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九十二卷目錄

 鐘部彙考二

  後漢劉熙釋名釋樂器

  宋書樂志

  隋書音樂志

  唐書禮樂志

  宋史樂志

  聶崇義三禮圖特縣鐘圖說 編鐘圖說

  博古圖一總說 周齊侯鎛鐘圖說 周齊侯鐘圖說一 周齊侯鐘圖說二 周

  齊侯鐘圖說三 周齊侯鐘圖說四 周蛟篆鐘圖說 周遲父鐘圖說 周聘鐘圖說 周

  寶和鐘圖說一 周寶和鐘圖說二 周寶和鐘圖說三 周宋公䪫鐘圖說一 周宋公䪫

  鐘圖說二 周宋公䪫鐘圖說三 周宋公䪫鐘圖說四 周宋公䪫鐘圖說五 周宋公䪫

  鐘圖說六 周遍地雷紋鐘圖說

樂律典第九十二卷

鐘部彙考二

後漢劉熙釋名

釋樂器

鐘,空也。內空受氣多,故聲大也。

《宋書》

《樂志》

八音一曰金。金,鐘也,鎛也,錞也,鐲也,鐃也,鐸也。鐘者, 《世本》云「黃帝工人垂所造。」《爾雅》云「大鐘曰鏞。」《書》曰「笙 鏞以閒」是也。中者曰剽,剽音瓢。小者曰棧,棧音醆,晉 江左初所得棧鐘是也。鎛,如鐘而大。史臣案:前代有 大鐘,若周之無射非一,皆謂之鐘。鎛之言,近代無聞 焉。

《隋書》

《音樂志》

金之屬二:一曰鎛鐘,每鐘懸一簨簴,各應律呂之音, 即黃帝所命伶倫鑄十二鐘和五音者也;二曰編鐘, 小鐘也,各應律呂大小,以次編而懸之,上下皆八,合 十六鐘懸于一簨簴。

《唐書》

《禮樂志》

凡樂八音:一曰「金,為鎛鐘,為編鐘,為歌鐘,為錞,為鐃, 為鐲,為鐸。」

《宋史》

《樂志》

皇祐四年,召兩府及侍臣觀新樂於紫宸殿。凡鎛鐘 十二。黃鐘高二尺二寸半,廣一尺二寸,鼓六,鉦四,舞 六,甬衡并《旋蟲》高八寸四分,遂徑一寸二分,深一寸 一釐。篆帶每面縱者四,橫者四,枚景挾鼓與舞四處 各有九,每面共三十六,兩《欒閒》一尺四寸,容九斗九 升五合,重一百六斤。大呂以下十一鐘,並與黃鐘同 制,而兩欒閒遞減至應鐘容九斗三升五合,而其重 加至應鐘重一百四十八斤。並中《新律》本律。

聶崇義三禮圖

特縣鐘圖

特縣鐘圖

圖說

此特縣鐘,謂黃鐘律倍半而為之者也。鳧氏為鐘,兩 欒謂之銑。

《欒、銑》一物,俱謂鐘口兩角。古之樂器應律之鐘,狀如今之鈴,不圜。

《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

此四者,鐘之體對下甬衡,非鐘體也。于鐘脣之上,袪也。鐘脣厚,《褰袪》然也,鼓所擊處。

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

此二名者鐘柄

鐘縣謂之旋,旋蟲謂之「幹。」

旋屬鐘柄,所以縣之也。旋蟲者,旋以蟲為飾也。漢法:鐘旋之上以銅篆,作蹲熊及盤龍辟邪,古法亦當然。三分甬衡之長,二在上,一在下,以旋當甬之中央,是其正也。旋即環也,形如璧羨,隨鐘取稱。此鐘旋內徑一寸。

鐘帶謂之篆,篆閒謂之枚,枚謂之「景。」

帶,所以介其名也。介在于鼓鉦舞甬衡之閒,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