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7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齊、索諾、和曰:「尚書班第等奏言和托揮特、根敦帶青發二十人往探噶爾丹消息。行十日,遇厄魯特兩人。殺其一、擒其一以回。班第等遂訊之知噶爾丹今年正月至庫克碩東杭奇喇察克屯劄覓根敦帶青。若不得則必踵跡內向至土喇地方或在邊境之上劫掠喀爾喀亦未可定等語。今馬已肥壯應調寧夏兵、歸化城兵、右衛兵,從克魯倫至土喇,往覓西卜退哈灘巴圖爾探聽情形。如噶爾丹近至土喇侵害喀爾喀我軍有可乘之機令諸將軍相度而行。如我軍未到彼已先趨內地則徑襲其後趙良棟熟練軍務郎坦去攜之同往。今趙良棟選寧夏火器兵二三百隨行。寧夏兵支寧夏之米而行。歸化城兵、右衛兵、支湖灘河朔之米而行,此機會斷不可失。著內大臣議政諸臣會議」 議發

大兵至土喇等處探聽,倘有可乘之機,不得坐失機會。

聖諭至當、應遵奉而行。寧夏兵往克魯倫、計往來之

《程令》:將軍郎坦隨宜支糧,右衛兵應給三月錢糧,歸化城兵應各給三月米。又右衛兵前去未久,今又遣行,著將大同、宣府所喂馬各給一匹,有欲預借錢糧者,許其預借,不得過五月。右衛大臣應留何人?寧夏兵、右衛兵、歸化城兵既會齊後,費揚古、郎坦、希福三人中,應以何人為將軍統領?伏候。

上裁。再飛檄尚書班第等探實噶爾丹動靜。不時奏。

報得

旨:「右衛護軍三名著全發,所留之兵酌留官員主之。」

「諸大臣盡行歸化城都統副都統費揚古斟酌帶往寧夏。近歸化城令郎坦兵速赴湖灘河朔支米隨費揚古、希福軍後而行費揚古、希福等兵及時支米作速起行費揚古乃領侍衛大臣,著授為將軍。郎坦、希福仍留將軍印協謀而行。」 至原任尚書阿爾尼諳練蒙古事亦令前往率蒙古兵為大軍前哨,收養遺失馬匹。侍郎滿丕、甚有效力之心、近雖在憂。服中亦令往理驛務、與阿爾尼協力行事。餘如議

壬午

命簡大同綠旗兵五百、從將軍費揚古行。罷遣將軍

希福。兵部奏言:「建威將軍希福等咨稱願得大同。」

綠旗兵三千,令總兵官率之,與我等同行。又鑲藍蒙古旗分,察哈爾兵近殺虎口居住,其八旗、察哈爾俱接壤而居,相去不遠,秋高馬肥,丁壯整齊。伊等前鋒、護軍、驍騎俱隸旗下,請酌量派發,附各旗遣至。臣。等軍前。得

旨、「大同兵原當從多調發、但糧米如何能到。」令大同

總兵官康調元「親選兵五百,與將軍費揚古同往。右衛兵新往駐劄,關繫緊要;將軍希福可在彼料理事務,不必前去。至京城兵,亦已預備。察哈爾兵有急用之地,與預備兵一同調遣,不必發往。」

己丑,原任將軍趙良棟請以功加副將李莊等二十三員隨征。良棟疏言:「功加副將、參將、遊擊都司李莊等二十三員,願與臣同往效力;乞於立功之後。」

皇上格外加恩。又「《家丁》八十」,俱如手足得力之人。

「願選四十人入三百兵數內帶去」,營弁俱繫貧乏。臣。自備馬匹給之,支十日口糧與同往。伏祈

《軫念》,照三百兵丁之例,俱給錢糧馬匹。

上從之。

八月己亥

命將軍伯費揚古等撤兵時,各路兵陸續起行而邊

外久無聲息

上諭內大臣索額圖、大學士伊桑阿等曰:「前聞噶爾」

「丹來侵根敦帶青是以調郎坦等兵。右衛兵、歸化城兵令費揚古統之防備土喇乃、尚書班第等至今無報,似乎無事。今時漸寒,兵士前進殊為勞苦。又聞噶爾丹有趣歸化城之意,事雖未實,回師防歸化城為是。可令右衛兵回右衛,歸化城兵郎坦兵俱回歸化城,各秣馬探備。大同總兵官康調元亦率其兵回大」 同。「趙良棟之來,已近京城,且令入覲而歸。阿爾尼滿丕暫在歸化城偵探此事。令喇嘛商南多爾濟、郎中本什自此地馳驛前去。伊等未到之前,如土喇有警,將軍等仍便宜行事,亦令商南多爾濟為之探聽。」

乙巳

命發大兵。預備「時。」

上巡幸塞外。適總兵官王化行《奏報》云:「蒲草泉二日」

程,哨探遙見有兵馬行動塵埃,已調兵赴《蘇俞口》等邊矣。兵部以

聞。

上諭曰:「據報,見有形蹤,不可不備。令康親王、顯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