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0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凡音皆竄跡,主藝始呈奇。以此論文學,終憑一一窺。

《笙磬同音》
闕名

笙磬聞何處,凄鏘宛在東。激揚音自徹,高下曲宜同。 歷歷俱盈耳,泠泠遠散空。獸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詎閒洪纖韻,能齊搏拊功。四懸今盡美,一聽辨《移風》。

《理笙》
卓英英

頻倚銀屏理鳳笙,調中幽意起春情。因思往事成迢 逓,安得《緱山》和一聲。

《王都事家聽周子奇吹笙》
元·倪瓚

隔水吹笙引鳳鳴,十三聲外柳風清。風流自有王子 晉,留取清樽吸月明。

《玉笙謠為鐵門笙伶周奇賦》
張雨

我有紫霞想,愛聞白玉笙。懸匏比竹無靈氣,昆丘採 此十二莖。鳳咮銜明珠,鳳翼排素翎。金華周郎妙,宮 徵子晉仙人初。教成月下吹參差,群雛亦和鳴。緱氏 山頭白雲起,七月七日來相迎。長謝時人一揮手,飄 下滿空鸞鶴聲。

《聽蘆笙作》
明·馬嘉楨

誰伴愁人坐月明,苗中兒女舞蘆笙。自言頗似《江南 曲》,不是秋笳出寒聲。

笙竽部選句

晉王羲之《與謝安書》,「知君嘗得小笙,笙是名器,若令 諸君聞之,皆當可不言,而云見今笙者,皆不以為佳, 恐是不能識也。」

傅元《西都賦》:「列仙逸唱,熊虎聽音。丹蛟吹笙,文豹鼓 琴。」

陳顧野《王笙賦》,「聲流洛渚,器重汾陽,協歌鐘於宿夕, 詠月扇於遶梁,同離鴻於流徵,會別鶴於清商。」 王廙《笙賦》,「其制器也,則取不周之竹,曾城之匏,生懸 崖之絕嶺,邈崫崒以崇高,延修頸以亢首,厭瑤口之 陸離,舞靈蛟之素鱗,銜明珠於帶垂。弱舌紙薄,鉛錘 內藏,合松蠟以密際,糅彤丹以發光。」

又曰:「直而不倨,曲而不悱,疏音簡節,樂不乃妙,足可 以易俗移風,興洽至教,弘義著於典謨兮,歷萬代而 彌劭。」

唐敬括《觀樂器賦》:「及夫汶陽之篠入用,曲沃之匏見 娛。爰裁爰截,為笙為竽,其氣散,其音。吁!此匏之器也。」 晉陸雲詩:「鳴簧發丹脣,朱絃繞素腕。」

梁元帝詩:「獨念陽臺下,願待洛川笙。」

陳後主詞「小樓吹徹玉笙寒。」

北周庾信詩:「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陳子昂詩:「馳驅翠帆駕,伊鬱紫鸞笙。」

崔顥《岐王席觀妓》詩:「拂匣先臨鏡,調笙更炙簧。」 杜甫《玉臺觀》詩:「人傳有笙鶴,時過北山頭。」

王建《宮詞》:「院院燒燈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 劉禹錫詩:「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

白居易詩。「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篥沈平笙。」 李賀詩:「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

李商隱《留贈畏之》詩:「郎君下筆驚鸚鵡,侍女吹笙弄 鳳皇。」

又《七夕》詩:「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杜牧之《寄題甘羅寺北軒》詩:「孤高堪弄桓伊笛,縹緲 宜聞子晉笙。」

笙竽部紀事

《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氏無革造,惟作笙簧。」

《穆天子傳》:天子觴王母於瑤池,王母吟曰:「吹笙鼓簧, 中心翱翔。」

《廣博物志》:「周亮高放瀟灑,不干榮祿。太子晉聞之,召 與相見,或鼓琴吹笙。」

《禮記·檀弓》:「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 笙歌。」

《呂氏春秋貴因篇》「墨子見荊王衣錦吹笙。」

《說苑正諫篇》:「景公飲酒,移於晏子家,晏子不敢與焉。 移於司馬穰苴家,司馬穰苴不敢與焉。移於梁丘據 家,梁丘據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樂哉今夕, 吾飲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國?微此一臣者,何 以樂吾身』?」

《韓非子?內儲說》: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 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 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一曰:韓昭侯曰:「吹竽者眾, 吾無以知其善者。」田嚴對曰:「一一而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