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0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分七釐有奇。

《夷則》之笛:正聲應夷則,下徵應夾鐘,長三尺六寸。

變宮之法,亦如《蕤賓》,體用四角,故「四分益一」 也;

南呂之笛:正聲應南呂,下徵應姑洗,長三尺二寸七 分。

無射之笛,正聲應無射,下徵應中呂,長三尺二寸。 《應鐘》之笛,正聲應應鐘,下徵應蕤賓,長三尺九寸九 分六釐有奇。

《隋書》

《音樂志》

梁氏之初,樂緣齊舊,武帝思弘古樂,遂自制為十二 笛:黃鐘笛長三尺八寸,大呂笛長三尺六寸,太蔟笛 長三尺四寸,夾鐘笛長三尺二寸,姑洗笛長三尺一 寸,中呂笛長二尺九寸,蕤賓笛長二尺八寸,林鐘笛 長二尺七寸,夷則笛長二尺六寸,南呂笛長二尺五 寸,無射笛長二尺四寸,應鐘笛長二尺三寸。於是被 以八音,施以七聲,莫不和韻。

竹之屬三曰「笛」,凡十二孔,漢武帝時丘仲所作者也。 京房備五音七孔,以應七聲。黃鐘之笛,長二尺八寸 四分四釐有奇,其餘亦上下相次,以為長短。

《唐書》

《南蠻驃國傳》

貞元中,王雍羌聞南詔歸唐,有內附心,異牟尋遣使 楊加明詣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請獻裔中歌曲,且 令驃國進樂人,於是皋作《南詔奉聖樂》。雍羌亦遣弟 悉利移城主舒難陀獻其國樂。至成都,韋皋復譜次 其聲,以其舞容樂器異常,乃圖畫以獻。工器有橫笛 二,一長尺餘,取其合律,去節無爪,以蠟實首,上加師 子頭,以牙為之,穴六,以應黃鐘商,備五音七聲。又一 管唯加象首,律度與荀勖《笛譜》同,又與清商部鐘聲 合。有兩頭笛二,長二尺八寸,中隔一節,節左右開衝 氣穴,兩端皆分洞體。為笛量左端應太蔟管末三穴, 一姑洗,二蕤賓,三夷則;右端應林鐘管末三穴,一南 呂,二應鐘,三大呂。下託指一穴,應清、太蔟兩《洞體》七 穴,共備黃鐘林鐘兩均。

《舊唐書》

《音樂志》

笛,漢武帝工丘仲所造也,其元出於羌中。短笛修尺 有咫,長笛,短笛之閒謂之「中管箎」,吹孔有觜如酸棗。 橫笛,小箎也。其加觜者,謂之「義觜笛。」

《遼史》

《樂志》

《散樂》以二音該三才之義,「四聲」調四時之氣,應十二 管之數。截竹為四竅之笛,以葉音聲,而被之絃歌。

《宋史》

《樂志》

乾德四年,太常寺和峴言:「樂器中有叉手笛,樂工考 驗,皆與雅音相應。按唐呂才歌《白雪》之琴,馬滔進《太 一》之樂,當時得與宮縣之籍。況此笛足以協十二旋 相之宮,亦可通八十四調。其制如雅笛而小,長九寸, 與黃鐘管等。其竅有六,左四右二,樂人執持,兩手相 交,有拱揖之狀,請名之曰『拱辰管』。」

竹部有三:曰長篴。其說以謂「篴以一管,而律呂眾樂 由焉;六竅為篴,六律之聲備焉。」

《聶崇義三禮圖》

篴圖

篴圖

圖說

《周禮》:「笙師掌吹篴。」杜子春云:「今時所吹五孔竹篴。」又 漢丘仲作笛,長二尺四寸,六孔。笛者,滌也,所以滌蕩 邪穢也。

《陳暘樂書》

《篴》

《周官》:「笙師掌教吹籥、簫、箎、篴管。」五者,皆出於笙師所 教,無非竹音之雅樂也。杜子春謂如今時所吹五孔 竹篴,則是謂當讀為滌蕩之滌,非矣。漢部所用雅笛 七竅,不知去二變以全五聲之正也。蔡邕曰:「形長尺、 圍寸,無底有穴。」今亡。大抵管笛一法爾。唐制,尺八取 倍黃鐘九寸為律,得其正也。

漢丘仲笛以後一穴為商聲。晉荀勖《笛法》。以後一穴為角。謂九寸穴上開也。

宋朝太常笛無尺寸,第依編架黃鐘為合聲,然兼二 變而吹之,未盡得先王雅樂之制也。今太常笛從下 而上一穴為太蔟,半竅為大呂;次上一穴為姑洗,半 竅為夾鐘;次上一穴為仲呂;次上一穴為林鐘,半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