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8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戎政典

 第九十卷目錄

 兵法部藝文

  孫子兵法序        漢曹操

  孫子後序        宋歐陽修

  權書序           蘇洵

  心術            前人

  法制            前人

  強弱            前人

  攻守            前人

  用間            前人

  孫武論上          蘇軾

  孫武論下          前人

 兵法部紀事

戎政典第九十卷

兵法部藝文

《孫子兵法序》
漢·曹操

操聞上古有弧矢之利,《論語》曰:「足食足兵。」《尚書》八政 曰師,《易》曰:「師貞,丈人吉。」《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黃 帝湯武,咸用干戈以濟世也。《司馬法》曰:「人故殺人,殺 之可也;用武者滅,用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聖賢之 用兵也,戢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吾觀兵書戰策多 矣,孫武所著深矣,審計重舉,明畫深圖,不可相誣,而 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 要,故撰為《略解》焉。

《孫子後序》梅聖俞注孫子
宋·歐陽修

世所傳《孫武》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陳皞注,號「三家 孫子。」余頃與撰《四庫書目》,所見《孫子》注者尢多。武之 書本於兵,兵之術非一,而以不窮為奇,宜其說者之 多也。凡人之用智有短長,其設施各異,故或膠其說 於偏見,然無出所謂「三家」者。三家之注皞最後,其說 時時攻牧之短,牧亦慨然最喜論兵,欲試而不得者。 其學能道春秋、戰國時事,甚博而詳。然前世言善用 兵稱曹公,曹公嘗與董、呂、諸袁角其力而勝之,遂與 吳蜀分漢。而《王傳》言魏之諸將出兵千里,每坐計勝 敗,授其成算,諸將用之,十不失一,一有違者,兵輒敗 北。故魏世用兵悉以《新書》從事,其精於兵也如此。牧 謂「曹公於注《孫子》尤略」,蓋惜其所得自為一書,是曹 公悉得武之術也。然武嘗以其術干吳王闔閭,用之, 西破楚,北服齊、晉,而霸諸侯。夫使武自用其書,止於 彊霸。及曹公用之,然亦終不能滅吳、蜀,豈武之術盡 於此乎?抑用之不極其能也?後之學者徒見其書,又 各牽於己見,是以注者雖多而少當也。獨吾友聖俞 不然,常評武之書曰:「此戰國相傾之說也。三代王者 之師,司馬《九伐》之法,武不及也。然亦愛其文略而意 深,其行師、用兵、料敵、制勝,亦皆有法。其言甚有次序, 而注者汨之,或失其意,乃自為注。凡膠於偏見皆排 去,傅以己意而發之,然後武之說不汨而明。吾知此 書當與三家並傳,而後世取其說者,往往於吾聖俞 多焉。」聖俞為人,謹質溫恭,衣冠進趨,眇然儒者也。後 世之視其書者,與太史疑張子房為壯夫何異?

《權書序》
蘇洵

人有言曰:「儒者不言兵。仁義之兵,無術而自勝。使仁 義之兵,無術而自勝也,則武王何用乎太公?而牧野 之戰,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又何用也?《權書》, 兵書也,而所以用仁濟義之術也。吾疾夫世之人不 究本末,而妄以我為孫武之徒也。夫孫氏之言兵為 常言也,而我以此書為不得已而言之之書也。故仁 義不得已而後吾《權書》用焉,然則《權》者為仁義之窮 而作也;

《心術》
前人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 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凡兵上 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 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 戰。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 既勝養其心。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 「養其財;豐犒而優游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 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餘勇,欲 不盡則有餘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 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 用矣。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 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 後可與之皆死。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 可以動於險。鄧艾縋兵於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 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