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9 (1700-1725).djvu/117

此页尚未校对

太初三年起甘泉望風臺,臺上得白珠如花一枝,帝 以錦蓋覆之,如照月矣,因名照月珠,以賜董偃,盛以 琉璃之筐。

武帝於望鵠臺西起俯月臺,臺下穿池,廣千尺,登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使仙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 亦曰「眺蟾臺。」

《漢武內傳》:「鉤弋夫人卒,既殯,尸香聞十餘里,因葬之 雲陵。帝甚哀悼,又疑其非常人,乃發冢開視,棺無屍, 唯衣履存焉。乃起通靈臺於甘泉。常有青鳥集臺上 往來,至宣帝時乃止。」

《漢武故事》:「漸臺高三十丈,南有壁門三層,內殿階陛 咸以玉為之。鑄銅鳳凰高五丈,飾以黃金,栖屋上。」 《趙飛燕外傳》:「成帝於太液池中起為瀛洲臺榭,高四 十尺。帝御流波文縠、無縫衫、趙后衣,南越所貢雲英 紫裙,碧瓊輕綃。廣榭上,后歌舞《歸風道遠》之曲,帝以 文犀簪擊玉甌,令后所愛侍郎馮無方吹笙以倚后 歌。『飛燕身輕不勝風』」,帝製《七寶避風臺》。

《述異記》:「漢成帝遣將軍王潰戍邊,及帝崩,王莽篡逆, 潰與莽有隙,遂留不敢歸,因逃入胡中,士卒相率築 臺,為望鄉之處。」

《成都記》:「蠡臺,梁孝王所築於兔園中,迴道似蠡,因名 之。」

《山堂肆考》:「王莽起八風臺,以別四方之風,蓋欲求神 仙也。臺成費萬金。」

《後漢書馬武傳》:「更始立,以武為侍郎。及世祖拔邯鄲, 置酒高會,獨與武登叢臺。」故趙王臺也。在今潞州 邯鄲城中。

《三國魏志》:建安十五年:「冬,太祖乃於鄴作銅雀臺。建 安十八年九月作金虎臺,鑿渠引漳水入白溝以通 河。」

《陳思王植傳》:「植字子建。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 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 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 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 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獨異志》:「魏武帝嘗居銅雀臺,及終,令妓樂登臺望西 陵而歌舞。」

《寰宇記》:「陳臺在鄄城西二里。魏曹植封鄄城侯,築臺 讀書其上。後改封陳,因號為陳臺。」

《魏略》:黃初五年,文帝東行,留郭后於永始臺。霜雨,城 樓多壞,有司請移止。后曰:「昔楚昭王出遊,貞姜留漸 臺,江水至,使迎而無符,不去卒沒。今帝在遠,未有急 而移止,奈何?」

《述征記》:「魏文帝築臺,高四十丈,列燭置於臺下,名曰 燭臺,遠望如列星之墜地,以處美人薛靈芸焉。」 《郡國志》:「許州有丹書臺,魏文帝受禪,有黃鳥銜丹書, 築北臺。」

《襄陽耆舊傳》:劉表為荊州刺史,築臺名「呼鷹」,仍作《野 鷹來曲》。

《拾遺記》:吳王潘夫人每遊昭宣之室,志意幸愜,既盡 酣醉,唾於玉壺中,使侍婢瀉於臺下,得火齊指環,即 挂石榴枝上,因其處起臺,名曰環榴臺。時有諫者云: 「今吳蜀爭雄,還劉之名將為妖矣。」權乃翻其名曰榴 環臺。

魏明帝起凌雲臺,躬自掘土,群臣皆負畚插天,陰,凍 寒死者相枕藉。洛、鄴諸鼎,皆夜震自移。又聞宮中地 下有怨歎之聲。高堂隆等上表諫曰:「王者宜靜以養 民,今嗟歎之聲,形於人鬼,願省薄奢費,以敦儉朴。」帝 猶不止。廣求瑰異,珍賂是聚,飾臺榭,累年而畢,諫者 尤多。帝乃去煩歸儉,死者收而葬之。人神致感,眾祥 「皆應。」

《世說新語》:「凌雲臺樓觀精巧,先稱平,從木輕重,然後 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臺雖高峻,常隨風搖動,而終 無傾倒之理。魏明帝登臺,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 之,樓即頹壞。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

《太平御覽張茂傳》:「茂築靈鈞臺,周輪八十餘堵,基高 九仞。武陵人閻曾夜叩門呼曰:『武公遣我來曰:何故 勞百姓而築臺乎』?姑臧令辛巖以曾妖妄,請殺之。茂 曰:『吾信勞人。曾稱先君之令,何謂妖乎』?太府主簿馬 魴諫曰:今世難未平,唯當弘尚道素,不宜勞役崇飾 臺榭。且比年以來,轉覺眾務日奢於往,每所經營,輕 違雅度,實非士女所望於明公。」茂曰:「吾過也,吾過也!」 命止作役。

《拾遺記》:石虎於太極殿前起樓,高四十丈,名曰「芳塵 臺。」上有銅龍,腹容數百斛酒,使人於樓上嗽酒,風至 望之如露,曰「粘雨臺」,用以灑塵,樓上戲笑之聲,音震 空中。

《鄴中記》:「趙王虎建武六年,造梁馬臺,在城西漳水之 南,約次為臺。虎常於此臺簡練騎卒,虎牙宿衛蛇雲 騰黑槊騎五千人,每月朔晦,閱馬於此臺。乃於漳水 之南,張幟鳴鼓,列騎星羅,虎乃登臺射𩩉笥,一發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