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錢,西通濟,東南起鳳,東北鍾秀,上各建樓水門二,窩 鋪十有四,雉堞二千一百六十。嘉靖庚戌,令周應于 臨溪作隄三百餘丈,以防水激,復開馬道六尺,以通 水壅。」隆慶戊辰,令朱諭增築城垣,并建南北月城。辛 未,知縣徐仲濂於龍潭口築石隄百丈,高廣一丈,以 防水衝。

嚴州府

嚴州府城池, 唐和州刺史陳晟築。宋宣和三年,知 州周恪重築,有八門。明李文忠改築今城,周八里二 十三步,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門五:東曰「興仁」,西 曰「和義」,南曰「澄清」,北曰「拱辰」,西北曰「武定。」門各有樓, 護以月城,惟北門無月城,為鋪四十八,東西、北為池 一千一百有五步。嘉靖三十七年,知府韓叔陽遍築 敵臺,崇禎十六年,知府胡崇德加磚五尺。建德縣附 郭。

淳安縣城池, 舊城賀齊所築,為郡治。其子城周「一 里二百二十五步」,今縣乃其舊址。令洪英、海瑞相繼 建樓。門四:南青溪,北石峽,東嚴陵,西新安。

遂安縣城池 舊城在木連村溪北,唐武德四年徙 今治。明正德癸酉,令容九霄始築城,廣袤七百七十 七丈有奇,為門五:東興文,西「靖武」,南向明,北拱極,西 南小西門各建樓及窩鋪。

壽昌縣城池, 明崇禎十二年,令阮振中築,周一里 二十步,設四門,東興仁,西「宣泰,南向明,北拱辰」,各建 城樓。

桐廬縣城池 舊城在西二十五里,吳黃武四年築。 隋開皇九年,并縣入錢塘,城廢。貞觀二十年,縣移桐 廬鄉。開元二十六年,復移縣治於桐江口。

分水縣城池, 舊無城池,但壘土為門四,各架樓其 上,東「迎恩,西納祥,南來薰,北拱辰。」明嘉靖癸丑,令王 礦建。

溫州府

溫州府城池, 「晉太寧元年築。宋建炎間,增置樓櫓。 嘉定間,留守元剛修建十門。明洪武中,指揮王明增 修。嘉靖三十八年,繕城堞樓櫓,四面築敵臺八座。萬 曆二十五年,守劉芳譽增築敵臺一十五座。城周一 十八里,計二千七百七十七丈八尺,高三丈五尺,面 闊一丈二尺,廣九百七十六丈,袤九百九十六丈四 尺。」東壕七百七十六丈,西壕六百七十丈五尺。南臨 大河,為壕五百丈;北臨大江,為壕五百七十一丈。門 七:東曰鎮海,南曰瑞安、永寧。兩門旁各有水門。西南 曰「來福」,西北曰迎恩、永清,北曰「拱辰。」舊西北有陸門 二,曰安定,曰「江山」;東北有水門一,曰「奉恩」,今並塞。永 嘉縣附郭。

樂清縣城池, 唐天寶三年築,周一里。元廢。明初為 石城,又廢。正德間,令林有年始置六門。嘉靖壬子,令 楊鑰城之,為水門而翼以四寨,曰疊巖、鯉池、大巖、東 山。戊午、己未間,同知尹尚孔始大城之四,周高二丈, 東西厚一丈三尺,南北厚一丈,周九里三十步。東北 貼山,無壕,南附河,西附溪,為壕門六:東南鳴陽,南鎮 海,「西迎恩,西北肅清,北拱辰,東忠節。」小門四,曰東皋、 文筆、簫臺、倉橋。萬曆丙午,復開翱雲門。六年,令黃仁 共築敵臺十四座。二十一年,推官王尹麟增築四座。 瑞安縣城池, 舊周一里,元至正甲辰改拓。明洪武、 永樂、嘉靖年,屢次拓增。周一千一百四十丈,高一丈 七尺,址闊一丈三尺,廣三百一十四丈四尺,袤三百 一十三丈。東壕長一百四十丈,西倚山,無壕。南壕長 三百二丈,北壕二百四十三丈。門五:「東賓暘、武靖,南 鎮海,西永勝,北瞻閣。水門三,龍波,永清、環璧。」萬曆己 亥,令傅道唯建敵臺十三座,瞭臺四十四座。

平陽縣城池, 晉太康間築。元初廢,至正間重築。明 洪武七年,守禦千戶繆美增築,周六百三十二丈,高 一丈六尺,址闊一丈三尺,面闊九尺,廣一百丈,袤二 百五十八丈。東壕深二丈,闊五丈;南壕深三丈,闊七 丈;西壕深二丈,闊七丈;北壕深二丈,闊五丈。門四:東 挹仙,旁有水門,南通濟,西登瀛,北迎恩。旁有水門。敵 臺舊六座,萬曆二十年增二座。

泰順縣城池: 縣設于明景泰辛未,原無城。嘉靖九 年,知府丁瓚城之。周三里,計九百餘丈,高三丈,廣二 丈二尺。三十八年,知縣區益增高七尺,厚一丈八尺, 仍拓南城,長九十丈。順治六年,參將王曉于四門外 各築月城一區,外壕深三尺,廣六尺;內壕深一尺,廣 三尺。陸門四:東宣陽,南迎薰,西受成,北拱辰。水門二, 敵臺一。溫州衛附郭。

金鄉城池, 舊衛治。明洪武二十年,湯和築。周一千 四百一十四丈,高一丈九尺,門四,水門一。

沙園城池 舊衛治。明洪武二十年,湯和築。弘治十 四年、萬曆十六年增築,周三里。

盤石城池 舊衛治。明「洪武二十年湯和築,周一千 五百五十四丈,高二丈,壕深九尺,闊五尺,門四,水門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