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1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凡六璽。 皇帝行璽封賜諸侯王書,信璽發兵徵大臣,天子行 璽冊拜外國,事天地鬼神。

臣按:此漢朝六璽之制,後世率遵而用之。

《說文》曰:「璽,王者印也。以守土,故字從土,籕文從玉。」

臣按:璽古上下通用,至秦始專以為天子印章之稱。

《霍光傳》:「召符璽郎取璽,昌邑王受皇帝信璽,行璽就 次,發璽不封。」

臣按:漢之符節臺即今尚寶司,此設官之始。

漢制,符節令一人,六百石,為符節臺率,主符節事。凡 遣使,掌授節尚符璽。郎中四人,舊二人在中,主璽及 「虎符、竹符之半者。」

臣按:《霍光傳》「召符璽郎取璽」 ,則在前漢已有符璽郎矣,說者謂符璽令總符璽郎,又趙堯為符御史,則符璽又不但有郎而已也。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鄴城得玉璽,其文曰:「受命于天, 既壽永昌。」刻其旁曰:「魏所受傳國璽。」

臣按:此文疑乃魏文帝所受於漢獻帝以禪位者,但其旁所刻文有少異,然說者又謂璽至晉為劉、石所得,尋復歸東,晉傳宋、齊、梁、陳以至於隋,不知孰為真物也。

唐制,天子有「傳國璽」及八璽,皆玉為之。神璽以鎮中 國,藏而不用。受命璽以封禪禮神,「皇帝行璽以報王 公,書皇帝之璽以勞王公,皇帝信璽以召王公,天子 行璽以報四夷,書天子之璽以勞四夷,天子信璽以 召兵四夷。」

臣按:「此唐朝璽制。」

唐制,有「符寶郎四人,掌天子八寶及國之符節。有事 則請於內,既事則奉而藏之。大朝會則奉寶進於御 座,行幸則奉以從焉。大事出符,則藏其左而班其右, 以合中外之契,兼以敕書;小事則降符函封,使合而 行之。凡命將、遣使,皆請旌、節,旌以顓賞,節以顓殺。」

臣按:此唐人設官掌寶及符節之制。今制為「尚寶司」 ,專司寶璽及金牌、牙牌之屬。

五代周始造二寶,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寶」,一曰「皇 帝神寶。」宋太祖受禪,傳二寶,宋又製「大宋受命之寶」, 至太宗又別製「承天受命之寶。」是後諸帝嗣服,皆自 為一寶,以「皇帝恭膺天命之寶」為文,凡上尊號,則以 所上尊號為文。寶用玉,填以金盤龍鈕。別有三印:一 曰「天下合同之印」,中書奏覆狀、流內銓《歷任三代狀》 用之;二曰「御前之印」,樞密院宣命及諸司奏狀內用 之;三曰「書詔之印」,翰林詔敕用之。皆鑄以金,後並改 「印」為寶。

高宗中興,御府藏玉寶十有一:一曰「鎮國神寶」,文曰 「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二曰「受命寶」,文曰「受命于天, 既壽永昌。」二寶,封禪用之;三曰「天子之寶」,答外夷書 用之;四曰「天子信寶」,舉大兵用之;五曰「天子行寶」,封 冊用之;六曰「皇帝之寶」,答鄰國書用之;七曰「皇帝信 寶」,賜鄰國書及物用之;八曰「皇帝行寶」,降御劄用之。 所謂「八寶」也;九曰「大宋受命之寶」,十曰「定命寶」,十一 曰「大宋受命中興之寶。」又作金寶三:一曰「皇帝欽崇 國祀之寶」,二曰「天下合同之寶」,三曰「書詔之寶。」

臣按:「此宋朝寶璽之制。」

哲宗元符元年,咸陽縣民段義修舍得古玉印,文曰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上之。詔蔡京等辨驗,以為秦璽, 遂命曰「天授傳國受命寶」,改元元符。

劉定之曰:「秦始皇以藍田玉製璽,子嬰以降漢,漢以傳魏。晉亂,為劉石所得。冉閔篡石氏,置璽於鄴。閔死,國亂,其子求救於晉謝尚,尚遣兵入鄴助守,因紿得璽以歸晉。方其未還也,劉石以璽不在晉,謂晉為白版天子」 ,晉蓋恥之,謂紿得璽意者,以解此恥也,惡足盡信哉?不旋踵,鄴為慕容燕所取,璽或者實在燕矣。謂在燕,則燕為苻堅所併,而堅見鹵於姚萇。萇從堅求璽,堅罵曰:「五胡次序,無汝羌名,璽已送晉,不可得也。」 卒拒之以死。蓋堅未嘗以送晉,而璽於是乎亡矣。謂晉果紿得之於鄴,則傳宋齊梁,而侯景取之。景敗,其侍中趙思賢棄之草間,郭元建取送高齊,齊亡歸宇文周。周傳隋,隋煬帝死,宇文化及取之;化及死,竇建德取之,建德妻奉以歸唐。唐傳朱梁,梁亡,歸於後唐。後唐廢帝從珂與璽俱焚,繼之者石晉。晉出帝重貴降遼,德光以其璽非真,詰之,重貴對以「昔璽既焚,今璽先帝所為,群臣共知。」 蓋自有秦璽以來,其間得喪、存毀、真偽之故,難盡究詰。而至於重貴降遼之日,秦璽之燬於火也,已灼然著於人人口耳,自是以後,有天下者不託以為言矣。哲宗、蔡京乃能復得之咸陽,豈堅之所瘞藏,至此而始出乎?曰:非也,是又作天書之故智也。天書號年為「祥符」 ,秦璽號年為「元符」 ,既紹述其乃考神宗之法,又紹述其高考真宗之符,不亦異哉?其後徽宗復製二璽,其一曰「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