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3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按《列女傳》曰:「怒氣開弓,息氣放箭。」蓋氣怒則力雄而 引滿,氣息則心定而慮周,此正志之則也。若夫校試 於演武之場,則兢業操持而神凝思曠,若無監司之 臨其上,若無大眾之列其左右,徐徐然若閑習於野 曠之間,則心泰而力完,必無嘈雜之驚,倉皇之失,於 是鏃鏃能知而矢矢審,固如之何不中?故中的之箭, 「可取必」者,自從容閑暇得之也,未有匆忙恍惚而可 取必也,匆忙有中,亦幸耳。

「從容閑暇」 ,乃善射之主宰。設若試場校射,一發至五矢上下而猶未中者,更要從容審決,勿因不中而動荒忙之念,動念則益乖張,而六七八九矢更無中理矣。

又如長驅接戰之期,旌旗蔽空,鉦鐃震地,倭鋒耀日 而來,邊馬揚塵以進。懼心一動,則手顫身寒,即平日 能穿七札,亦必委而不振矣。故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譽之不喜,激之不怒,勝而不驕,敗而不懾,若泰山之 崩於前而不驚,若虎兕之出於後而不震。毋動容作 色而和其肢體,調其氣息,一其心志,備此五德,惟《彀 率之是圖。失諸正鵠,反求其身,此君子之道也。昔之 觀射者,見其百發百中,乃曰「可教射。」問之,則教以善 息。善射者以技,善息者進乎技矣。苟志不先正,隨氣 為盈涸,即命中,烏能比乎禮樂哉!

身法第五

夫人之射雖在乎手,其本主於身。每射時如身挺然 直立,兩足相並,此謂「大架」,第足並而下無力,肩高而 手易搖。如兩股盡開,身伏手低,此謂「小架」,第身伏手 不能起,足開腿急難收。二者若與敵人對射,大架不 便躲避,小架苦於收足,均未為善。身法之善,莫若蹲 腰坐胯最為便宜。腰蹲則身不動,坐胯而臀不顯,肩 肘、腰、腿力萃於一處,易起易伏。遇敵之際,前手挽弓, 可衛一身,空拽撒放,身俱不動,在射者有法,而旁視 者美觀矣。《射經》曰:「頤惡傍引,頸惡卻垂,胸惡前凸,背 惡後偃」,皆射之骨髓疾也。故身前竦為猛虎方騰,額 前臨為封兕欲鬥,出弓弰為懷中吐月,平箭闊為弦 上懸衡,此皆有威儀之稱也。

手法第六

昔晉平公使工為弓,三年乃成,射不穿一札。公怒,將 殺工。其妻見公曰:「妾之夫造此弓亦勞矣,而不穿一 札,是君不能射也。妾聞射之道,左手如拒,右手如附 枝,右手發箭,左手不知。公以其儀而射穿七札。此儀 也,端身如幹,直臂如枝,左臂毫髮不動,巧力盡用之 右手,是射家極則也。射鵰穿楊之技,非學者所易到」 也。今學射者曰:「前手搦弓,以緊為主,後手拽弦,撒放 有法」,是前力也,後巧也。其法:左手執弓必中。中云者, 在把之中,且欲當其弦心也。右手取箭,覆其手,微拳, 令指第三節齊平,以三指捻箭三分之一,加於弓亦 三分之一,以左手頭指受之,則轉弓令弦稍離身就 箭,即以右手尋箭羽,下至闊,以指頭「第二指節當闊 約弦,徐徐送之,令眾指差池如鳳翮,使當於心。」又令 當闊,羽向上。弓弦既離身,即易見箭之高下,取其中 平直,然後「前手如推泰山,後手如握虎尾。」一拳主定 前後直正,慢開弓,緊放箭,射大存於小,射小加於大, 務取水平。前手撇後手絕,「存云」者壓其前手,「加云」者 舉其前手,總之欲拳與肩齊也。前撇後絕,射之元機, 一撇一絕,乃相應之妙。萃聚精神,奮力推拽,胸銳前 挺,背猛後夾,則箭疾而加於尋常數等矣。學者之病, 在始拽弓時,兩手就緊,至放手轉不加力,矢去不遠。 若肩手不對,矢向兩旁。或後手得法,前手不應,箭不 平快,出門便動,或前手得法,後手不應,箭必懈怠,將 落必動,此巧力之妙,在撒放時用。凡箭去搖頭,乃右 手大食指扣弦太緊之故。其扣弦太緊,是無名小指 鬆開之故。射時用小草稍一寸,以無名指、小指共搯 於手心,箭去而草不墜,即箭不搖擺矣。凡此皆下學 之方耳。今之射者,疇能右發而左不知也?不知云者, 學造乎熟,形神俱凝,乃上達之妙也。聖人天君泰然 常應常靜,左手如拒,亦復如是。吾輩由用力以造於 不動,由知鏃以造於不知,庶乎古之絕技哉!

足法第七

凡射,前腿似橛,後腿似瘸,隨箭改移,只在後腳左肩 與胯對垛之中。兩腳先取,四方立後,次轉左腳,大指 對左肩尖,當垛中心,右腳橫直,鞋衩對垛。此為「丁」字 不成,八字不就。射右改左,射左改右,射的之常法也。 迨!學之既熟,則便捷如轉環,所以能應變,此又不可 不知。

眼法第八

昔飛衛教紀昌射,以氂懸虱著牖,望之三年,若輪貫 虱心而懸不絕。蓋視小如《大,學》不瞬而後能,此射家 第一義也。人每拽弓,便看把子,滿眼俱把子矣。箭多 不真,如兩目正視,把子亦不得真。然用目看扣看鏃, 非能射也。對敵之際,目少瞬,則不及避而制於人矣。 故凡射對賊,或對把站定,意在把子,或敵人不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