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9 (1700-1725).djvu/77

此页尚未校对

書處。一在安福縣治西南,晉守殷仲堪所築;一在浮 岡山,唐丞相姚崇所築,有《任議記》。

清都臺 在府南清都觀。宋蘇軾自儋耳歸,游觀中, 因書「清都臺」三字於臺上。

鳳凰臺 在永新縣北。相傳昔有縣令築以登覽,適 有祥鳥至,故名。

聰明臺 在永新縣北。五代時,劉景洪嘗告人曰:「我 不從彭玕,幾活萬人。」後世嘗有隱者,因名所居北山 曰後隱山,有唐牛僧孺讀書堂,即故基築臺曰「聰明。」 其子素之妻夢衣冠丈夫曰:「牛相公來。」已而有孕,乃 生沆,後為丞相。

瑞州府

金沙臺 在府治南二里許。漢長沙定王子拾建,為 游玩之所。蘇軾、蘇轍、黃庭堅過訪,劉平伯集金沙,有 詩。太守楊萬里、文天祥《郊行》,呂祖謙、曾鞏、虞伯生、揭 徯斯皆有詩。

翰苑臺 在新昌縣西南一里鹽嶺絕頂,曾淵子有 詩。

「舒嘯臺」, 在新昌縣清水橋下,古岡平石臺是也。淵 明游息之處。

袁州府

宜春臺 在府城內東南隅。高五十丈,郡人登覽之 地。宋建炎中,郡守即此立祠,以奉仰山之神。李覯有 詩。

讀書臺 在分宜縣北五十里。臺西有車書巷,後有 石倉,前有洗硯池。相傳唐羅隱嘗讀書於此。鍾山側 又有盧肇讀書臺,鄧庭聞有《詩》。

黃真人臺, 在分宜縣南五十里。臺有巨石,相傳晉 時有黃大占者修煉於此。

泰和臺 在萍鄉縣西。晉泰和間刱,故名。西山環抱, 中廣數里,有古井靈泉。舊傳「小釋迦修於此。」

贛州府

章貢臺 在府治後西北隅。宋嘉祐中,州守趙抃建, 自為《記》。

八境臺 在府東北,倚城。蘇軾有詩。

熙熙臺 在寧都縣南,一名「印山。」宋縣令彭鉉樹碑 其上,明知縣陳大倫修。

南安府

陳公臺 在南康縣治內。宋相陳升之父為主簿時, 建亭其上,扁曰「翠微。」紹興中,邑宰劉將之易今名。 皇仙臺, 在南康縣治北。相傳有皇甫道人於此修 煉成仙,故名。

《浙江通志》

湖州府

石臺 在歸安縣安福鄉埭溪口。平地突起一石,高 四五丈,週圍十餘丈,仰視巉巖,不易登扳。旁有廟名 「石虎」,或有鑿其石者,虎遂咆哮有聲,驚者辟易。

寧波府

書臺 宋慶曆中,王安石宰鄞時所築,在按察分司 北。後肖像祀荊公,至今如故。

石臺 在慈溪縣西南五十五里,白岩山之麓。石臺 三層,高五丈,其中虛擎如鼎,足傍石間有膝印,又有 五指足蹟,苔蘚不蝕。相傳昔有仙人於此,恐臺攲危, 傍以肩正之,中添一小石以支之,靈蹟見在。

紹興府

靈臺 在山陰縣境龜山。《吳越春秋》云:「起游臺其上」, 又云「冠其山巔,以為靈臺。」《水經注》:「起靈臺於山上,作 三層樓,以望雲物。」

望烏臺 在山陰縣。王子年《拾遺記》云:「越王入吳,有 丹烏夾王而飛,故其霸也,起望烏臺以表其瑞。」今溫 泉鄉十九都鏡湖旁山有望湖臺舊址,或云即其處 也。

賀臺, 在山陰縣。《水經注》云:「長湖山之西嶺有賀臺, 越入吳,還而成之。」

宴臺 在府治東南。《吳越春秋》:宴臺在於石室。吳王 聞越王石臺之遊,未嘗敢上,以為畏法服威也。 越王臺 在蕭山縣。唐、宋之問詩:「江上越王臺,登高 望幾回。南溟天外合,北戶日邊開。地濕煙常起,山晴 雨半來。冬花採蘆橘,夏果摘楊梅。跡類虞翻枉,人非 賈誼才。歸心不可度,白髮重相催。」李白詩:「西陵共越 臺。」按:府城內臥龍山亦有越王臺,未知孰是?然此二 詩所詠,似與此地形勢相合,故附於此。

祭忠臺 在餘姚縣龍泉山絕頂,臺即巖石也。正統 間,宦官王振用事,翰林侍講劉球疏之,死詔獄。姚人 成器與劉素絕知面,夜率同志設雞酒祭之。後人因 名其陳俎之石曰「祭忠臺。」石旁刻三人字,為王新建 守仁書。

王弘之釣臺, 在上虞縣蘭芎山。《宋王弘之傳》:「惟好 釣。」上虞江有三石頭,弘之嘗垂綸於此。人問:「得魚賣 否?」答曰:「釣不自得,得亦不賣。」

台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