴。今有一琴 在折彥質參政家,其琴面乃用方二三寸許小桐木 片,以膠漆輳成之,名曰「百衲」,彈之則與尋常低下琴 無異,此何益哉?木不成段,聲必不應,又為漆所礙,其 窒塞可知。折氏至今寶之,尤可笑。今人或以琴材短 不及,或自岳之外別用桐木接之,亦不可也。

《古琴色》

古琴漆色,歷年既久,漆光退盡,惟黯黯如海舶所貨 烏木,此最奇古。而或者以其無光,磨而再漆之,不惟 頓失古意,且滯琴之聲,此大戒也。

《純陽琴》

底面俱用桐,謂之「純陽琴。」古無此製。近世為之,取其 暮夜陰雨之際,聲不沈默,必不能達遠,蓋聲不實也。

《擇琴底》

今人多擇面不擇底,縱依法製之,琴亦不清。蓋面以 取聲,底以匱聲,底木不堅,聲必散逸。法當取五七百 年舊梓木,鐻開,以指甲搯之,堅不可入者方是。

《桐木不宜太鬆》

桐木太鬆而理疏,琴聲多泛而虛。宜擇緊實而紋理 條條如絲線細密條達不邪曲者,此十分良材。亦以 「搯不入」為奇。其搯得入而麤疏柔脆者,多是。花桐乃 今用作漆器胎素者,非梧桐也,今人多誤用之。

《桐木紫色》

《桐木》年久,木液去盡,紫色透裏,全無白色,更加細密, 方稱良材。

《熏曝琴材》

古人以桐梓久浸水中,又取以懸竈上,或吹曝以風 日,百種用意,終不如自然者。蓋萬物在天地閒,必歷 年多,然後受陰陽,氣足而成材。自壯而衰,衰而老,老 而死,陰陽之氣去盡,然後反本還元,復與太虛同體。 其奇好處,乃與造化同功。此豈人力所能致哉?豈吹 曝所能成哉?

《桐木多等》

有梧桐,生子如簸箕。有花桐,春來開花如玉簪而微 紅,號「折桐花。」青櫻桐,其實頗堪以醡油。有刺桐,其木 身皆生刺,大如釘鍖。音斟

《梓木多等》

有楸梓,鐻開,色微紫黑,用以為琴底者也。有黃心梓, 其理正類櫧木,而極細,黃白不堪,若作器用,難朽,非 琴材也。漆木亦類梓,蓋取其漆液堅凝,古人亦以為 材料,須不經取漆而老大者,方可用。

《琴腹》

製琴,腹宜安鳳足處,須小阨之,過足則復寬之。蓋聲 過阨則不直達,過阨寬則復悠揚而出,所以韻長,乃 唐《雷文祕法》。此論琴腹橫廣也,面底皆然,於阨處穿 鑿足。

《琴足》

琴足宜用棗心黃楊及烏木,蓋取其堅實。足之下須 令平如鐵,切忌尖與凹。足之柄與琴之鑿,必小大相 當,毋差毫釐。若柄小而以紙副之,琴聲必泛。岳軫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