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0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上天之匪忱,則下民之康定。水能利物,有載舟覆舟 之文;言可立身,有興邦喪邦之喻。敢不日慎一日,業 業兢兢。庶乃三事大夫,百辟卿士,共修正道,以啟遠 「圖,復先皇帝已墜之基,副億兆人相推之意。冀上天 之悔禍,迴下土之沉憂。雖唐堯之茅茨土階,夏禹之 惡衣菲食,納隍御朽,不憚於憂勤;履薄臨深,無忘於 夙夜,必能自勵,以慰人情。惟爾尊獎之誠,興復之志, 有始有卒,是所望於群公;無怠無荒,冀不移於薄德。 凡百有司,宜體朕懷。」十一月庚申,敕:「應天下州使繫 囚,除大辟罪已下,委所在長吏速推勘決斷,不得旁 追證對,經過宿食之地,除當死刑外,並仰釋放,兼不 許徵理天成元年四月一日已前私債,所降《德音》節 文,仰王京諸道分明宣布,於要害道路牓壁,不得漏 落。」今則上聞違犯,其後來相次條理諸道事件,皆關 念及生聚,布以優恩。多因州使倖門淹留,敕命或公 然隱匿,全不施行。官吏但習舊風,百姓罔知親命。宜 令遍加告諭。

天成二年春二月丙申,赦京師囚。冬十月辛丑,德音 「釋輕繫囚。」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天成二年二月丙申,曲赦京城臺府軍 巡見繫囚徒。十月辛丑詔曰:「朕聞后來其蘇,動必從 於人欲;天監厥德,靜宜布於國恩。近者優恩,多因州 使倖門淹留,敕命或公然隱匿,全不施行。官吏但言 幸浚郊,暫離雒邑,蓋逢歲稔,共樂時康。不謂奸官,遽 彰逆狀。為厲之階既甚,覆宗之禍自貽。俾我生靈,遘 茲紛擾,永言軫惻,無輟寐興。宜覃雨露之恩,式表雲 雷之澤。應汴州城內百姓,既經驚劫,須議優饒,宜放 二年屋稅。兼公私債負,如是在城迴圖錢物,及公私 質庫,除點簡見在外,實經兵士散失者,不計年月遠 近,並宜蠲放,兼不得輒差配管內戶,有因納稅入州, 便值更變,或散失車牛,其車牛許本主識認。勤王之 節,雖自勳賢,入貢之勞,抑由於使介。其有諸道進奉 使,或已入汴州,陷失土貢,宜與收破,無勞重有貢輸。 專人經劫奪者,宜與優給。不軌之徒,已加顯戮,無辜 之士,當慰幽冤。馬彥超宋景殷等,宜與追贈。逆人有 子及弟姪者,仰並釋放,一切不問。」輦輅之下,奸逆遽 興,既難戢於戈鋋,因「莫分於玉石。昨王師攻下汴州 之時,剪除兇逆之際,恐其士庶,偶陷鋒鋩,言念傷殂, 良多嗟憫,宜令石敬塘遍加存問,兼勘在城殺傷人 口,奏聞量加給恤。衛主亡軀,摧兇效命,偶徇脅從之 勢,終懷忠藎之誠,首議向明,理宜行賞。昨車駕初到 城下之時,有將士率先開門,及下城朝見,宜令石敬 塘奏聞,當與甄酬。」禁暴戢兵,實由武德,安民和眾,乃 契天心。車駕自離雒京,戒嚴兵士,不配一物,不役一 夫,河流井水,此外無取。尚恐州縣以迎駕為名,妄有 配率,如或察知,必不容恕。布澤之命,必葉於群心;宥 過之文,庶臻於至理。應天下諸州府見禁囚徒,除十 惡五逆,殺人光火,劫盜合造毒藥,官典犯贓,偽行印 信屠牛外,罪無輕重,並宜釋放。瑕疵可滌,既責其自 新;稂莠未除,必從於去害。「應諸道或有人先偶曾為 非,及有背役衙官,懼罪藏隱,宜令隨處長吏,設法招 攜,各勒歸家,一切不問。諸色人不得輒有搖動。如或 自守狂迷,尚且結集,當令嚴加捕捉,無致遁逃。貴靜 封隅,永安黎庶。策名筮仕,誠切於進身,制祿命官,義 從於責實,既懲黷貨,宜有代耕。應天下州縣官員逐 月俸料,如聞支給,多不及時,縱或支遣,皆是爛弱。斛 㪷既闕供輸,難責廉慎。自此隨處官員所破料錢,宜 逐縣人戶於合送納稅物內,計折充支,一則免勞於 人戶輸納,一則便於官僚。仍下三司,速與計度。」掄選 之道,雖在「精研,調業之勞,頗聞艱苦。應選人內,有過 格年深,無門參選,縱有材器,難遂進趨,宜令三銓磨 勘行止,即與今年冬集判成選人例,量材注官。如或 詐稱,不在此限。」為政之要,切在無私,聽訟之方,唯期 不濫。天下諸州府官員,如有善推疑獄,及曾雪冤濫, 兼有異政者,當具姓名聞奏,別加甄獎。敬老之「規,前 王所重;養親之道,為子居先。應有年八十已上,及家 長有廢疾者,宜免一丁差役,俾遂奉養。計國之心,忠 貞為本;承家之法,孝友為先。應天下有孝子順孫,義 夫節婦、兄弟繼世義居者,隨處長吏聞奏,當行旌表。 嫌疑之釁,多起於蒼黃;似是之非,率難於明辨。應去 年四月一日諸州府軍變內,有詿誤身歿者,並許子 孫禮葬。頃以兩軍對壘,仍廢交鋒,亡歿甚多,暴露不 少。宜令滑、濮、鄆、澶、衛等州,各據地界內,有暴露骸骨, 並與埋瘞,仍差官致祭。其餘諸道州府,有暴露者,亦 委長吏指揮埋瘞。」夫天災流行,時雨𠍴亢,既關地分, 宜減國租。今歲岐、華、登、萊,自夏稍旱,須加軫念,以示 優恩。四州所管「百姓,宜令長吏切加安卹。其所旱損 田苗,宜令檢行詣實申奏,與蠲減稅租,仍不得有差 徭科配。」於戲!罪己責躬,前王之大德;滌瑕盪穢,往世 之深仁。致逆孽之亂常,蓋眇沖之寡德。誠深惕厲,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