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9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簫十三人,笳二人,鼓一人。東宮一部降三人,簫減二

人,笳減一人。諸王一部又降一人,減簫一。庶姓一部 又降一人,復減簫一。及後主嗣位,耽荒於酒,視朝外 多在宴筵,尤重聲樂,遣宮女習北方簫鼓,謂之《代北 煙花記》:煬帝每集童女,鳴鼓吹簫,歌《龍女思元》之曲。」 《唐書張行成傳》:「行成子易之,易之弟昌宗,武后時貴 震天下。時無檢輕薄者諂言昌宗乃王子晉後身,后。 使被羽裳吹簫,乘寓鶴,裴回庭中,如仙去狀。」

《文獻通考》:「唐明皇天寶中,安祿山自范陽入覲,獻白 玉簫管數百,陳於梨園。」

《南唐書李冠傳》:「冠善吹洞簫,悲壯入雲,元宗將召之, 會軍旅事興不暇,司徒李建勳亦知音,絕歎賞之,冠 輒不遇。周顯德中,北遊梁、宋,每醉輒登市樓長嘯。後 不知所終。」

《宋史樂志》:「景祐五年,帝御崇政殿,出御撰《明堂樂曲 音譜》賜群臣。又出新製頌塤、匏笙、洞簫,仍令登歌,以 八音諸器各奏一曲。」

《五朝會典》:皇祐二年,教習音律所言,「奉詔依樂書造 洞簫成。詔令與底簫並用。」

《宋史樂志》:元祐三年,范鎮樂成,上其所製簫、笛、塤箎、 巢笙、和笙各二,并書及圖法,下太常。而楊傑著《元祐 樂議》以破鎮說曰:「鎮謂國朝舊有四清聲,置而弗用, 至劉几用之,與鄭、衛無異。按神宗朝樂用下三律,則 四清聲已用而諧協矣。今鎮簫、笛、塤箎、巢笙、和笙獻 於朝廷,簫必十六管,是四清聲在其間矣。自古無十 二管之簫,豈《簫韶》九成之樂,已有鄭、衛之聲乎?」禮部、 太常亦言:「鎮樂法自係一家,難以參用,而樂如舊制。」 宣和元年四月,蔡攸上書,奉詔製造太、少二音登歌 宮架,用於明堂,漸見就緒,乞報大晟府者凡八條。其 四,太、正、少篴、塤、箎、簫各三等。舊制,簫一十六管,如鐘 磬之制,有四清聲。今既分太、少,其四「清聲亦不合兼 用,止用十二管。」

《癸辛雜識》:「理宗朝,張循王府有獻白玉簫管長二尺 者,中宮而瑩薄,奇寶也,內府所無。即時有旨補官。未 幾,韓蘄王府有獻白玉笙一攢,其薄如鵝管,其聲清 越,真希世之珍也。此二物皆在軍中日得之北方,即 宣和故物也。」

《桂海虞衡志》:「盧沙猺人,樂狀類簫,縱八管,橫一管貫 之。」

辟寒小紅,順陽公青衣也,有色藝。順陽公之請老,姜 堯章詣之。一日授簡徵新聲,堯章製《暗香》《疏影》兩曲, 使二妓肄習之,音節清婉。堯章歸吳興,公尋以小紅 贈之。其夕大雪,過垂虹,賦詩曰:「自珍新詞韻最嬌,小 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里橋。」 堯章每喜自度曲,吹《洞簫》,小紅輒歌而和之。

《續文獻通考》:「金太廟登歌簫二,宮懸樂簫十,有司攝 祭,宮懸簫八。」

《元史禮樂志》:「憲宗二年八月,樂工李明昌、許政等五 十餘人見於行宮。明昌等各執鐘、磬、笛、簫、箎塤、巢笙, 於帝前奏之。曲終,復合奏之,凡三終。」

《太平清話》:「忽聞天外玉簫聲,花底徐行獨自聽。三十 六宮秋一色,不知何處月偏明。」「賢妃權氏,朝鮮人,尤 穠粹,善吹玉簫。永樂八年,侍上征鹵,還至臨城,薨。」 《松江府志》:「孫道明,華亭泗濱里人。嘗造一舟,曰『水光 山色,徜徉南浦,自號停雲子。嘗與陶宗儀共泛,宗儀 製詞,道明即譜入調中,命洞簫吹之,與櫂歌相答,極 鷗』」波縹緲之思。

《泊如齋集》:沈天祿字親仁,里稱「僖逸先生。能吹洞簫, 好與黃冠游。」

《雲南通志》:「康誥,昆明人,出著破靴,人稱康破靴。好讀 書,性嗜酒,善洞簫。」

《常熟縣志》:「張維善吹洞簫,度南曲,極要眇之致,詩亦 落落清泚。」

《江陰縣志》:「徐益字仲謙。家貧不事干謁,陋巷一廛,蕭 然自遠,興至即雨雪,亦著屐登山,吹簫放歌,見者以 為神仙云。」

《山棲志》:竹溪逸民陳洄嘗抵掌於几曰:「人生百歲,能 幾旦暮,所難遂者適意耳。」戴青霞冠,披白鹿裘,所居 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當明月高照,水光㶑灔,共月 爭清輝。輒吹短簫,乘水舫蕩漾空中明月簫聲,挾秋 氣為豪,直入無際,宛轉若龍鳴深泓,絕可聽。簫已,叩 舷歌曰:「吹玉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頭成雪,頭成雪」 兮將奈何,白鷗起兮衝素波。人以為世外人。

《潯陽記》:「廬山西南有康王谷,又北頒城,每天欲雨,輒 聞鼓角簫笳之聲。」

《太平清話》:陶南村云:「會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而 溝塍畎澮,隱翳竹樹閒春時桃花盛開,雞犬之聲相 聞,有武陵風概,隱者停雲子居焉。一舟時放中流,嘗 坐余舟中作茗供,襟抱清曠,不覺度成《溪山好》一曲, 主人即譜入中呂調,命洞簫吹之,與童子掉歌相答, 極鷗波縹緲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