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城左右金吾共差二萬人入內穿池修殿。是月,敕:「東 都已來舊行宮,宜令度支郎官一人領都料匠緣路 計簡及雒城宮闕,與東都留守商議計料,分析聞奏。」 五月,神策軍於苑內古長安城中修漢未央宮。 按《會要》:寶曆二年修未央宮。

文宗太和二年敕修安福樓南殿兩儀殿甘露殿及集賢院廊舍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六典》。「兩儀殿在太極殿後,常日聽朝視事。」蓋古之 內朝。隋曰中華殿,貞觀五年改。

按《會要》:「太和二年八月,修兩儀及甘露殿,共一百七 十二間。」

按《長安志》,「兩儀殿在太極宮太極殿後。」

按《冊府元龜》二年八月,敕修安福樓及南殿院屋宇 一百八十八間,又修兩儀殿及甘露殿共一百七十 二間。九月,集賢院奏請創造昭慶門裡西牆至集賢 院門南廊舍三十九間,許之。

太和三年,修「大同殿。」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會要》:「太和三年十月,修南內大同殿及勤政樓、明 光樓。」

文宗時史傳所紀尚有興慶宮義安殿

按《唐書蕭太后傳》:「太和中,懿安郭皇后居興慶宮,寶 曆王太后居義安殿,后居大內,號三宮太后,帝五日 問安三宮。」

武宗會昌元年詔葺未央宮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長安志》:「武宗會昌元年,因游田至未央宮,見其遺 址,詔葺之,總三百四十九間,作正殿曰通光,東曰韶 芳亭,西曰凝思亭,立端門。其內門揭未央宮名,命學 士裴素撰記。」

會昌三年夏,作《望仙觀》於禁中。

按:《唐書武宗本紀》云云。

會昌五年六月甲申,作望仙樓於神策軍。

按:《唐書武宗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六月,修望仙樓及廊舍,共五百三十九 間。」

宣宗大中元年敕修百福殿改親親樓為雍和殿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會要》。「大中元年七月敕親親樓號雍和殿,別造屋 宇廊舍七百間。」

按:《通鑑》:大中元年八月,「上崇睦兄弟,作雍和殿」於十 六宅,數臨置酒作樂。 按《冊府元龜》。二月。敕修百福殿院八十間。七月敕親 親樓號雍和殿。別造屋宇廊舍七百間。

大中二年,敕修「右銀臺門樓。」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正月敕修右銀臺門樓屋宇及南面城 牆,至叡武樓。」

懿宗時史傳所紀有靈臺殿

按《唐書高駢傳》:「咸通中,帝將復安南,拜都護,召還京 師,見靈臺殿。」

昭宗光化元年詔修京師宮闕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元年正月,車駕在華州,詔以韓建修京 師宮闕。是月,李茂貞與諸道相次進表,助營宮苑。詔 遣建自華至京,經度宮室,開構橋道。九月,自華還京。」

哀帝天祐二年詔改雒都諸門與西京同者

按:《唐書哀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五月,「詔改雒都諸門與西京門同 者,延喜門改宣仁門,重明門改興教門,長樂門改光 政門,光範門改應天門,乾化門改乾元門,宣政門改 敷政門,宣政殿改貞觀殿,日華門改左延福門,月華 門改右延福門,萬壽門改萬春門,積慶門改興善門, 含章門改膺福門,含清門改延義門,金鑾門改千秋」 門,延和門改章善門,保寧殿改文思殿。詔曰:「法駕遷 都之曰雒京,再建之初,慮懷土有類於新豐,惟更門 以合於舊制。今則妖星既出於雍分,高閎難倣於秦 餘,宜復別門之名,以壯卜年之永。是用分疆畫野,實 顯驗於否臧;東雒西京,靡元參於制度。其京都見在 門同西京門名,並宜改復。雒京舊門」名,蓋避妖星之 變也。

後梁

太祖開平元年四月改正衙殿為崇元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開平二年。改名「金鑾」、文明、朝元三殿。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玉海》。「開平二年正月。改思政殿為金鑾。正觀殿為 文明。含元殿為朝元。」

西京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