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9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舞馬臺, 在臨潼縣鬥雞殿北。天寶中,嘗令教舞馬 四百蹄,目之曰「某家嬌」,其曲謂《傾盃樂》,奮頭鼓尾,無 不應節。乃施三層木床,乘馬於上,掉轉如飛。

缽盂臺, 在三原縣,《巀嶭》東峰也。其巔有雲輒雨,人 以為候。

看花臺 在同州南,相傳隋煬帝築之雒岸者。下有 蓮池,上起馳道,今其址猶存,或曰「看華。」

華雲臺 在郃陽縣東十里。上有大佛,高數丈,浮圖 入雲表。明葉夢熊有碑紀其勝。

博臺 在華陰縣,即秦昭王令工施鉤梯處。昭王以 松柏之心為博,箭長八尺,棋長八寸,使勒於石曰:「昭 王與天神博於此。」漢衛叔卿常乘雲車駕白鹿,武帝 得其子度世,使求之。度世登嶽,見父與數人愽於石 上。

望輝臺 在耀州署後。宋皇祐中,華原令楊庭見寶 鑑山常有光如鑑,乃築臺望之。臺西即宋時州守園 居,故有樓亭池臺花竹之勝,今盡蕪沒,惟雷簡夫《園 居》詩二十二首石刻存。

節義臺 在武功縣北二十里,漢蘇子卿故園也。武 出使久而不屈,故作臺以表之,遂名其鄉為「義門。」今 遺址尚存。

卜卦臺 在邠州西顯應院,世傳苗光裔卜宋太祖 處。石虎石柱尚存。

通天臺 在三水縣,亦曰望仙臺。武帝元封二年,公 孫卿言仙人好樓居,於是作甘泉通天臺。《漢舊儀》云: 「臺高三十餘丈,雲雨悉在其下,去長安三百里,望見 長安城上有承露盤,仙人掌擎玉杯,承雲表之露。」元 鳳間,臺自毀,榱桷皆化為龍鳳,隨風雨飛去。《西京賦》 云:「通天眇而竦峙,徑百常而莖擢。上瓣華以交紛,下 刻」陗其若削。今遺址猶高二十丈。按《關中記》,左右通 天臺,則是雙臺對峙,通靈臺不在此數,故《西都賦》云: 「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又不止神明臺之一 銅人捧盤。

通靈臺 在三水縣北。《漢武內傳》:「鉤弋夫人既殯,香 聞十餘里,帝哀悼,疑其非常人,乃起通靈臺於甘泉。 常有一青鳥集臺上往來,至宣帝乃止。」

延安府

鬥雞臺 在延長縣西三十里,九峰相連不斷,下為 鬥雞臺。世傳唐宋盛時,公子分封遊樂鬥雞之所,又 謂「仙人鬥雞於此。」未知孰是。

祭風臺 在清澗縣北一里,高百丈,上有風伯遺址。 邑人白乃建,有詩。

監軍臺 在鄜州城南五里。唐尉遲敬德演武處。 祈僊臺 在中部縣西,即橋山。山前有祠,云「漢武帝 所築。」山北有上善泉,唐刺史崔駢導入城中,以資溉 汲,至今賴之。

蘇臺 在綏德州,扶蘇臺也。有曉角山,在州城內,諺 以「曉角初晴,蘇臺返照」為對。城南三里有嗚咽泉,即 扶蘇賜死處。

月兒臺 在綏德州北二里。其上極高亢,其下臨水, 夜月照臨,光采如晝。士大夫中秋之夕,攜酒玩月於 此,故名。

朔方臺 在綏德州東一里,無定河東岸。漢李廣為 上郡太守征朔方所建。州東有李廣寨及西之土門, 北之孤山、西北之柏林,凡十六寨,俱隸州籍。

李陵臺 在神木縣西北境內,疊石為之。夏人援騎 多候於此。

鳳翔府

授經臺 在府南終南山之一峰。尹喜既見老子,授 五千言,退而書《道德經》,後常居此側,有崇聖觀。 黃巢臺, 在岐山縣龍尾坡,唐節度使鄭畋破巢於 此。

祀雞臺 在寶雞縣東二十里。《漢書》云:「秦文公獲若 石於陳坂,祠之。其神來嘗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 來,集於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殷。以一牢祀,命曰陳 寶祠。」有臺曰「祀雞臺。」今為龍宮寺遺址。

射箭臺 在寶雞縣西東十里。元憲宗入蜀,嘗駐師 於此較射,碑刻尚存。

清風臺 在寶雞縣東南六十里,元真人丘處機所 築。西倚飛雲之堡,東臨漱玉之溪,北跨渭濱,南引清 風,故名。

漢中府

拜將臺 在南城下。《耆老傳》云:「高祖拜韓信為大將, 築此壇以受命。」臺址尚存。

古將臺 在褒城縣北六里連城山頂有十二城堡, 連屬如城,下瞰黑龍江,內有古塔高丈餘,池水廣二 畝,相傳漢王所鑿。其山凹處即古將臺,樵采之夫,時 得矢鏃,蓋漢王練兵處也。

樊噲臺, 在城固縣北十三里。上容百餘人。漢將樊 噲所築。

思計臺: 在鳳縣南境。諸葛武侯嘗籌畫於此,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