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0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以申《高棲》之志。經始山川,實基於此。

仰前哲之遺訓,俯性情之所便。奉微軀以宴息,保自 事以乘閒。愧班生之夙悟,慚《尚子》之晚研。年與疾而 偕來,志乘拙而俱旋。謝平生於知遊,捷清曠於山川。

謂經始此山,遺訓於後也。性情各有所便,山居是其宜也。《易》云:「向晦入宴息。」 莊周云:「自事其心。」 此二是其所處。班嗣本不染世,故曰夙悟尚平,未能去累,故曰「晚研」 想遲。二人,更以年衰疾至,志寡求拙,日事并可山居,日與知遊別,故曰謝平生;就山川,故曰「棲清曠。」

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還汀。面山背阜。東阻西傾。抱。 含吸吐款跨紆縈。綿聯邪亙,側直齊平。

枚乘曰:「左江右湖,其樂無有。」 此吳客說楚公子之詞,當謂江都之野。彼雖有江湖而乏山巖,此憶江湖左右與之同,而山嶽形勢,池城所無也。「往渚」 「還汀」 ,謂四面有水,「面山背阜」 ,亦謂東西有山,便是四水之裏也。「抱含」 「吸吐」 ,謂中央復有川。「款跨紆縈」 ,謂邊背相連帶。迂回處謂之邪亙,平正處謂之側直。

近東則「上田下湖,西谿南谷。石堟石滂,閔硎黃竹,決 飛泉於百仞,森高薄於千麓,寫長源於遠江,派深毖 於近瀆。」

上田在下湖之水口,名為「田口。」下湖在田之下,下處並有名山川。西谿、南谷分流,谷鄣水畎入田口,西谿水出寧縣西谷。鄣是近山之最高峰者,西谿便是。闕。之背,入西谿之裏,得石堟,以石為阻,故謂為「堟。」石滂在西谿之東,從縣南入九里,兩面峻峭數十丈,水自上飛下,北至外谿封墱十數里,皆飛流迅激,左右巖壁綠竹。閔硎在石滂之東谿,逶迤下注,良田、黃竹與其連,南界莆中也。

《近南》則「會以雙流,縈以三洲,表裏回游,離合山川。崿 崩飛於東峭,槃傍薄於西阡。拂青林而激波,揮白沙 而生漣。」

「雙流」謂剡江及小江。此二水同會於山南,便合流注下。三洲在二水之口,排沙積岸,成此洲漲,表裏離合,是其貌狀也。崿者,謂回江岑,在其山居之南界,有石跳出,將崩江中,行者莫不駭慄。槃者,是縣故治之所在江之。闕二字。「用槃石竟渚,並帶青林而連白沙」也。

近西則楊賓接峰,唐皇連縱室壁帶谿,曾孤臨江,竹 緣浦以被綠,石照澗而映紅,月隱山而成陰,木鳴柯 以起風。

楊中、元賓,並小江之近處,與山相接也。唐皇便從北出室石,室在小江口南岸,壁小江北岸,並在楊中之下,壁高四十丈,色赤,故曰「照澗而映紅。」 曾山之西,孤山水南,王子所經,始並臨江,皆被以綠竹。山高月隱,便謂為陰,鳥集柯鳴,便謂為風也。

近北則《二巫結湖》《兩》通沼橫石,判盡休周分表。引 修隄之逶迤,吐泉流之浩漾。山下而回澤瀨,石上 而開道。

大小《巫湖》中,隔一山外。周回,在圻西北。邊浦出江,並是美處。義熙中,王穆之居大巫湖,經始處所猶在兩皆長溪外。出山之後四五里許裏。「亦隔一山出新堟。」橫山,《野舍》之北面。常石,《野舍》之西北。巫湖舊唐,故曰「修隄。」長溪甚遠,故曰「泉流。」常石磯。闕四字故曰:「下磯而回澤裏。」漫石數里,水從上過,故曰「瀨石。」上而開道休山東北周里山在休之南,並是北邊。

遠。東則「天台桐柏,方石太平,二韭四明,五奧三菁,表 神異於《緯牒》,驗感應於慶靈,凌石橋之莓苔,越楢谿 之紆縈。」

天台、桐柏七縣餘地,南帶海。二韭、四明、五奧,皆相連接,奇地所無,高於五嶽,便是海中三山之流。韭以菜為名。四明,方石,四面自然開窗也。五奧者,曇濟道人、蔡氏、郗氏、謝氏、陳氏各有一奧,皆相掎角,並是奇地。三菁,太平之北。太平,天台之始。方石直上萬丈,下有長谿,亦是縉雲之流云。此諸山並見《圖緯》,神仙所居,往來要徑。石橋過楢谿,人跡之艱,不復過此也。

遠南則《松箴》《棲雞》,《唐嵫漫》《石崒》,嵊對嶺。《孟分隔》,入 極浦而邅回,迷不知其所適。上嶔崎而蒙籠,下深沉 而澆激。

棲雞在保口之上,別浦入其中,周回甚深,四山之裏。《松箴》在棲雞之上,緣江唐嵫入太平水路,上有瀑布數百丈。漫石在唐嵫下,郗景興經始精舍,亦是名山之流。崒嵊與分界,去山八十里,故曰「遠南。」前嶺鳥道,正當五十里高,左右所無,就下地形高,乃當不稱遠望。山甚奇,謂白爍尖者最高,下有良田,王敬弘經始精舍。曇濟道人住孟山,名曰《孟埭芋》,署之疁田。清溪秀竹,迴開巨石,有趣之極。此中多諸浦澗,傍依茂林,迷不知所通。嶔崎深沉,處處皆然,不但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