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五行志》:元豐三年八月,岳州永慶寺獲銅鐘一、銅磬 二。

《鄰幾雜志》:「李照譏王朴編鐘不圓,後得周編鐘,正與 朴同。」議者始知照之妄。

《東坡題跋》:「黃州西北百餘里有歐陽院,院僧畜一古 編鐘,云得之耕者,發其地,獲四鐘,斸破其二,一為鑄 銅者取去,獨一在此耳。其聲空籠,然頗有古意,雖不 見《韶》《濩》之音,猶可想見其髣髴也。」 《宋史樂志》:「崇寧二年正月,魏漢津請帝中指、第四指、 第五指各三節,先鑄九鼎,次鑄帝坐大鐘,次鑄四韻 清聲鐘,次鑄二十四氣鐘,然後均絃裁管,為一代之 樂。」

十三年秋七月,景鐘成。其高九尺,拱以九龍,惟親郊 乃用。立於宮架之中,以為君圍。於是命翰林學士承 旨張康國為之銘。其文曰:「天造我宋,於穆不已。四方 來和,十有二紀。樂象厥成,維其時矣。迪惟有夏,度自 禹起。我龍受之,天地一指。於論《景鐘》,中聲所止。有作 于斯,無襲于彼。九九以生,律呂根柢。維此景鐘,非弇」 非侈。在宋之庭,屹然中峙。天子萬年,既多受祉。「維此 《景鐘》,上帝命爾。其承伊何?以燕翼子。永言保之,《宋樂》 之始。」

《揮麈後錄》:「宣和元年八月丁丑,皇帝詔大晟作景鐘。 是月二十五日鐘成。皇帝以身為度,以度起律,以律 審聲,以聲制鐘,以鐘出樂,而樂宗焉。于以祀天地,享 鬼神,朝萬國,罔不用乂。在廷之臣,再拜稽首,上頌:『明 明天子,以身為度。有景者鐘,眾樂所怙。於昭于天,乃 眷斯顧。揚于大庭,罔不時序。億萬斯年,受天之祜』。」此 翰林學士承旨強淵明文也。偶獲斯本,謹錄于右。 《宋史·五行志》:建炎三年,吉州修城,役夫得髑髏棄水 中,俄浮一鐘,有銘五十七字,大略云:唐興元年,吾子 沒瘞廬陵西壘。後當火德五九之際,世衰道敗,浙、梁 相繼喪亂。章貢康昌之日,吾亦復出是邦。東平鳩工, 復使吾子同河伯聽命。水官郡守命錄其辭,錄畢而 鐘自碎。

《樂志》:「紹興十五年,給事中段拂等討論景鐘制度,按 景鐘之高九尺,其數九九,實高八尺一寸,垂則為鐘, 仰則為鼎,鼎之大,中於九斛,退藏實八斛有一焉。內 出皇祐大樂中黍尺,參以太常舊藏黃鐘律編鐘高 適九寸,正相脗合,遂遵用黍尺製造。鐘成,命左僕射 秦檜為之銘,其文曰:『皇宋紹興十六年,中興天子以 好生大德,既定寰宇,乃作樂以暢天地之化,以和神 人。維茲景鐘,首出眾樂,天子專用禋祀,謹拜手稽首 而獻銘』。」其銘曰:「德純懿兮舜、文繼,躋壽域兮孰內外? 薦上帝兮偉茲器。聲氣應兮同久視,貽子孫兮彌萬 世。」旋又命禮局造鑄鐘四十有八、編磬一百八十七, 特磬四十八及添製編鐘等。尋製金鐘、玉磬二架。 《夢溪筆談》:陳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縣日,有人失物, 捕得莫知的為盜者。述古乃紿之曰:「某廟有一鐘,能 辨盜至靈」,使人迎置後閣祠之。引群囚立鐘前,自陳 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述古自 率同職禱鐘甚肅,祭訖,以帷帷之,乃陰使人以墨塗 鐘,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 有墨,唯有一囚無墨。訐之遂承為盜。蓋恐鐘有聲,不 敢摸也。

《後山叢談》:「邑令周陽家金鐘,容十斗,重三十八斤。」以 今衡量校,容水三斗四升,重十九斤。

《玉堂閑話》:「長安城西明寺鐘,寇亂之後,緇徒流離,閴 其寺者數年。有貧民利其銅,袖鎚鏨往竊鑿之,日獲 一二斤,鬻于闤闠。如是經年,人皆知之,官吏不禁。後 其家忽失所在,市銅者亦訝其不來。後官欲徙其鐘 於別寺,見寺鐘平墮在閣上。及仆之,見盜鐘者抱鎚 鏨儼然坐於其閒,即已乾枯矣。」

《雲笈七籤》:「黔南鹽井中,因摧損修築,得一古鐘,長三 四尺,中細而實,如腰鼓瓦腔之狀,兩頭圓厚,扣之皆 有聲,奇音響亮,與常鐘異。在鹽井多年,益加光膩,無 毀蝕之勢,時有金色,精明異常。節度使僖公留鎮府 厙焉。」

《孔氏雜說》:「今之更點擊鉦,《唐六典》皆擊鐘也,太史門 有典鐘二百八十人,常擊編鐘。」

《妮古錄》:「金大定中,汾東岸崩,得古墓,有鼎十餘,鐘磬 各數十。鼎有蓋,大者幾三尺,其中寶物猶存。鐘磬小 者僅五寸許,大至三尺,凡有十二,蓋音律之次。後世 之制以厚薄,而此以大小。其制度皆周器,非秦漢以 後所作。今器不存,而墓址猶在。」

《稗史》:至元丙子,北兵入杭,有金姓者,世為伶官,流離 無所歸。一日道遇左丞范文虎,向為宋殿帥時熟其 為人,謂金曰:「來日公宴,汝來獻伎,不愁貧賤也。」如期 往,為優戲作諢云:「某寺有鐘,寺奴不敢擊者數日,主 僧問故,乃言鐘樓有巨神,神怪不敢登也。」主僧往視 之,神即跪伏投拜,主僧曰:「汝何神也?」答曰:「鐘神。」主僧 曰:「既是鐘神,如何投拜?」眾皆大笑。范為之不懌,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