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今,莫知為非。及弓弩較力,言「斗」言石,此乃古法。打硾 以觔為別,而世反疑之,乃知名實何常之有。以妍為 醜,以醜為妍,以美為惡,以惡為美。惟其所稱。此亦學 道者之一警也。

《貴耳集》:升斗古小而今大。昔人飲酒有數石不亂者。 班固論一夫百畝所收之粟,人食月一石五斗。古之 人亦今之人也。豈有一人能飲數石,日食五升者乎? 《輟耕錄》:「鎮國上將軍、福建宣慰使費榮敏公」余內 子之曾大父也。吳興人,今著籍松江之上海。器度弘 厚,不以富貴驕人,輕財好施,勇於為義,人皆稱曰「費 佛子。」陵陽牟先生瓛所撰《墓誌銘》,載其事甚詳。家之 量衡無二致,刻銘於斛之四面,曰:「出以是,入以是,子 孫永如是。」推此,則真古仁人之用心者矣。內子之大 父良顯侯拱辰,父昭武大將軍雄,皆世守其業,「克不 墜先志」云。

《碧里雜存》:《齊民要術》,後魏時書,其言一石,註云:「當今 二斗七升。」此不可曉。然考魏時,長安童謠云:「百升飛 上天。」是以百升為一斛,則魏所謂斛,正今所謂石也。 魏所謂石,今時無此制也。今官製五斗為一斛,蓋取 其輕而易舉耳,實當古斛之半也。今米一石重百二 十觔,正合四鈞為石之說。

按《家語》孔子云:「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肱知尋。」蓋用 手拇指與中指一叉相距,謂之一尺。兩臂引長,剛得 八尺,謂之一尋;中指中節上一紋,謂之一寸。蓋中指 有二橫紋,准上一紋也。后世營造,始准下紋,但不知 始於何時。宋儒以為本於仁宗中指中節,恐未必然。 若以古准今,每尺當今七寸七分耳。今以拇指與中 指,自臂腕一叉盡處,謂之「尺脈」,此亦可驗。然程子又 言古尺僅當今五寸五分弱,則文王十尺,當今五尺 五寸,六尺之孤,當今三尺三寸,稍七寸當今三寸八 分強而已。不知其異於《家語》者何也?然文王五尺五 寸,可謂短矣,恐還准作七尺七寸者為是。

《丹鉛總錄》:歷代斗斛大小不同。《左傳疏》云:「魏齊斗秤 於古二而為一,周隋斗秤於古三而為一。」

《農田餘話》:今之官斛規制,起於宋相賈似道。前元至 元間,中丞崔彧上言,「其式口狹底廣,出入之間盈虧 不甚相遠。」遂行於時,至今不改。

《日知錄》:「古帝王之於權量,其於天下,則五歲巡狩而 一正之,《虞書》『同律度量衡』」是也。其於國中,則每歲而 再正之,《禮記·月令》「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 正權概」是也。故關石和鈞,大禹以之興夏;謹權量,審 法度,而武王以之造周。今北方之量,鄉異而邑不同, 至有以五斗為一斗者。一鬨之市,兩斗並行,至其土 「地,有以二百四十步為畝者,有以三百六十步為畝 者,有以七百二十步為畝者。其步弓有以五尺為步, 有以六尺、七尺、八尺為步,此之謂工不信度者也。」夫 法不一則民巧生有。王者起同權量而正經界,其先 務矣。《後漢書》建武十五年,詔下州郡簡覈墾田頃畝 及戶口年紀。河南尹張伋及諸郡守十餘人,坐度田 不實,下獄死。而《隋書》「趙煚為冀州刺史,為銅斗鐵尺, 置之於肆,百姓便之。上聞,令頒之天下,以為常法。」倘 亦可行於今日者乎?

三代以來,權量之制,自隋文帝一變。杜氏《通典》言:「六 朝量三升當今一升,秤三兩當今一兩,尺一尺二寸 當今一尺。」《左傳定公八年正義》曰:「魏、齊斗稱於古,二 而為一。周、隋斗稱於古,三而為一。」《隋書律曆志》言:「梁 陳依古斗,齊以古升五升為一斗,周以玉升一升當 官斗一升三合四勺,開皇以古斗三升為一升,大業」 初依復古斗。梁陳依古稱。齊以古稱一觔八兩為一 觔,周玉稱四兩,當古稱四兩半。開皇以古稱三觔為 一觔,大業初依復古稱。今考之傳記,如《孟子》以舉百 鈞為有力人,三十觔為鈞,百鈞則三千觔。《晉書。成帝 紀》:「令諸郡舉力人,能舉千五百觔以上者。」《史記。秦始 皇紀》:「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宮廷中」,百二十觔為石, 千石則十二萬觔。《漢舊儀》,祭天養牛五歲至二千觔。 《晉書南陽王保傳》自稱重八百觔,不應若此之重。《考 工記》:「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 則一豆矣。」《禮記》:「宗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觚, 尊者舉觶,卑者舉角,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內壺君尊, 瓦甒。」注:「凡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 角。壺大一石,瓦甒五斗。」《詩》曰:「我姑酌彼金罍。」毛說:「人 君以黃金飾尊,大一碩,每食四簋。」《正義》:「簋,瓦器,容㪷 二升,不應若此之巨。」《周禮舍人》:「喪紀共飯米。」注:「飯所 以實口。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稻,皆四升。」《管子》:「凡食 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 升少半。」《史記。廉頗傳》:「一飯斗米。」《漢書食貨志》:「食人月 一石半。」《趙充國傳》:「以一馬自佗負三十日食,為米二 斛四斗,麥八斛。」《匈奴傳》:「計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 斛。」不應如此多。《史記河渠書》:「可令畝十石。」嵇康《養生 論》,「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艮田。」《晉書傅元傳》曰:「白 田收至十餘斛,水田至數十斛。」今之收穫最多,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