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乃經營相度,以西水門內之廢居改為毘陵驛, 以舊驛改為逓運所,道里適均,民甚便焉。驛之作,建 廳於前,構堂於後,皆八楹,東西二廂各五楹。南為樓, 高二十有四尺,廣稱之,以及庖湢廩餼之宇,驛吏寓 居之所,靡不具備。經始於是歲七月「之望,落成於孟 冬之初。」其規模宏壯,制度整飭,奐焉輪焉,過者驟矚。 而其費之出王侯,以民僅甦息,不可擾也;農事未隙, 不可役也。乃計郡之四邑,每歲煎白金折賦者,其鉛 滓灰燼,積久無所用,遂命工淘汰而煎之,得銀數百 銖,以市材木。傭匠作擇屬官之能者董其事,遂以命 驛丞黃偁。偁能勤於「綜理,以克有成,至用民力,則合 驛所之夫,以次更番而趨事焉。惟其謀之也審,慮之 也詳,故財不斂於民而用無不舒,役不及於眾而事 無不集,此其所以成功之速歟。蓋君子於天下之事 無患於不成,惟患處置之無其方也。使所秉之公而 經營之有其道焉,則何事有不濟歟?此尤為政者之 所當」知也。廣西按察僉事鄭公觀致仕家居,因錄其 事,屬予記之。考於古,常乃揚州之域,吳延陵季子之 采邑也。秦置延陵郡,後改毘陵郡,豈世有先後,故郡 之變革有不同歟?而驛尚以「毘陵」名者,因其郡之舊 也。然常之為郡,地大而民庶,四境之內,俱良田沃壤, 租賦之入,輸於京師,以供國用,為天下最。自前代迄 今,多巨室衣冠之族。士懷抱道德,蘊蓄學問,出而享 大名,顯當世,承眷遇之隆,為四方之望者,又恆有以 作於前,繼於後焉。故後進之士,慕其高風偉烈而過 常者,必求其廬而禮焉。然則是驛之創,高棟層樓,出 氛埃而凌霄漢,使過者得憩而休,游者得俯而翫,以 覽觀。夫山川之勝,景物之美,豈非今之所宜有哉?王 侯學博才充,志銳識敏,於作驛之一事,固不足以展 其材智之長。而侯之善於興利去弊,修仁明豈弟之 政,著化民成俗之效,使無負於聖明委任專城千里 之寄,則於此而可知矣。況城郭道路,旅舍寄寓,皆三 代為政之法所當理者,王侯乃克理之,非古之所謂 良二千石者哉!所至其可量乎?予故因其請而為之 《記》云。
《改建蕪湖縣館驛記》劉宣
太平屬縣有蕪湖,漢舊邑,俯瞰大江,北距南京僅二 百里,江湖、川、廣、雲、貴諸藩及海外東南諸國之有事 于兩京者,水道必經乎此,是天下要衝也。故有館驛 在縣治南十五里,地曰「魯港。」凡使客自南如北者,必 先於驛供以廩餼,易以官舟,然後至縣;又供以廩餼, 易以輿隸,然後北上。其自北而南者亦然。一邑之內, 十五里之間,供饋至再,民實病焉。成化壬辰歲,縣丞 陳策以便民情聞于上,詔府縣遷改,時公私倥傯,力 弗暇及。己亥歲,益陽劉侯憲以名進士出宰是邑,詢 利病張弛之,小者立變,大者以次修舉。時耆民多言 遷驛之利,劉侯頷之。越二載,時和年豐,百穀屢登,政 治于下,民歌于途。劉侯喜曰:「吾可以有為矣。」於是周 行縣市,得廢寺一區,南枕大河,西濱長江,寬廣深衍, 足稱營度。乃以隙地百畝易之,集僚屬耆老與夫邑 之富室巨賈而語之曰:「此大役也,非眾力莫能就。」眾 皆曰:「諾,不敢吝。」侯於是出其俸祿餘貲與公帑羨餘 以為之倡,民各視力出貲有差。數月之間,霧湧雲集, 以後為羞。乃擇其尤公正者數人主之。庀材鳩工,伐 石畚土,自河疊石數十級。上為大道,立麗譙三間,前 立坊牌,題以「驛」名。左右立駐節坊各一,後立屏牆。牆 後為二門。二門之內為正廳,凡若干楹,東西耳房各 若干楹。後為寢室,深廣與正廳稱。左庖右湢,井泉有 亭,官廩有庫,驛官驛夫各有棲息之所。繚以重垣,嚴 嚴翼翼。經始於壬寅季秋,落成於癸卯仲春。工不再 籍,役不違時。由是居者無繁費之苦,行者無再淹之 勞,公私遠邇,無不稱便。邑之前侍御致仕黃公讓輩, 咸以為侯之功大矣,不可以不勒諸石。乃走使求記 於予。嗚呼!周公之為政也,自國市達于天下,皆有候 館委積,以待賓客。厥後陳人不修其政,而單子知其 將亡,則奚可後此而不盡心者乎?今以衝要之邑而 置候館,委積於十五里之外,豈理也哉!然百數十年 為郡邑者漫不加意,或知之而力弗逮,劉侯乃獨一 舉成之,則其材智出人為何如也?孔子論政之五美, 以「惠不費、勞不怨」為首。劉侯興大役而人不以為勞, 省供億以惠民而費不出於己,是又得孔子之遺意 也。周孔之道大矣哉,得其一二,雖為天下何有,而況 於一邑乎?蕪湖父老固知劉侯之惠我也,恐子孫視 為故常,予故悉其本末以告之云。
《紅心驛記》彭華
「昔先王盛時,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 里有宿,宿有路,室,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館 有積。其所以待賓旅者甚厚,而見於《周官》者,其詳如 此。至春秋時猶然,凡列國於賓旅之事有缺焉者,君 子輒譏其不能國。」自天下郡縣守令代遷,先王之制 日以廢,以至於今,僅於當路有驛舍之設,猶庶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