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9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燕遊之處。」

河間府

虞丘臺 在任丘縣北袁淮莊,相傳漢吾丘壽王讀 書處。「吾」「虞」聲相近,遂訛為「虞。」

廣川臺 在景州治東。臺高三丈,上有傑閣三層。元 蓨尹呂思誠移董子祠於此,因名。

胡蘇臺 在東光縣學東南,高二丈餘,周圍二十丈 餘,又名鐘鼓臺。弘治中,知縣游璋以其巋然特起,築 土為山,與之鼎峙,土人因名之曰「三山。」

燕臺 在東光縣北二十里。相傳曹丕築以燕友。又 云「齊桓公北伐射雉於此」,亦名射雉臺。

紀功臺 在滄州,舊名「武帝臺。」唐太宗征高麗,班師 次此,紀功勒石。

文星臺 在慶雲縣東南隅,高可遠眺,清曉見日出 海,炯然奇觀。

真定府

舒嘯臺 在真定古城東,元蘇天爵先世隱居讀書 之所。至正中,天爵因高為臺,結欄構屋其上,扁曰「舒 嘯。」

獵臺 在井陘縣鉶山上,燕趙謂山脊為鉶。《周穆王 傳》曰:「天子北征,乃絕漳水於鉶山之下。癸未,雨雪,穆 天子獵於鉶山之西河。」

鑾駕臺, 在井陘縣東南七十五里。隋文帝邀溧陽 公主駐蹕之地。

韓臺 在元氏縣南三里。泜水之陽,纍纍相屬。相傳 為韓信出井陘攻趙時,虛設糧塚。近日有臺下穿得 墓甓者,蓋趙氏公族大臣之遺塚。韓信建幕於上,故 因以名其臺與村焉。

白鹿臺 在平山縣西四十里。漢武帝登眺於此,白 鹿躍出,故名。

雞鳴臺 在定州東南二十五里。按《圖經》,「漢光武自 冀而南,舍宿於此。因地卑築臺以居,雞鳴而去,因名」 廉臺, 在定州南七十里。廉頗為將時,築以練兵者, 今因以名其村。

李牧臺 在槁城縣西南十五里土山宜安之間,臺 高數仞。《史記》謂「趙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走其將 桓齮」,此則李牧駐兵遺址。

馬回臺, 在武邑縣城東北五十里。昔齊攻魯,至其 郊,見婦人抱姪棄子以避軍。齊將至,問其故,婦人曰: 「棄子割私愛,抱姪存公義。」齊將曰:「魯未可伐也。」遂班 師而還。魯君知之,旌為義姑,因築臺以識之。東一里 有墓存焉。

仙臺 在安平縣北一里。臺上建聖姑廟塑像,座下 有井,蓋姑嘗汲水處。人以手探之,即得其井焉。 上方臺, 在饒陽縣城東十里。其臺高及四丈,周圍 五里。上有龍母祠,座下有井,每旱常應禱。春日草卉 先芳,又謂之「先春臺。」

營臺, 在饒陽縣城北十里,廣二畝,高數尺,乃光武 行營。每經水澇,與之高下,不能盡沒。

望漢臺 在趙州治南。漢將耿純築此,以望光武。 千秋臺, 在高邑縣南二里。漢光武既平王郎,行至 鄗,諸將請上尊號,弗許。適有同舍生《疆華》者,奉《赤伏 符》來,群臣復固請,因築臺於此,即帝位。

拜將臺 在贊皇縣城南,永豐社回車村北。世傳韓 信釋李左車縛,東向坐,師事之,問以伐燕、齊之策,遺 址尚存。

順德府

檀臺 在府城。《史記》:「趙成侯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 為檀臺。」

宋臺 在南和縣東南八里。唐宋文貞公璟故里,其 宅在臺南里許。又傳臺旁有「澆花井」七十二處,其遺 跡與煙水消沈矣。

鬥雞臺 在南和縣。相傳為「宋公子鬥雞處。」

張耳臺 在唐山縣西北十二里。漢張耳與韓信下 趙,駐兵於此,因築臺。

繫馬臺 在唐山縣南二十五里。漢光武避王郎兵, 繫馬於此,有光武廟。

東盟臺 在任縣東二十里。韓信襲齊,楚遣龍且救 之,信與且盟於此。

廣平府

廉頗臺 在府城南十里。《十六國春秋》:「冉閔遇慕容 恪於廉頗臺下,十戰皆北」,即此。

會盟臺 在雞澤縣東二十里,春秋諸侯同盟處。 叢臺, 在邯鄲縣東,趙武靈王所築。上有雪洞天橋、 梳妝翠被及據勝亭諸景。《漢·鄒陽傳》:「武力鼎士,袨服 叢臺之下。」東漢光武與馬武登叢臺。魏劉卲《趙都賦》 云:「立叢臺於少陽。」

洪頗臺 在邯鄲縣境內。《東漢郡國志》及《通典》云:「洪 頗臺與叢臺並著於趙。」唐李白有《登洪頗臺置酒觀 兵》詩。

說法臺 在成安縣境內。相傳曹溪二祖慧可,既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