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4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五星池圖說》

呂坤《實政錄》曰:「凡城不宜大,大則難守。城不宜卑,卑 則易登。大者根厚五丈,頂闊二丈五尺。小者根厚三 丈,頂闊丈五,高須三丈五尺,卑亦不下三丈。外峻中 陂,垛頭高六尺,闊七尺,四平方角,勿起麻查斧刃。」

「垛」 者,躲也。凡斜垛,我能望賊,賊亦能射我,不能躲矣。

垛不用眼。

「此眼不能發矢石。」 且窺賊亦無賴此。

三尺為垛口,厚二尺五寸,高與心齊。

口隘小,雖賊上為難,而我不能出頭;口高厚,雖堅久可恃,而我不能下視。

垛口牆根之下、留天井一個、圓徑一尺

太大則賊得力,太小則我不便。

「直通城下。一眼直看城根,可落升口,圓石可容仰月 鏟、斷鉤杆、推雲梯,可使三刺鎗,可打快鎗,發箭用噴 火噴糞。」「天井之製,下圓上方,方口橫二尺,長二尺有 半,賊即上城,先投井中,足不及定,手安得施?我即殺 之矣。此眼平日以石推壓,但可流水,用則開之,鑿石 更妙。守城時以門二扇蓋之,防我失腳。垛口用鼓腔 琉璃磚厚一尺,鉤杆滑不可著。敵臺方三丈,每面六 垛口,七十步立一臺。」

遠則矢石無力

弓箭火鎗高手俱置臺上,以便矢石交及。鉛箭火藥 須備百倍。兩敵臺交相射打,則兩臺之間雖守垛無 人,而賊亦不敢登矣。城根土堅,止留一丈,下面即挑 池,池深三丈,口闊十丈,底闊三丈。城根窄則賊無處 容足。又池深以助城高,池底每十步鑿一圓井,口闊 一丈,深一丈,謂之「重淵」及泉更好。不則外引河水,或 內引城中雨潦之水,常令丈深。

若土脈不堅,城根之外,須留三五丈。

池兩崖多栽盤根宿草,以耐崩坍。

如「馬蘭」 、茅根、蘆草、香附、麥冬之類。

池外不用高阜之土以防填濠,但為品窖以陷戎馬。

近日守城,多用城下短牆,留槍砲矢孔以射打賊,而賊不能見我,甚為良法。須城上之人三倍,則分其半以守短牆,倘砲矢已盡,賊順牆㫄攻,短牆失守,將置此人於何地?或云「穴城以備急入」 ,恐賊亦從之入矣。不如徑守高城為便。

池外一里之內,不可栽樹。

一蔽望賊之眼,使賊得以潛伏,而我不見。一將樹砍倒數株,倒倚城上,可以緣登;又橫躲池中,可以涉水。

城門須有弔橋,闊三丈。

「作弔橋不如作機橋」 ,可陷敵馬。

「城門不可安在洞中,常宜近外,使賊無所容身。若原 在洞中安門者,城門之上以磚砌五星池,狀如豬槽, 長通兩扇,門面深二尺,闊一尺,留五孔,大如升,高地 一尺。賊以火焚門,可以下水,可以放快鎗,可以射箭, 可以擂石。城內附牆多留蹬道,半里一座,以便急時 往來。今各處城內止有四門四路,甚為失計。每蹬道」 須留一門,以防賊入登城,城上用內攔牆,高與心齊, 以防進城之賊便於射打。

敵臺圖

敵臺圖

《敵臺圖說》

郭子《章城書》曰:「城牆正面不便俯視,恐其矢彈正面 對攻,不敢眺望,故賊得以攻逼城下,任意施為。如今 之城,且不必矢彈對攻,雖鎗筅亦上刺有餘矣。全仗 高臺,兩邊顧視夾擊,賊不得直至城下。且又不能屈 矢斜彈,以傷我臺上之人,故我得以放心肆力敵賊 也。謂之曰敵臺」,其義以此。有城無臺,亦如無城;臺非 其制,亦如無臺。是城所以衛人,敵臺又所以衛此城 也。敵臺之制,緊靠城之外身,貴於長出,不貴橫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