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迴九里三百步,城南三門,中曰五鳳樓,東曰興教,西

曰光政,東一門曰蒼龍,西一門曰金虎,北一門曰拱 宸。五鳳樓內東西門曰左右永泰門。外道北有鸞和 門,右永泰門,西有永福門,興教、光政門內各三門,曰 左、右安禮、左右興善、左右銀臺、蒼龍、金虎。門內第二 隔門曰膺福、千秋。膺福門內道北門曰建禮,正殿曰 太極殿,前有日月樓、日華、月華門又有三門:曰太極 殿。門後有殿,曰「天興」,次北殿曰武德。西有門三重,曰 應天、乾元、「敷教。」內有文明殿,旁有東上閣門。西上閣 門前有左、右延福門,後又有殿,曰垂拱殿北有通天 門,柱廊北有明福門,門內有天福殿。殿北有寢殿曰 太清,第二殿曰思政,第三殿曰延春。東又有廣壽殿, 視朝之所也。北第二殿曰明德,第三殿曰天和,第四 殿曰崇徽。天福殿西有金鑾殿,對殿南廊有彰善門。 殿北第二殿曰壽昌,第三殿曰玉華,第四殿曰長壽, 第五殿曰甘露,第六殿曰「乾陽」,第七殿曰「善興。」西有 射宮殿,千秋門內有含光殿,拱宸門內西偏有保寧 門,門內有講武殿,北又有殿相對。內園有長春殿、淑 景亭、十字亭、九江池、砌臺、娑羅亭。宮城東西有夾城, 各三里餘。東二門:西曰賓暉,北曰啟明,西二門:南曰 金曜,北曰乾通。宮室合九千九百九十餘區。

夾城內及內城北,皆左右禁軍所處。

皇城周迴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步。南面三門:中曰端 門,東西曰左、右掖門。內東一門,曰「宣仁。」西三門:南曰 「麗景」,與《金曜》相直;中曰「開化」,與《乾通》相直;北曰「應福。」 內皆諸司處之。

按《會要》:「西京大內,據京城之西北,宮城周回九里三 百步。南面三門:南曰五鳳樓,東曰興教,西曰光政,東 一門曰蒼龍,西門曰金虎,北門曰拱宸,正殿曰太極 殿,殿前有左右龍尾道,日樓、月樓,次天興殿,後有殿 閣。」太極殿門之西面,南曰應天門,北乾元門,次北敷 政門,次北文明殿,次垂拱殿。建禮門之西曰廣壽殿, 其北明德殿,其次天和殿,其次崇徽殿。明福門內曰 天福殿,其次太清樓,其次思政殿。延春殿北曰武德 殿。明福門之西曰金鑾殿,其次壽昌殿、玉華、甘露、長 壽、乾陽、嘉興殿。金鑾之西曰含光殿,殿東廊後有紫 雲樓,樓前射殿南有講武殿,殿後有後殿。後苑內有 長春殿。東宮在蒼龍門之西,宮後有「飛龍院」,西有「散 甲殿。」

按《玉海》:「開寶八年十月十九日,將議巡幸,遣王仁珪、 李仁祚、焦繼勳同修洛陽宮室。」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改簡賢講武殿為崇政殿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宮後有崇政殿, 閱事之所也。」

舊名「簡賢講武」 ,太平興國二年改今名。

按,《玉海》,內東門之北崇政殿,舊曰「簡賢講武」,興國八 年四月乙卯改。

《長編》:「乾德二年九月,改廣德殿為崇政。」當考。

殿東西邇英、延義二閣,閣後隆儒殿。崇政殿有柱腳, 次北景福殿,試貢舉人、考官設次於兩廡。大中祥符 七年始建額,即閱事之所也。

《實錄》云:「祥符七年十月戊午,詔名後殿曰崇政殿」,名已久而未嘗題牓,至是建額。

太平興國三年,以三館新修「書院」為「崇文院」,又改西 京諸殿名。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按《玉海》:「西京大內正殿,隋曰乾陽,唐曰乾元,明堂後 改含元,梁曰朝元,後唐曰明堂,晉曰宣德,後復為明 堂。太平興國三年二月甲申,改太極殿,又改太極後 殿為天興殿,通天乾元門為太極門,車輅院門為鑾 和門,絳霄樓為太清樓。 垂拱殿唐曰延英,太平興 國三年改,又改廣壽,第二殿曰明德,第三殿曰天和, 第」四殿曰《崇徽》。改寢殿曰《太清》,第二殿曰《思政》,第三 殿曰《延春》。改端明殿為《武德殿》,改《金鑾》第二殿曰《壽 昌》,第三殿曰《玉華》,第四殿曰《長壽》,第五殿曰《甘露》,第 六殿曰《乾陽》,第七殿曰《嘉興》。

太平興國八年,太一宮成。

按《宋史太宗本紀》:「八年五月丁卯,詔作太一宮於都 城。十一月己未,太一宮成。」

雍熙元年改諸殿院名

按《宋史太宗本紀》,元年七月壬子,改乾元殿為朝元 殿,文明殿為文德殿,丹鳳門為乾元門,改匭院為登 聞鼓院,東延恩匭為崇仁檢院,南招諫匭為思諫檢 院,西申冤匭為申明檢院,北通元匭為招賢檢院。 按《地理志》:「宮城周迴五里,南三門,中曰乾元。」

宋初依梁、晉之舊,名曰「明德。」 太平興國三年,改丹鳳。大中祥符八年,改正陽。明道二年,改宣德。雍熙元年,改今名。

正衙殿曰《文德》。

宋初曰「文明。」 雍熙元年,改今名。熙寧間,改南門曰「端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