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0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缶部彙考

《詩經》。

《陳風宛丘》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

正義缶,瓦器。郭璞曰:「盎,盆也。」此云「擊缶」,則缶是樂器,可以節樂,若今擊甌。

《後漢應劭風俗通》

《缶》

謹按《易》稱:「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詩》云:「坎其擊缶,宛 丘之道。」缶者,瓦器,所以盛漿,秦人鼓之以節歌。太史 公記:趙惠文王與秦昭王會於澠池,秦王飲,酒酣,曰: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曰: 「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竊 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缶以相樂。」秦王怒不許。於是 相如進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 右欲刃,相如張目叱之,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 缶。相如顧召御史書曰:「秦王為趙王擊缶也。」

《宋書》

《樂志》

舊志云:古樂有缶,今並無。史臣按:《詩》云:「坎其擊缶。」毛 傳曰:「盎謂之缶。」

《舊唐書》

《音樂志》

古缶,如足盆,古西戎之樂,秦俗用之。其形似覆盆,以 四杖擊之。秦趙會於澠池,秦王擊缶而歌《八缶》。唐永 泰初,司馬滔進《廣平樂》,蓋八缶具黃鐘一均聲。

《宋陳暘樂書》

《歌缶》

《易》《離》之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蓋陽為實,陰為虛,二為中,三為過,六二以陰居中,則 虛而善應,缶之象也。九三剛過而不中,「不鼓缶而歌」 之象也。不鼓缶而歌,則失時極甚矣。其取大耋之凶, 不亦宜乎?莊周鼓盆而歌,後世有頌缶,亦其類也。

《馬端臨文獻通考》

《古缶》

土音。缶,立秋之音也。古者盎謂之缶。則缶之為器,中 虛而善容,外圓而善應,中聲之所自出者也。唐堯之 時,有擊壤而歌者,因使鄭以麋輅置缶而鼓之,是以 易之。盈缶見於比,用缶見於坎,鼓缶而歌見於《離》,《詩》 之擊缶見於《宛丘》。是缶之為樂,自唐至周所不易也。 昔秦、趙會於澠池,秦王為趙王擊缶,亦因是已。孰謂 始於西戎乎?先儒之說一何疏也。徐幹曰:「聽黃鐘之 音,知擊缶之細」,則缶之樂,特其器之細者歟!

胡缶

古者西戎用缶以為樂,党項國亦擊缶焉。《李斯》曰:「擊 甕扣缶,其秦之聲。」豈以秦人盡有西戎之地,而為此 聲故也?

鼓盆覆缶

古之缶制,形如覆盆,缶類也。莊周鼓盆而歌,以明哀 樂不入於胸次。齊景公飲酒,去冠披裳而鼓盆,《晏子》 責之。

《元史》

《禮樂志》

水盞以銅為之,凡有十二,擊以鐵箸。

《明朱載堉律呂精義》

《缶》

《周禮》載諸樂器,獨不言缶,《爾雅》釋樂亦不言缶,而缶 乃在《釋器》篇中。則缶本非樂器,偶值無鐘磬時,權以 缶代之耳。後世宮懸既有鐘磬,而又擊缶,非也。今附 錄於「土音」條下,若夫深山窮谷,幽人隱士,或一用之, 庶幾「考槃在澗」之遺意云。

《王圻三才圖會》

古缶圖

古缶圖

圖說

缶,土音,立秋之音也。古者盎謂之缶。缶之為器,中虛 而善容,外員而善應,中聲之所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