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8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宏論次兵書為四種。

《漢書霍去病傳》:「去病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往。上嘗 欲教之吳孫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 法』。上為治第,令視之,對曰:『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由 此上益重愛之。」

《趙充國傳》:充國始為騎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騎射補 羽林。為人沈勇有大略,少好將帥之節,而學兵法。詔 遣破羌將軍武賢將兵擊䍐羌,充國上書曰:「『臣聞兵 法,攻不足者守有餘』。又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今 䍐羌欲為敦煌、酒泉寇,宜飭兵馬,練戰士,以須其至, 坐得致敵之術,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今恐二郡兵」 少,不足以守,而發之行攻,釋致敵之術,而從為敵所 致之道,臣愚以為不便。

《馮奉世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為郎。昭帝時,以 功次補長安長,失官。年三十餘矣。乃學《春秋》,涉大義, 讀兵法明習。前將軍韓增奏以為軍司空令。本始中, 從軍擊匈奴,軍罷,復為郎。」

《淮陽憲王傳》:張博遺王書曰:「博幸得肺腑,數進愚策, 未見省察,北遊燕趙,欲循行郡國,求幽隱之士。聞齊 有駟先生者,善為司馬兵法,大將之材也。博得謁見, 承間進五帝三王之究竟要道,卓爾非世俗所知。」 《成帝本紀》:「元延元年秋七月,北邊二十二郡舉勇猛 知兵法者各一人。」

《衰帝本紀》:「建平四年冬,詔將軍中二千石舉明兵法 有大慮者。」

《平帝本紀》:「元始二年秋,舉勇武有節明兵法,郡一人 詣公車。」

《王莽傳》:「莽遣大司空王邑馳傳之雒陽,與司徒王尋 發眾郡兵百萬,號曰虎牙五威兵,平定山東,得顓封 爵,政決於邑,除用徵諸明兵法六十三家術者,各持 圖書,受器械,備軍吏。發雒陽,欲至宛,道出潁川,過昆 陽。昆陽時已降漢,漢兵守之。嚴尤、陳茂與二公會,二 公縱兵圍昆陽,嚴尤曰:『稱尊號者在宛下,宜亟進,彼 破諸城自定矣』。」邑曰:「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 喋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遂圍城數十里。城中 請降,不許。嚴尤又曰:「歸師勿遏,圍城為之闕,可如兵 法,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聽。

《後漢書光武本紀》:「王莽徵天下能為兵法者六十三 家,數百人,並以為軍吏。」

《馮異傳》:「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人也。好讀書,通《左氏春 秋》《孫子兵法》。」

《耿秉傳》:「秉字伯初,偉體,腰帶八圍,博通書記,能說司 馬兵法,尢好將帥之略,以父任為郎,數上言兵事。」 《馮緄傳》:「緄字鴻鄉,巴郡宕渠人也,少學春秋司馬兵 法。」

《虞詡傳》:羌寇武都,鄧太后以詡有將帥之略,遷武都 太守。羌乃率眾數千,遮詡於陳倉崤谷。詡即停軍不 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當發。羌聞之,乃分鈔傍縣。 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吏士各作兩 竈,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問曰:「『孫臏減竈而君增之。 兵法日行不過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 何也』?詡曰:寇眾多,吾兵少,徐行則易為所及,速進則 彼所不測。寇是吾竈日增,必謂郡兵來迎,眾多行速, 必憚追我。孫臏見弱,吾今示彊,勢有不同故也。」 《公孫瓚傳》,「興平二年,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瓚 所置長史,復與輔和兵合。瓚慮有非常,乃居于高京, 以鐵為門。或問其故,瓚曰:兵法,百樓不攻。」今吾諸營 樓。「千里,積穀三百萬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變。」 《皇甫嵩傳》:「中平五年,梁州賊王國圍陳倉,復拜嵩為 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二萬人拒之。卓欲速進 赴陳倉,嵩不聽,卓曰:『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決,速救 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城之埶,在於此也。嵩曰:不然, 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為不可勝, 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彼守不足,我 攻有餘。有餘者動於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 下。今陳倉雖小,城守固,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 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埶也。夫埶非九天,攻者受 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 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 救焉』!」遂不聽。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餘日,城堅 守固,竟不能拔。賊眾疲敝,果自解去。嵩進兵擊之,卓 曰:「不可。《兵法》,窮寇勿追,歸眾勿迫。今我追國,是迫歸 眾,追窮寇也。困獸猶鬥,蜂蠆有毒,況大眾乎!」嵩曰:「不 然。前吾不擊,避其銳也;今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 師,非歸眾也。國眾且走,莫有鬥志,以整擊亂,非窮寇 也。」遂獨進擊之,使卓為後拒,連戰大破之,斬首萬餘 級,國走而死,卓大慚恨。

《三國魏志武帝本紀》:建安十六年,公擊馬超,超走涼 州,楊秋奔安定,關中平。諸將或問公曰:「初,賊守潼關, 渭北道缺,不從河東擊馮翊,而反守潼關,引日而後 北渡,何也?」公曰:「賊守潼關,若吾入河東,賊必引守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