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2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夫令之所施,惟行不惟反;人之所化,從行不從言。是 以古先哲王,以身率下,如風之靡,何俗不易。此事近 有處分,當以施行。」朕若躬服珠玉,自玩錦繡,而欲公 卿節儉,黎庶敦朴,是使揚湯止沸,涉「海無濡,不可得 也。」是知文質之風,自上而始。朕欲捐金扺玉,正本澄 源,所有服御金銀器物,今付所司,令鑄為鋌,仍別置 掌,以供軍國。珠玉之貨,無益于時,並即焚於殿前,用 絕浮競。至誠所感,期於動天,況於凡百,有違朕命。其 宮掖之內,后妃以下,皆服澣濯之衣,永絕珠翠之飾。 當使金土同價,風俗「大行。日用不知,克臻至道。布告 遐邇,知朕意焉。」

《論刑法不便表》
李彭年

臣聞明王理人也,設法立制,不私喜怒,與天下共之; 忠臣之事主也,竭誠盡節,不顧榮辱,欲天下利之,故 得上下同心,法令明一,寬而有制,從容以和,此蓋刑 措太平之道也。今陛下作人父母,勤憂庶政,從諫不 咈,居安慮危。臣所以敢進逆耳之言,忘忤旨之罪,伏 願陛下少垂照察,幸甚!臣聞《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 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人心。竊見 紫微主書趙誨為取蕃人末河利刀子趁文書,特敕 處盡。趙誨受贓,罪不枉法,又異監臨,貪以敗官。事雖 挂網,議而定罪。國有常條。若必責之以極典,假有重 罪倣此者,陛下復何以加之于法乎?臣又聞政之所 興,事資賞罰。賞罰必信,人心乃安。輕重或虧,手足無 措。陛下若以借趙誨之命,勵貪吏之心,以臣之愚,又 將未益。夫法存畫一,不啟二門者,蓋示人以信也; 先教後罰,寧寬無濫者,不陷人以罪也。若有犯必死, 則非薄刑之意;同罪異罰,又非畫一之道。何必殺之 示信?臣非愛人命也,惜陛下之法也。昔者渭橋驚馬, 空見罰金;高廟盜環,惟聞棄市。漢幾刑措,職此之由。 釋之之言,可以為喻,伏惟陛下少留意焉。抑臣聞之, 死者不可「復生。雖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及也。殺氣 方深,嚴刑在近,一物失所,聖心不安。臣沗諍臣,不敢 不奏。」又典律所制,輕重各殊,笞杖是輕,徒死是重。爰 自近日,此道便乖。凡所決囚,例多非命。此乃徒刑有 必生之理,杖刑為致死之條,既紊國經,有傷和氣。又 凡曰造偽,例是死囚。伏準《條格》,先決一百,既要之以 斬罪,何更加以杖刑?臣雖至愚,猶將不可。凡百達識, 孰謂其宜?又《周禮》論刑刺之典,「一曰訊群臣,二曰訊 群吏,三曰訊萬人。」陛下若以臣所言非可用,則願陛 下訊以群吏,詢諸宰臣,擇善而行,國之利也。夫古之 人臣,干救危犯者,非一人也。然遇主榮達者,萬無一 也。一作焉其遭咎羅。一作罹禍者,不可勝數。以此觀之,豈 臣之利也,誠為主也。伏惟陛下深察之。臣識謝中庸, 才非上達,猥以承乏,叨居諫官。既無涓埃之效,實多 尸素之責。謹獻愚直,輕觸威嚴,儻益萬分,甘之九死。

《第二表》
前人

臣某言:臣伏見詔書,內外官取受一匹以上,科本罪 外,放歸田里;五匹以上,仍于犯處便附貫者。臣聞國 之大禮,必存其故,不易其宜,循其教,不易其俗。故《禮》 曰:「刑者侀也,一成而不可變。」此則百代常行之道也。 《周禮》曰:「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 典。」此又三等用刑之意也。然設三槐九棘之吏,入鈞 金束矢之條,蓋又慎之至也。故詳刑則死者不恨,而 生者不怨,怨恨不生,則災害不作,災害不作,則太平 之理也。以堯、舜之聖,猶曰「惟刑恤哉。」以成、康之賢,故 稱「明德慎罰。」為政之道,可不慎歟?自周室浸微,穆王 荒耄,作五刑之屬,立三千之條,度時而用,所謂刑亂 者也。春秋之時,王道浸壞,征伐交起,教化不行。子產 鑄書,見疵于叔向;荀寅設法,獲毀于仲尼。偷薄之政, 自是滋矣。秦至始皇,專任刑罰,赭衣塞路,姦邪並生, 囹圄成市,天下愁苦。劉項一呼,土崩瓦解。降自魏、晉, 至于陳、隋,歷代興亡,莫不因此。故孔子曰:「禮樂不興, 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人無所措手足。」誠哉是言 也!當今天下有道,庶政惟和,四方無虞,萬邦從政,正 可勝殘去殺,道德齊禮,大革前非,淳風一變。今乃下 明敕,峻刑書,深非元元之望也。夫「刑罰者御人以威; 法令者示人以信。若成而數變,則人之心不安;嚴而 必行,則獄訟滋起。先王所言,議事以制,不為刑辟者, 懼人之有爭心也。」伏惟陛下取鑒前典,率由舊章,國 用常刑,俯收嚴典,則政經有序,德洽人心,萬姓咸曰: 「大哉王心」,茲用不犯于有司矣。且臣聞寬者仁也,政 者正也,上正其道,下必從之。陛下居無為之時,行不 嚴之化,則如風偃草,日用而不知。豈待威之以深刑, 而欲革之以貪性,苟縱免而無恥,亦何益于政哉?臣 又聞之,至刑無所用,至政無所理。故楊泉《物理論》曰: 「姦與天地俱生,自然之氣也。」人主以政御人,政寬則 姦易禁,政急則姦難絕。今法雖大設,犯者逾多。臣愚 以為持政之急。老子曰:「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此蓋急 刑,非止姦之意,伏願陛下深思之。臣識見近淺,才非 匡濟,謬參列侍,忝齒諍臣,敢不竭誠,以速官謗,儻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