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1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可得。」光善之,明日遷郎秩二等。光後廢昌邑王賀立 宣帝,光自手解取賀璽,扶令下殿。至漢平帝,王莽篡 位,向元后求璽,乃出璽投之於地。璽上螭一角缺。及 莽敗時,帶璽綬避火於漸臺。商人杜吳殺莽取綬,不 知取璽及莽頭。公賓就見綬,問綬主所在,及斬莽首, 并璽與王憲,憲得無所送。又自乘天子車輦李松入 長安,斬憲,送璽詣宛上。更始赤眉大司馬謝祿至高 陵,更始奉璽赤眉,赤眉立劉盆子。建武三年,盆子敗 於宜陽,璽還。光武孫堅從桂陽入討董卓,卓時已焚 燒洛邑,徙都長安。堅軍於城南,見井中旦旦有光,軍 人莫敢汲,堅乃探得璽。初,卓作亂,掌璽者投於井中, 故堅得之。袁紹有僭盜意,乃拘堅妻,逼求之。紹得璽, 見魏,舉以向肘,魏武惡之,紹敗,得璽還。漢以禪魏,魏 以禪晉。趙王倫篡立,使義陽王威就惠帝取璽,帝不 與,強奪之。晉帝永嘉五年,王彌入洛陽,執懷帝及傳 國六璽詣劉曜,後為石勒所并,璽復入勒刻一邊,云 「天命石氏。」此題今不復存。勒為冉閔所滅,此璽屬閔, 閔敗,璽存閔之部屬蔣幹,晉鎮西將軍謝尚遣都護 何融至,購賞得之。以晉穆帝永和八年還江南。晉元 帝東渡,歷數帝,無玉璽,北人皆云「司馬家是白板天 子。」

《通志》

《論印》

臣謹按《梁制》,左右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銀章青綬 者同其位,但加金紫者謂之金紫光祿大夫,但加銀 青者謂之「銀青光祿大夫。」又按北齊之制,三品以上, 凡是五省官及中侍中省官,皆為印,不為章;四品以 下,凡是開國子、男及五等散品名號侯,皆為銀章,不 為印。

《洞天清錄》

《印章》

古之居官者必佩印,以帶穿之,故印鼻上有穴,或以 銅環相綰。漢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篆,上移篆畫停 勻,故左有三字、右有二字者,或左二字右三字者。其 四字印則畫多者占地多,少者占地少。三代以前尚 如此,今則否。

有古之鏒金、塗金、細錯金銀,及商金、青綠銅、辛有金 者、玉者、瑪瑙、琥珀、寶石者,有哥窯、官窯、青冬窯者,其 製作之巧,鈕式之妙,不可盡述。古玉章用力精到,篆 文筆意,不爽絲髮,此必昆吾刀刻也。即漢人雙鉤碾 玉之法,亦非後人可擬,故《玉章》更為賞鑒家珍重。青 田石中有瑩潔如玉,照之燦若燈煇,謂之「燈光石。」今 頓踊貴,價重於玉,蓋取其質雅易刻,而筆意得盡也。 今亦難得。近刻玉章,並無昆吾刀、蟾酥之說,惟用真 菊花鋼鍛而為刀,闊五分,厚三分,刀口平磨,取其平 尖鋒頭為用。將玉章書篆文,以木架鈐定,用刀隨文 鐫之。一刀勿入,再鍥一刀,多則三鍥,玉屑起矣。但不 可以力勝之,則滑而難刻。運力以腕,更置礪石於傍, 時時磨刀,使鋒鋩堅利,無不勝也,別無他術。今之鍥 家以漢篆刀筆自負,將字畫殘缺,刻損邊傍,謂有古 意。不知顧氏《印藪六帙》,可謂遍括古章,內無十數傷 損,即有傷痕,迺入土久遠,水銹剝蝕,或貫泥沙剔洗 損傷,非古文有此。欲求古意,何不法古篆、法刀法,而 竊其傷損形似,可發大噱。若諸名家。自無此等。

《圖書匣》

有宋剔、新剔者。有填漆者。有紫檀鑲嵌玉石者,有豆 瓣楠者。近有退光素漆者,何文如之,亦堪日用。

《印色池》

官哥窯方者,尚有八角委角者最難得。定窯方池外 有印花文,佳甚。此亦少者。諸玩器玉當較勝於磁,惟 印色池以磁為佳,而玉亦未能勝也。故今官哥定窯 者貴甚。近日新燒有蓋白定、長方印池,并青花白地 純白者,此古未有,當多蓄之。且有長六七寸者,佳甚。 玉者有陸子岡做周身連蓋滾螭白玉印池,工緻侔 古,近多效製。有三代玉方池,內外土銹血侵四裹,不 知何用。今以為印池,似甚合宜。

《同話錄》

《論璽寶印》

璽、寶、印三者,名殊而用一。許氏《說文》曰:「寶者,印也。」《周 禮·掌節》云:「門關用璽節。」鄭氏云:「今之印章也。」《職金官》 「揭而璽之。」鄭云:「璽,印也。」故應劭《漢官儀》曰:「璽,信也,故 尊卑共之。」《月令》云:「固封璽。」《左傳》云「襄公在楚,武子使 季治問璽書而與之」是也。然劭乃不以《周禮》為証,豈 遺忘邪?秦始皇得玉於藍田,丞相李斯書,其文曰「受 命于天,既壽永昌。」漢高祖入關,子嬰封皇帝璽節降 璽,乃此也。故《漢書》曰:「高祖入咸陽,得秦璽,及即天子 位,因服御其璽,世世傳授,號傳國璽。」及王莽篡位,求 璽於元后,后投之於地,璽上螭一角缺。董卓焚洛陽, 徙都長安,掌璽者以投於井。孫堅軍城南,見井中有 光,堅因取得之。袁紹後逼堅妻取璽,紹敗,璽歸漢。又 傳魏至晉元帝南渡無玉璽,北人皆云「白版天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