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0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縊,不得端由。即令按鞫伏罪。笙者乃憂恐不食而卒。 上益加知遇,面賜章綬,累召對,每令察樂。樂工見沇, 悉惴恐脅息,不敢正視。沇懼罹禍。辭病而退。

嗣曹王皋,有巧思,精曉器用,為荊南節度使。有羇旅 士人懷二棬,欲求通謁,先啟賓府中。觀者訝之曰:「豈 足尚耶?」士曰:「但啟之,《尚書》當解矣。」及皋見棬,捧而嘆 曰:「不意今日獲逢至寶。」指其剛勻之狀,賓佐唯唯,或 腹非之。皋曰:「諸公必未信。」命取食。柈自選其極平者, 遂重二棬於柈心,以油注之,棬中滿而油不浸漏,蓋 相契無際也。皋曰:「此必開元、天寶中供御棬,不然無 以至此。」問其所自,答曰:「某人在黔中,得於高力士之 家。」眾方深伏賓府,又潛問客直償幾何,客曰:「不過三 百五緡。」及遺財帛器皿,其直果稱焉。

廣德中,蜀客前雙流縣丞李琬者亦能之。調集至長 安,僦居務本里,夜聞羯鼓聲,頗妙。於月下步尋至一 小宅,門極卑隘,叩門請謁,謂鼓工曰:「君所擊者,豈非 耶婆色雞乎?雖至精能,而無尾,何也?」工大異之,曰:「君 固知音者,此事無人知。」某,太常工人也。祖父傳此藝, 尤能此曲。近張通儒入長安,某家事流散。父沒河西, 此曲遂絕。今但按舊譜數本尋之,竟無結尾聲,故夜 夜求之。琬曰:「曲下意盡乎?」工曰:「盡。」琬曰:「意盡即曲盡, 又何索尾焉?」工曰:「奈聲不盡何?」琬曰:「可言矣。夫曲有 不盡者,須以他曲解之,可盡其聲也。」夫耶婆色雞當 用柘急遍解之,工如所教,果相協,聲意皆盡。工泣 而謝之,即立言於寺卿,奏為主簿。後累至太常寺少 卿。

宰相杜鴻漸亦能之。永泰中,為三州副元帥、西川節 度使。至成都,有削杖者在蜀以二鼓杖獻。鴻漸得之, 示於眾曰:「此尤物也,當衣衾下收貯積時矣。」匠曰:「某 於脊溝中養者十年。」及出蜀,至利州西界,望嘉陵驛 入漢州矣。自蜀南來,始臨嘉陵江,有山水景致,其夜 月色又佳,乃與從事楊炎、杜亞輩登驛樓望江月行 《觴讌話》曰:「今日出艱危,脫猜迫,外則不辱命於朝廷, 內則免中禍於微質,皆諸賢之力也。既保此安步,又 瞰此殊景,安得不自賀乎。」遂命家僮取鼓與板笛,以 前所得杖酣奏數曲。四山猿鳥皆驚飛鳴噭噭。從事 悉異之曰:「昔夔之搏拊,百獸舞庭,此豈遠耶?」鴻漸曰: 「若某於此稍會,致功未臻,尤妙尚能及此,況至聖御 天,賢臣考樂,飛走之類,何有不感?」因言「此有別墅,近 華嚴閣,每遇風景清朗時,或登閣奏此。初見群羊牧 於山下,忽數頭躅躑不已,某不謂以鼓然也。及止鼓, 羊亦止。某復鼓,羊亦復然。遂以疾徐高下而節之,無 不應之而變。旋有二犬自其家走而吠之,及群羊側, 遂漸止聲,仰首,似有所聽。少選即復宛頸搖尾,亦從 而變態。」是知率舞固不難矣。

近士林中無習之者,唯僕射韓卓善,亦不甚露焉。為 鄂州節度使時,閱於黃鶴樓,一月,兩習而已。會昌元 年,卓因為洛陽令,數陪劉賓客、白少傅宴遊。白有家 僮多佐酒,因談往前三數事,二公亦應和之。謂卓曰: 「若吾友所談,宜為文紀,不可令湮沒也。」時語而未錄。 及陝府盧尚書任河南尹,又話之,因遣為記。

《樂府雜錄》:「羯鼓,明皇好此伎,有黔帥南卓著《羯鼓錄》 中,具述其事。咸通中,有王文舉尤妙,弄三杖打撩,萬 不失一,懿皇師之。」

鼓,其眾樂之節奏也。禰衡常衣綵衣擊鼓,其妙入神。 武宗朝,趙長史尤精。

《唐書·南蠻驃國傳》:「貞元中,王雍羌聞南詔歸唐,有內 附心。異牟尋遣使楊加明詣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 請獻裔中歌曲,且令驃國進樂人。於是皋作《南詔奉 聖樂》。舞者初定,執羽簫鼓等奏散序一疊,次奏第二 疊,四行贊引,以序入。將終,雷鼓作於四隅,舞者皆拜, 金聲作而起,執羽稽首,以象朝覲。每拜跪,節以鉦鼓。」 《嶺表錄異》:「貞元中,驃國進樂,有銅鼓。咸通末,龔州刺 史張直方因葺城池,掘得一銅鼓,捨於延慶寺,以代 木魚。僖宗時,林藹守高州,鄉野牧童聞田中蛤鳴,欲 進,捕之,一蛤躍入穴中,掘而取之,得一銅鼓,其上隱 起,多鑄蛙黽之狀。」豈銅蛤乃銅鼓之精耶?

《唐書禮樂志》:「太和十九年,帝曰:『我國家常聲,鼓以集 眾。《易》稱:『二至之日,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以助微陽微 陰。今若依舊鳴鼓,得無闕寢鼓之義』』。」員外郎崔逸曰: 「臣案《周禮》,當祭之日,雷鼓雷。」「八面而作,猶不妨陽。」 臣竊謂:以鼓集眾,無妨古義。

《鄭餘慶傳》:「餘慶判太常卿事。自朱泚亂,都輦數驚,太 常肄樂,禁用鼓。餘慶以時久平,奏復舊制。」

《尚書故實》潞州啟聖宮有「明皇攲枕并腰鼓」,並在。公 為潞州從事,皆見之。

《廬陵官下記》:成式表兄盧有則夢看擊鼓,及覺,小弟 戲叩門,為「街鼓」也。

《東觀奏記》:大理寺直王景初與刑部郎中唐技議讞 不平,景初坐貶潭州司戶參軍。制下,景初撾登聞鼓 稱冤,再貶昭州司戶。制曰:「不遵嚴譴,輒冒登聞,以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