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0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錄

 鼓部紀事二

 鼓部雜錄

 鼓部外編

樂律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鼓部紀事二

《宋史劉重進傳》:「重進,漢初移鎮鄧州。漢法禁牛革甚 嚴,州民崔彥、陳寶選八人,自本鎮持革詣漢祖廟鞔 鼓,重進杖遣之。」

《玉海》:「乾德四年四月辛亥,南蠻進銅鼓以請內附。七 月丁丑,溪州刺史田思遷以銅鼓來貢。」

興國三年五月丁亥,廣州獻銅鼓一。

《退朝錄》:李文正公罷相為僕射,奉朝請,每五鼓則興 至安遠門仗舍,俟啟鑰則赴朝。雍熙二年三月,詔「中 書申後兩棒鼓出,樞密院申後四棒鼓出。」

《玉海》:「淳化元年七月,南州刺史洪皓貢銅鼓三。 景德元年四月癸酉,象州貢銅鼓。高一尺八寸,闊二 尺五寸,旁有四耳銜環,鏤人騎花蛤,推之有聲。」 景德四年五月,改登聞鼓院於闕門之前。

《退朝錄》:忠懿錢尚父自國初至歸朝,其貢奉之物,莫 能悉數。祥符《天聖經》火多爇去,今太常有銀飾鼓數 十枚尚存。

《歸田錄》:燕龍圖肅有巧思,初為永興推官,知府寇萊 公好舞柘枝,有一鼓甚惜之,其鐶忽脫。公悵然,以問 諸匠,皆莫知所為。燕請以鐶腳為鎖簧,內之,則不脫 矣。萊公大喜。燕為人寬厚長者,博學多聞,其漏刻法 最精,今州郡往往有之。

《宋史五行志》:熙寧元年至元豐元年,橫州共獲古銅 鼓一十七。元豐七年十一月,賓州獲古銅鼓一。 《樂志》:元豐二年,詳定所以朝會樂而有請者十其六, 宮縣四隅雖有建鼓、鞞、應,相傳不擊。乾德中,詔:「四建 鼓井左右鞞應合有十二,依李照所奏,以月建為均, 與鎛鐘相應。鞞、應在建鼓旁,是亦朔鼙、應鼙之類。請 將作」樂之時,先擊鼙,後擊應,然後擊建鼓其七。今樂 縣四隅設建鼓,不擊,別施散鼓於樂縣內代之。乾德 中,尹拙奏宜去散鼓,詔可,而樂工積習亦不能廢。李 照議作《晉鼓》以為樂節,請樂縣內去散鼓,設晉鼓,以 鼓金奏。

《李肅之傳》:「肅之為宰,邑多盜,時出害人。肅之令比戶 置鼓,有盜輒擊鼓,遠近皆應,盜為之衰止。」

《夢溪筆談》:寶元中,党項犯邊,有明珠族首領驍悍為 邊患。种世衡為將,欲以計擒之。聞其好擊鼓,乃造一 馬,持戰鼓,以銀裹之,極華煥,密使諜者陽賣之入明 珠族。後乃擇驍卒數百人,戒之曰:「凡見負銀鼓自隨 者,併力擒之。」一日,羌酋負鼓而出,遂為世衡所擒。 《天中記》:宋范仲淹一日攜子純仁訪民家,民舍有鼓 為妖,坐未幾,鼓自風滾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 徐謂純仁曰:「此鼓久不擊,見好客至,故自來庭以尋 槌耳。」令純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西溪鎮聖果院有鼓,相傳保太中海汐飄至,故范希 文有「高麗鼓半穿」之句。

《後山叢談》:蘇公自黃移汝,過金陵見王荊公。公曰:「好 箇翰林學士某,久以此奉公。」公曰:「撫州出鼓鞚,淮南 豪子以厚價購之,而撫人有之,保之已數世矣。不遠 千里,登門求售,豪子擊之曰『無聲』,遂不售。撫人恨怒, 至河上投之水中,吞吐有聲,熟視而嘆曰:『你早作聲, 我不至此』。」

《湖廣通志》:「元豐中,永慶莊耕者獲一銅鼓,圓口方耳, 下有方趺,皆古篆雲雷文,色正青綠,形制精巧,非近 時所能為。移之被損,遂留永慶寺。」

《遯齋閒覽》:「宋王子醇初平熙河,教軍士為訝鼓戲。子 醇與西人對陣,命軍士百餘人為訝鼓隊出軍前,敵 見驚愕,遂擊破之。」

《夢華錄》:「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 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樂聲嘈 雜,十餘里有楊文秀鼓笛。」

駕登寶津樓,諸軍百戲呈於樓下。先列鼓子十數軰, 一人搖雙鼓子近前進致語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 也。

十月十日天寧節。十二日,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內 上壽,大起居。教坊、樂部列於山樓下。有高架大鼓二 面,綵畫花地金龍,擊鼓人背結寬袖,別套黃窄袖,垂 結帶,金裹鼓棒,兩手高舉互擊,宛若流星。後有「羯鼓 兩座,如尋常番鼓子,置之小桌子上,兩手皆執杖擊 之,杖鼓應焉。」

冬至前三日,駕宿大慶殿。殿庭廣闊,可容數萬人,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