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其云蘇公、暴公所善,未知所出。蓋以《詩·小雅》云:「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蘇公刺暴公也,故致斯謬。
《後漢班固白虎通》
《禮樂》
《壎》《坎》音也。壎在十一月。壎之為言勳。陽氣於黃泉之 下。默蒸而萌。
《應劭風俗通》
《塤》
謹按:《世本》,暴辛公作《塤詩》云:「天之誘民,如塤如篪。」塤, 燒土也,圍五寸半,長三寸半,有四孔,其二通,凡為六 孔。
《舊唐書》
《音樂志》
塤,曛也。立秋之音,萬物曛黃也。埏,土為之,如鵝卵,六 孔,銳上豐下大者。《爾雅》謂之嘂。
《宋史》
《樂志》
土部有一,曰壎。其說以謂:「釋《詩》者以壎、篪異器而同 聲,然八音孰不同聲,必以壎、篪為況。嘗博詢其音,蓋 八音取聲相同者,惟壎、篪為然。壎、篪皆六孔,而以五 竅取聲。十二律始於黃鍾、終於應鍾者,其竅盡合則 為黃鍾,其竅盡開則為應鍾。餘樂不然,故惟壎、篪相 應。」
《聶崇義三禮圖》
今塤圖
{{{2}}}
圖說
塤,燒土為之,大如鴈卵,謂之雅塤。郭璞《爾雅》注云:「大 如鵝子,銳,上平底,形如稱錘,六孔。小者如雞子,謂之 頌塤。」圍五寸半,長三寸四分。
《馬端臨文獻通考》
《塤之屬 大塤》〈古塤〉小塤
陳氏《樂書》曰:「土則埏埴以成器,而沖氣出焉。其卦則 坤,其方則西南之維,其時則秋夏之交,其風則涼,其 聲尚宮,其音則濁,立秋之氣也。先王作樂用之,以為 塤之屬焉。蓋塤篪之樂,未嘗不相應。《詩》曰:『伯氏吹塤, 仲氏吹篪』。又曰:『如塤如篪』。」《樂記》以塤篪為德音之音, 《周官》:「笙師并掌而教之,則其聲相應,信矣。」
《周官》之於塤,「教於小師,播於瞽矇,吹於笙師。」以塤為 德音,見於《禮》;「如塤如篪」,見於《詩》。則塤之為器,立秋之 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數也;中虛上銳,如稱錘然,火之 形也。塤以水火相合而後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後 成聲。故大者聲合黃鐘、大呂,小者聲合太簇、夾鐘,要 在中聲之和而已。《風俗通》謂「圍五寸半,長一寸半,有」 四孔,其二通,凡六空也。蓋取諸此。《爾雅》:「大塤謂之嘂。」 以其六孔交鳴而喧譁故也。譙周曰:「幽王之時,暴辛 公善塤。《世本》曰:『暴公作塤』。」蓋塤之作,其來尚矣。謂之 暴公善塤可也,謂之作塤,臣未之敢信矣。塤又作壎 者,金方而土圓,水平而火銳,一從熏火也。其徹為黑, 則水而已;從圓,則土之形圓故也。或謂「塤青之氣,陽 氣始起,萬物暄動。」據水土而萌,始於十一月,成於立 春。象萬物萌出於土中。是主土王四季而言,非主正 位六月而言,亦一說也。〈塤六孔上一前二後三〉
《雅塤 頌塤》
古有雅塤如鴈子,頌塤如雞子,其聲高濁,合乎《雅》《頌》 故也。今太常舊器無頌塤,至皇祐中,始制頌塤,調習 聲韻,並合鐘律。前下一穴為太蔟;上二穴:右為姑洗, 啟下一穴為仲呂;左雙啟為林鐘;後二穴:一啟為南 呂,雙啟為應鐘,合聲為黃鐘。頌塤、雅塤,對而吹之,尤 協律清和,可謂善矣。誠去二變而合六律,庶乎先王 之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