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77

此页尚未校对

《圖說》

右高六寸八分,柄長四寸七分,上徑長二寸四分,橫 三寸;下徑長四寸四分,橫三寸二分,重七斤三兩。銘 作鳳栖木形。是器鐸也。《周官》鼓人以金鐸通鼓,凡樂 舞必振鐸以為之節。銘之以鳳,亦取鳳凰來儀之象, 而為栖木形,如《詩》所謂「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 矣,于彼朝陽。」蓋鐸者,樂之節,取其樂調,而物以類應 之也。

周雷柄鐸圖

周雷柄鐸圖

《圖說》

右高六寸八分,柄長三寸八分,徑一寸;上徑長三寸 三分,闊二寸八分;下徑長四寸一分,闊三寸六分,重 四斤十有一兩。無銘。古者以木鐸振文教,以金鐸奮 武衛,故《書》言:「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而鼓人 以金鐸通鼓。」則鐸雖微物,其為用亦大矣。後世不知 所重,往往倣之,以為柴車之警。然其音聲猶有暗合 於律者。故晉荀勗作樂詔天下,上牛鐸,而出於龍德 太一宮養種園之地,豈其潛邸之符,有應於是耶?且 自古在昔,凡所以揆文教,和樂律,一本之於鐸。然惟 天下文明,然後有此。今鐸出於龍德太一,固知不徒 然也。其有半兩錢一百三十有九,異布錢二十有三, 與夫六花小鑑、馬勒環同時而出,豈非其應於明時。 為錢流地上控制蠻夏之兆耶。

《元史》

《禮樂志》

單鐸、雙鐸其制如小鐘,上有柄,以金為舌,用以振《武》 舞。兩鐸通一柄者,號曰「雙鐸。」

《明王圻三才圖會》

金鐸木鐸圖

金鐸木鐸圖

《圖說》

《周禮》:「鼓人以金鐸通鼓,兩司馬執鐸,三鼓摝鐸振鐸」, 舞者振之,警眾以為節。金鐸以金為舌,所以振武事 也。木鐸以木為舌,所以振文事也。

鐸部藝文一

《振木鐸賦》
唐·王起

國家敷文教,布時令,爰振鐸於九衢,將採《詩》於萬姓。 上立其典,將興詠之必聞;下聽其音,知從諫而則聖。 事且彰於歲首,禮無虧於《春孟》。所以下訓是崇,《周官》 克敬。亦既戒止,居然可珍。赫赫奕奕,爛爛燐燐。以金 為鈴,且嘗巧於懿匠;剡木為舌,將託音於下人。及夫 拂拭光生,提攜彩發。順一人之施令,採四海之箴闕。 鐬鐬於遐邇之路,杳若和鑾;煌煌於前後之車,爛如 明月。於以闡幽,於以冥搜。知政教之茲始,表申嚴之 所由。動素手而知音愈出,注清耳而其義可求。色耀 皇衢,映遲遲而日麗;聲搖紫陌,隨獵獵而風遒。昭彰 有儀,掌握成韻。因木德之將盛,懷金聲而載振。或聆 之而胥悅,或仰之而旅進。豈比夫「鼓有節而斯通,雷 發聲而先徇。可以展六義,可以陳《四詩》,在道途而無 壅。致朝廷之允釐,驚百眾以泠泠。昭其聲也,沃九重 於翼翼;失則革之,鐸之為義也深,鐸之為用也固。虛 其中而不屈,圓其外而合度。可以揚天之聲,可以遵 王之路。令出不返,知遒人之是司;道之將行,幸夫子 之可喻。故其鎔鑄式珍,錯磨永新。舊典斯考,英聲克 振。既有符於元化,期永保夫青春。

《振木鐸賦》
白行簡

國家古典。修時令順命遒人之職;執木鐸以徇。本其 教在每歲之發生;聽其音知群物之始振。於是官師 傾聽,道路咸聞。採謳謠於多士,延諷刺於大君。外振 金聲,將發號而施令;中含木德,貴偃武而修文。所以 應之如響,從之如雲。道達天和,契宮商而成韻;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