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0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韋《春秋》:堯置欲諫之鼓。《粥子》:禹治天下,門懸鐘鼓鐸 磬而置鞀,為銘於簨簴曰:「教寡人以獄詞者」,揮鞀二 事,當為登聞鼓之始。

《燕翼貽謀錄》:「唐有理匭使,五代以來無聞。太宗淳化 三年,詔置理檢司,以錢若水領之。其後改曰登聞院, 又置鼓於禁門外,以達下情,名曰鼓司。真宗景德四 年,詔改鼓司為登聞鼓院,登聞院為檢院,應上書人 並詣鼓院,如本院不行,則詣檢院,以朝官判之。」院判 名始於此。

《雲麓漫抄》:「『《周禮鼓人》以雷鼓鼓神祀,靈鼓鼓社祭,路 鼓鼓鬼享,鼖鼓鼓軍事,鼛鼓鼓役事,晉鼓鼓金奏』。鄭 氏注云:『雷鼓,八面鼓也;靈鼓,六面鼓也;路鼓,四面鼓 也;鼖鼓,兩面鼓也』。鼛鼓、晉鼓不言幾面,則一面無疑 矣。故《樂府》用其說,乃作一鼓而八出,或六出四出,不 惟不能考擊所謂兩面者,但以兩頭有革者便為兩」 面,則鼛、晉與鼖鼓無別矣。陳祥道《禮書釋》云:「八面、六 面、四面,猶言八枚、六枚、四枚。」按《周禮》「韗人為皋陶鼓, 長八尺,鼓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鼖鼓,是為皋鼓, 長尋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罄折。」鄭司農云:「鼓四尺,謂 面四尺。」司農去周不遠,其言當有所據,不應前後自 異,則八面、六面、四面、兩面,從可知矣。皋有罄折之勢, 而《禮》家反不以此為據,何耶?

《暇日錄》:成都不打晚衙鼓,劉仲張潛夫皆說云:「孟蜀 多以晚鼓戮人,埋毬場中,故鳴鼓則鬼祟必作。」自是 承例不打鼓。

鼠璞嚴更,督夜行鼓也。鹵部中所謂「嚴更,警夜也。」嚴 與發嚴及中嚴外辦同。唐制,日未明七刻,搥一鼓為 一嚴,侍中奏開宮門,城門五刻,搥二鼓為再嚴,侍中 版奏請中嚴,群臣五品以上,俱集朝堂,未明一刻,搥 三鼓為三嚴,侍中中書令以下,俱詣西閤奉迎。嚴即 嚴肅之義,今以辦嚴為辦裝,因諱而改,恐難例論。 《齊東野語筆談》言:「今登聞院初供職吏,具須知單狀 稱:本院元管鼓一面,在東京宣德門外,被太學生陳 東等擊碎,不曾搬取前來。此類可資捧腹。」

《凝齋筆語》:「縣鼓,陽也,在西;應鼓,陰也,在東。堂下以陰 為主也。」

諸寺。《奇物記》:「方山定林寺有象皮鼓,云象皮所鞔。」 《丹鉛總錄》:《宋儒語錄》:今之古文如舞迓鼓,人多不解 為何語。按元人樂府有村里迓鼓之名,宋人樂苑有 《衙鼓格圖》,官衙,嚴鼓之節也。「衙」訛為「迓」,曲名村里迓 鼓者,以村里而效官衙,其衣裝聲節必多可哂者,以 是名之。《語錄》云:如舞迓鼓者,謂古人之樂而效古人 之言,如村人學官衙鼓節也。

古樂府有《朱鷺曲》,解云:「因飾鼓以鷺而名曲焉。」又云: 「朱鷺,咒鼓,飛於雲末。」徐陵詩有「鳧鐘鷺鼓」之句,宋之 問詩「稍看朱鷺轉,尚識紫騮驕」,皆用此事。蓋鷺色本 白,漢初有朱鷺之瑞,故以鷺形飾鼓,又以朱鷺名鼓 吹曲也。

岑參《凱歌》:「鳴笳攂鼓擁回軍。」今本攂作疊,非。近制啟 明「定昏鼓三通曰發攂」,當用此字。俗作擂,非。攂亦俗 字,然差善於擂。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雷轉作去 聲。

《語林》云:「王敦嘗坐武昌釣臺,聞行船打鼓,嗟稱其能。 俄而一搥小異,敦以扇柄撞几曰:『可恨』。」時王應侍側 曰:「『不然,此是回颿撾』。使視之,云:『船人入,夾口應知鼓』。」 又善於敦也。予舊有《江行》詩云:「回颿移鼓摻,策杖送 挐音。」蓋用此事。

《事物原始》《東皋雜記》曰:「催花擊鼓,始見於唐時,詩曰 『城頭催鼓傳花版』。」

《書》「蕉鼓三百三十三搥為一通,鼓止角動十二聲為 一疊。昏鼓四通為大鼕,夜半三通為晨戒,旦明三通 為發昫。」

《珍珠船》開寧縣多蜈蚣,大者皮可冠鼓。

《江寧府志》:「金陵鼓樓上二十四鼓,以應二十四氣。中 置大鼓,若太極然。」

鼓部外編

《黃帝內傳》:「帝伐蚩尤,元女為帝,製夔牛鼓八十面,一 震五百里,連震三千里。」

《誠齋雜記》:禹治水,過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女曰: 「聞鼓聲乃來餉禹,排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作熊, 慚而去,至嵩山下化為石,方孕啟。

《山海經·海內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出入海七千里。其 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 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