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丈,宮隅、門阿,皆三丈 。王昭禹曰:「都城,王子弟公卿所封,其城如門阿之制,則無過於五雉,比諸侯之禮為殺。」

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

鄭康成曰:「諸侯畿以外也。其城隅制高七丈,宮隅門阿皆五丈。」 《禮器》曰:「天子諸侯臺門 。」 賈氏曰:「案《異義》,古《周禮》說,天子城高七雉,隅高九雉;公城高五雉,隅高七雉;侯伯之城高三雉,隅高五雉。都城之高,皆如子男之城高。」 按此都城之制與侯伯等,子男豈不如都乎?則子男城亦與伯等,是以《周禮》之說,不言子男及都城之高 。王昭禹曰:「以宮隅之制為諸侯城制,則無過於七雉,比天子之禮為殺 。」 又曰:「降殺以兩,禮之節也。故諸侯之制,下於天子;都城之制,下於諸侯。」 蓋諸侯有功德者,乃入為卿士,其禮反下於諸侯,何也?臣近君則威殺,遠君則勢盈。都於王宮於君近,安得不屈禮以下於諸侯乎?觀其采地,不謂之「國」 而謂之「都」 ;其君不謂之「監」 而謂之「長。」 其命也以耦不以奇;其治也以則不以典;其傳也以祿不以嗣。則城涂之制可知矣。

按《禮記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天子 負斧依,南鄉而立。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 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北 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 上。九夷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南門之 外,北面東上。六戎之國,西門之外,東面南上。五狄之」 國北門之外,南面東上。九采之國應門之外,北面東 上。「《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也者,明諸 侯之尊卑也。

正門謂之應門者,以明堂更無重門,非路門外之應門。以《爾雅·釋宮》云:「正門謂之應門。」李巡云:「宮中南嚮,大門,應門也。」應是當也,以當朝正位,故謂之應門。但天子宮內有路寢,故應門之內有路門。明堂既無路寢,故無路門及以外諸門,但有應門耳。

按玉藻注《孝經緯》云:「明堂在國之陽。」 又《異義》淳于登說明堂在三里之外,七里之內,天子廟及路寢皆如明堂制者。按《考工記》云:「夏后氏世室」 ,鄭注云:「謂宗廟。」 「殷人重屋」 ,註云:「謂正寢也。」 「周人明堂」 ,鄭云:「三代各舉其一。」 明其制同也。又《周書》亦云:「宗廟、路寢明堂,其制同。」 按《明堂位》:「大廟,天子明堂。魯之大廟如明堂。」 則知天子大廟亦如明堂也 。《盛德記》曰:「明堂自古有之,凡有九室,室有四戶八牖,三十六戶七十二牖,以草蓋屋,上圓下方,所以朝諸侯。其外名曰辟廱明堂」 ,《月令書說》云:「明堂高三丈,東西九仞,南北七筵,上圓下方,四堂十二室,室四戶八牖,宮方三百步,在近郊三十里。」 講學大夫淳于登說:「明堂在國之」 陽,丙巳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內而祀之。就陽位,上圓下方,八窗四闥,布政之宮。

《孟子》曰: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毀諸已?」

乎?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 是知明堂非廟也 。《孝經援神契》曰:「布政之宮,在國之陽,上圓下方。八窗法八風,四闥法四時,九室法九州,十二重法十二月,三十六戶,法三十六旬,七十二牖,法七十二候。」

按:《周禮天官》宮人「掌王之六寢之脩。」

路寢一,小寢五。《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視朝,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是路寢以治事,小寢以時燕息焉。」諸侯三寢:「路寢一,燕寢一,側室一。」

按《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 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

「天子六寢,而六宮在後,六官在前,所以承嗣」,施外內之政也。三夫人以下百二十人,周制也。六宮,在王六寢之後,亦大寢一,小寢五,其九嬪以下,亦分居之。其三夫人雖不分六宮,亦分主六宮之事,或二宮則一人也。六卿之官,在王六寢之前。三孤亦分主六官之職,總謂九卿。《考工記》云「外有九室,九卿朝焉」是也。

按《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教六宮。」

鄭司農云:「六宮,後五前一。」康成謂:「六宮謂后也。婦人稱寢曰宮后,象王立六宮而居之,亦正寢一燕寢。五教者不敢斥言之,謂之六宮,若今稱皇后為中宮矣。」

憲禁令於王之北宮。

北宮,后之六宮。謂之「北宮」者,繫於王言之,明用王之禁令,令之守宿衛者。

《天官》閽人:「掌守王宮之中門之禁。」

中門於外內為中,若今宮闕門。鄭司農云:「王有五門,雉門、三門也。《春秋傳》曰:『雉門災及兩觀』。」中門者,王有五門,雉門為中門,掌守雉門之禁,譏其出入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