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4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之初,陛下巡幸,適當大敵入攻,為宗社計,庶事不得 不小有更革。陛下回鑾,臣謂宜有以大慰安皇帝之 心,勿問細故可也。」徽宗感悟,出玉帶金魚象簡賜綱 曰:「行宮人得卿來皆喜,以此示朕意,卿可便服之。」且 曰:「卿輔助皇帝,扞守宗社,有大功,若能調和父子間, 使無疑阻,當遂書青史,垂名萬世。」綱感泣再拜。綱還, 具道太上意。宰執進迎奉太上儀注,耿南仲議欲屏 太上左右,車駕乃進。綱言:「如此,是示之以疑也。天下 之理,誠與疑,明與闇而已。自誠明而推之,可至於堯、 舜;自疑闇而推之,其患有不可勝言者。耿南仲不以 堯舜之道輔陛下,乃闇而多疑。」南仲怫然曰:「臣適見 左司諫陳公輔,乃為李綱結士民伏闕者,乞下御史 置對。」上愕然,綱曰:「臣與南仲所論,國事也。南仲乃為 此言,臣何敢復有所辯!願以公輔事下吏,臣得乞身 待罪。」章十餘上,不允。太上皇帝還,綱迎拜國門。翌日, 朝龍德宮,退,復上章懇辭。上手詔諭意曰:「乃者敵在 近郊,士庶伏闕,一朝倉猝,眾數十萬,忠憤所激,不謀 同辭,此豈人力也哉?不悅者造言,致卿不自安,朕深 諒卿,不足介懷。巨敵方退,正賴卿協濟艱難,宜勉為 朕留。」綱不得已就職。上《備邊禦敵八事》。時北兵已去, 太上還宮,上下恬然,置邊事於不問,綱獨以為憂。與 同知樞密院事許翰議調防秋之兵,吳敏乞置詳議 司,檢詳法制,以革弊政。詔以綱為提舉官,南仲沮止 之。綱奏:「邊患方棘,調度不給,宜稍抑冒濫,以足國用。 謂如節度使至遙郡刺史,本以待勳臣,今皆以戚里 恩澤得之;堂吏轉官止於正郎,崇觀間始轉至中奉 大夫,今宜皆復舊制。」執政揭其奏,通衢以綱得士民 心,欲因此離之。會守禦司奏補副尉二人,御批有「大 臣專權,浸不可長」語。綱奏:「頃得旨,給空名告敕,以便 宜行事。二人有勞當補官,故具奏聞,乃遵上旨,非專 權也。」時太原圍未解,种師中戰沒,師道病歸,南仲曰: 「欲援太原,非綱不可。」上以綱為河東北宣撫使,綱言: 「臣書生,實不知兵,在圍城中,不得已為陛下料理兵 事,今使為大帥,恐誤國事。」因拜辭,不許。退而移疾,乞 致仕,章十餘上,不允。臺諫言綱不可去朝廷,上以其 為大臣遊說,斥之。或謂綱曰:「公知所以遣行之意乎? 此非為邊事,欲緣此以去公,則都人無辭耳。公堅臥 不起,讒者益肆,上怒且不測,奈何?」許翰書「杜郵」二字 遺綱,綱皇恐受命。上手書《裴度傳》以賜,綱言:「吳元濟 以區區環蔡之地抗唐室,與金人強弱固不相侔,而 臣曾不足以望裴度萬分之一。然寇攘外患可以掃 除,小人在朝,蠹害難去。使朝廷既正,君子道長,則所 以扞禦外患者有不難也。」因書裴度論元稹、魏洪簡 章疏要語以進,上優詔答之。宣撫司兵僅萬二千人, 庶事未集,綱乞展行期,御批以為遷延拒命。綱上疏 明其所以未可行者,且曰:「陛下前以臣為專權,今以 臣為拒命,方遣大帥解重圍,而以專權拒命之人為 之,無乃不可乎?願乞骸骨,解樞筦之任。」上趣召數四, 曰:「卿為朕巡邊,便可還朝。」綱曰:「臣之行,無復還之理。 昔范仲淹以參政出撫西邊,過鄭州,見呂夷簡,夷」簡 曰:「『參政豈可復還』?其後果然。今臣以愚直不容於朝, 使既行之,後進而死敵,臣之願也。萬一朝廷執議不 堅,臣當求去,陛下宜察臣孤忠,以全君臣之義。」上為 之感動。及陛辭,言唐恪、聶山之奸,任之不已,後必誤 國。進至河陽,望拜諸陵,復上奏曰:「臣總師出鞏、洛,望 拜陵寢,潸然出涕。惟祖宗創業守成,垂二百年,以至 陛下適丁艱難之秋,強敵內侵,中國勢弱,此誠陛下 嘗膽思報、勵精求治之日。願深考祖宗之法,一一推 行之,進君子,退小人,益固邦本,以圖中興。上以慰安 九廟之靈,下為億兆蒼生之所依賴,天下幸甚。」行次 懷州,有詔罷減所起兵。綱奏曰:「太原之圍未解,河東 之勢甚危,秋高馬肥,敵必深入,宗社安危,殆未可知。 使防秋之師果能足用,不可保無敵騎渡河之警。況 臣出使未幾,朝廷盡改前詔所團結之兵,悉罷減之。 今河北、河東日告危急,未有一人一騎以副其求,甫 集之兵又皆散遣,臣誠不足以任此。且以軍法勒諸 路起兵,而以寸紙罷之,臣恐後時有所號召,無復應 者矣。」疏上不報。御批日促解太原之圍,而諸將承受 御畫,事皆專達宣撫司,徒有節制之名。綱上疏極諫 節制不專之弊。時方議和,詔止綱進兵。未幾,徐處仁、 吳敏罷相而相唐恪,許翰罷同知樞密院而進聶山、 陳過庭、李回等,吳敏復謫置涪州。綱聞之,歎曰:「事無 可為者矣。」即上奏丐罷,乃命种師道以「同知樞密院 事領宣撫司事,召綱赴闕,尋除觀文殿學士、知揚州, 綱具奏辭免。未幾,以綱專主戰議,喪師費財,落職提 舉亳州明道宮,責授保靜軍節度副使,建昌軍安置, 再謫寧江。金兵再至,上悟和議之非,除綱資政殿大 學士,領開封府事。綱行次長沙,被命,即率湖南勤王 之師入援,未至而都城」失守。 按《宗澤傳》,靖康元年, 中丞陳過庭等列薦假宗正少卿,充和議使。澤曰:「『是 行不生還矣』。或問之,澤曰:『敵能悔過退師固善,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