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謂與
乙卯﹒
敕諭噶爾丹。時噶爾丹遣使人他西蘭和卓請 安入貢。以《疏》至﹒,其略曰:
洪仁皇帝敕諭賜物﹒、奉到之時﹒、不勝懽忭。文內深意﹒
雖不盡曉﹒奉,有是,則加恩﹒非,亦曲宥之。
旨,始敢以《後先情事﹒》歷為上陳使臣馬迪被害之事﹒。
不獲詳知﹒。難於答奏。扎木巴爾臧布庫圖克圖於
敕旨未到前﹒,早已遁去。所云「約地會盟」之事﹒,未便擅
定﹒俟
命下﹒,再行奏聞。欲遣丹津俄木布丹濟喇往覲﹒。所需
貲力﹒,多則倉卒難辦﹒,少則為路甚遙。是以陳情上奏,回子所行之事﹒,實不知情。伏念
《洪仁皇帝》恩養四十九旗蒙古﹒及四厄魯特﹒,不啻赤
子﹒,「是以咸享安樂。」 奈折卜尊丹巴及土謝圖汗二人﹒背
《洪仁皇帝》之旨﹒,藐《宗喀巴》之位,與《達賴喇嘛》之教﹒。以
致諸蒙古﹒盡皆敗壞。若得如前措置﹒,請將喀爾喀七旗發回故土﹒折卜尊丹巴及土謝圖汗二人﹒,仍照前三言內﹒定一言之奏﹒。雖自戊辰以後﹒,烏闌布通未戰以前﹒,歷有
明諭﹒。總祈
洪仁皇帝曲加恩宥﹒。一如當濟隆庫圖克圖之前﹒。與
內大臣等定議之言,「加惠是望。」 奏上,更賜
《敕諭》:
敕曰:「去歲諭爾、《敕》內﹒諸凡開示甚晰。朕俯念中外」、咸
「在懷抱﹒。爾厄魯特與喀爾喀讎殺相尋﹒,日無寧息﹒,心實傷之。且思爾等皆職貢之國﹒,朕一概秉公﹒,舉無偏庇。後喀爾喀窮迫來歸﹒,朕迺牧撫﹒以全其生命﹒,此亦朕矜恤群生之至意也。爾噶爾丹不遵朕言﹒,亦自失其生理而已,於我四十九旗蒙古﹒,何敗壞之有?今爾縱戕害使臣馬迪之人﹒,不正法請罪﹒,乃悖棄誓言﹒,翻」 索喀爾喀定議已結之案﹒,且藉口已歿之吳丹﹒,及敗壞達賴喇嘛道法之濟隆庫圖克圖﹒,「奉朕前諭﹒,偽為不知﹒,巧飾誑奏,是爾違朕之旨﹒,迷惑回子之教﹒,壞宗喀巴與達賴喇嘛之法﹒明甚。朕是以遣回爾使﹒,不令進邊。嗣後若仍怙非不悛﹒,蔑視前諭﹒,爾永勿上疏遣使貿易。」 故諭此。
敕﹒、即交噶爾丹來使齎往。
四月庚子﹒
命檄諭達賴喇嘛及諦巴。時達賴喇嘛遣使朱爾摩。
隆堪布﹒諦巴遣使得木伯兒囊蘇齎奏曰:「自
聖上為護法之主﹒,使道法歸一以來﹒,我等悉為遵行。
遂蒙
睿鑒﹒。錫以
金冊印:
敕﹒,不勝懽忭。凡所陳詞﹒,皆在使口。《朱爾摩隆堪布》等
述達賴喇嘛諦巴奏請之語﹒曰:「請勿革噶爾丹策旺喇卜灘汗號﹒,仍使存留,且加」
《敕印》恩賜﹒,則於道法﹒,似為善舉近遵
皇帝諭和之旨﹒,特遣賴楞堪布、達爾漢溫布前赴噶
爾丹策旺喇卜灘所矣。其西海等處﹒,向未嘗違
聖上之旨,即其一帶厄魯特﹒,亦皆不敢獲罪於 皇帝。請將彼地方所置戍兵﹒,降
旨「撤回﹒。庶眾生安寧﹒。大為有益。據此奏。」
聞。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等曰:「控治外藩﹒不宜姑息﹒,亦不」
「可不俯順其意。諦巴者﹒乃外藩人也﹒,何敢奏請撤我朝戍兵?此特為噶爾丹計耳。茲正宜直發其隱﹒,明言爾欲我罷戍﹒,非倖噶爾丹﹒得蘇,使乘間來擾乎?我之守戍﹒,乃以噶爾丹闌入吾土之故。向者噶爾丹敗於我軍﹒,已將就擒﹒。因爾之濟隆庫圖克圖來言﹒噶爾丹乞降﹒,始得亡命。今噶爾丹口中仍言索喀爾喀未已﹒,則我朝既不當罷戍﹒亦且當備師。如噶爾丹來﹒,即行勦滅。倘悔過乞降﹒亦無有不撫之之理爾等可會同理藩院侍郎滿丕﹒備檄曉諭達賴喇嘛及諦巴知之。」 議曰:
皇上統馭宇內﹒,仁覆萬邦。凡有外國之人﹒,誠心歸順。
「者﹒必加恩養﹒𢌿以生全如喀爾喀土謝圖汗等窮迫來歸﹒即存其汗號﹒使各得其所而撫綏之﹒亦噶爾丹之所灼見者也。設噶爾丹亦籲請歸誠﹒無不與喀爾喀一體眷顧之理至策旺喇卜灘敬慎職貢﹒歷有年所﹒。今彼並未嘗陳奏乞仍存其汗號﹒則達賴喇嘛諦巴之奏﹒可無庸議應俟噶爾丹策旺喇卜灘奏請之」 日﹒再議至「曩者,噶爾丹借追襲喀爾喀為名﹒,率兵闌入我邊﹒,劫掠烏朱穆秦之地﹒。濟隆庫圖克圖身在軍中﹒,知而不阻﹒,竟自深入,始出師問故﹒,噶爾丹復拒﹒戰於烏闌布通,及其大敗﹒,正當立行勦滅﹒,而濟隆庫圖克圖與噶爾丹比,誘稱講和﹒,往返數次﹒,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