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舊名「長春」 ,明道元年改。

次西有「皇儀殿。」

開寶四年,賜名「滋福。」 明道元年十月改。

又次西有「集英殿」、宴殿也。

舊名「廣政」 ,開寶三年曰「大明」 ,淳化間曰「含光。」 大中祥符八年名「會慶」 ,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

東有「昇平樓」,宮中觀宴之所也。

舊名「紫雲」 ,明道元年改。

宮中又有「清景」、「慶雲」、「玉京」等殿、壽寧堂。

清凈明道元年改

福寧殿。

「即《延慶》」 ,明道元年改。

寶文閣東西有嘉德、延康二殿,前有景輝門。後苑東 門曰「寧陽。」

即「宣和門」 ,明道元年改。

苑內有崇聖殿、太清樓,其西又有宣聖、化成殿。

即「紫宸殿」 ,明道元年改。

廣聖宮內有太清、玉清、沖和、集福、會祥五殿,建流盃 殿於後苑。

明道元年八月,修文德殿成。是夜,禁中火,延燔崇德、長春、滋福、會慶、延慶、崇徽、天和、承明八殿,命宰相呂夷簡為修葺大內使,樞密副使楊崇勳副之。發京東西、河北、淮南、江東西路工匠給役,內出乘輿物,左藏庫易緡錢二十萬助其費,以故改諸殿名。

按《玉海》,明道元年十月,改玉宸殿曰化成殿,四方貢 珍果,常貯此殿。 皇儀殿舊曰明德滋德,在垂拱殿 西,開寶四年三月丙申改滋福,咸平三年,明德太后 居之,號萬安宮。萬安殿,祥符七年復為殿,明道元年 十月甲辰改皇儀。 紫宸殿舊名崇德殿,在宣祐門 西,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紫宸,即視朝之前殿。每誕 節稱觴及朔望,御此殿。 紫宸西,垂拱殿門,其東北 角門通紫宸殿。每日樞密使以下立班殿庭,候傳宣 不坐,即赴垂拱殿起居。垂拱舊曰長春,明道元年十 月改勤政,十一月改垂拱。《實錄》云:「明道元年十月甲 辰,改長春殿曰垂拱殿」,即常日視朝之所。節度使、契 丹使辭見,亦宴此殿。 集英殿舊曰元德,亦曰「廣政。」 開寶三年改「大明」,淳化元年二月己酉改「含元」,祥符 八年六月十五日甲子改「會慶」,明道元年十月甲辰 改元和,尋改今名。春秋誕聖節,錫宴此殿。熙寧以後, 親策進士於此殿。殿後有需雲殿,東有紫雲樓,宮中 觀宴之所也。 福聖殿,明道中奉真宗御容。 宮中 有清淨堂,明道元年十月改曰「壽寧」,明道中,奉太祖 御容。

明道二年,改景福殿為「端明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崇政殿後有景 福殿。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

大中祥符七年,建後苑東門,洎北向。便殿成,賜名「宣和門。」 承明殿,明道元年改端明二年改今名。

景祐元年改天安殿為太慶端明殿為延和并名楊太后居為慈德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太慶殿

舊名「崇元。」乾德四年重修,改曰「乾元。」太平興國九年改「朝元。」大中祥符八年改「天安。」明道三年改今名。按:《宋史仁宗本紀》,明道無三年,即景祐元年。

按《玉海》,太慶殿,梁曰「崇元」,乾德四年四月重修,改「乾 元。」太平興國九年五月殿災,改朝元。大中祥符八年 四月殿災,六月己酉,改天安,景祐元年改太慶。

《地理志》作「明道三年。」

殿九間,挾各五間,東西廊各六十間,有龍墀、沙墀。正 至朝會冊尊號,御此殿,饗明堂,恭謝天地,即此殿行 禮。郊祀齋宿,殿之後閣,蓋正殿也。 延和殿在景福 殿南,祥符七年建。十月戊午,賜名「承明」,章獻垂簾,參 決朝政於此。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明良」,尋改「端明。」 景祐元年,改延和殿。

按:《宋史地理志》:「慈德殿。」

楊太后所居,景祐元年賜名。

景祐二年,置邇英、延義閣及觀稼等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春正月癸丑,置邇英延義二閣,寫 《尚書無逸》篇於屏。」 按地理志。延義閣。

在崇政殿內

邇英閣。

在崇政殿西南,蓋侍臣講讀之所也。與「延義」 同,景祐三年賜名。

觀稼殿。

在後苑觀種稻。景祐二年創建。

苑西有金華、西涼、清心等殿,翔鸞、儀鳳二閣,華景、翠 芳、瑤津三亭。延福宮有穆清殿。延慶殿北有柔儀殿。

初有殿無名,章獻太后名曰「崇徽」 ,明道元年改「寶慈」 ,景祐二年改今名。

按《玉海》,福寧殿在垂拱殿後,國初曰萬歲,祥符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