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2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倉皇失措,仲宣處之晏然,人服其量。」

《趙逢傳》:太祖征太原,以逢為隨軍轉運使,鑄印賜之。 《後山談叢》:前世陋儒謂秦璽所在為正統,故契丹自 謂得傳國璽,欲以歸太祖。太祖不受,曰:「吾無秦璽,不 害為國。」且亡國之餘,又何足貴乎?契丹畏服。

《建寧府志》:「劉滋未貴時,嘗夢神人攜印一籃,大小百 餘顆,令吞之。劉吞十四,印文纍纍,見於腹間。後更中 外十四任,而任專城者九。」

《宋史輿服志》:大中祥符五年七月,帝覽河西節度使 知許州石普奏狀,用許州觀察使印,以問宰臣。王旦 對曰:「節度州有三印:節度印隨本使,使缺則納有司, 觀察印則州長吏用之;州印晝則付錄事掌用,暮則 納於長吏。節度使在本鎮,兵仗則節度判官、掌書記、 推官書狀,用節度印;田賦則觀察判官、支使、推官書」 狀,用觀察印符,刺屬縣,則本使判書,用州印。故命帥 必曰「某軍節度某州管內觀察等使、某州刺史。」言軍 則專制其兵旅,言管內則總察其風俗,言刺史則涖 其州事。石普獨書奏章,當用河西節度使印。

《于闐國傳》:太平興國中,有澶州卒王貴者,晝忽見使 者至營,急召貴偕行,南至河橋,驛馬已具,即命乘之, 俄覺騰虛而去。頃之駐馬但見屋室宏麗,使者引貴 入,見其主者,容衛制度悉如王者。謂貴曰:「俟汝年五 十八,當往于闐國北通聖山,取一異寶以奉皇帝,宜 深志之。」遂復乘馬凌虛而旋,軍中失貴已數日矣,驗 所乘,即營卒之馬也。知州宋煦劾貴以聞,太宗釋之。 天禧初,貴自陳年已五十八,願遵前戒,西至于闐,尋 許其行。貴至秦州,以道遠悔懼。俄於市中遇一道士, 引貴出城,登高原,問貴所欲,具以實對。即命貴閉目。 少頃,令開視,山川頓異,道士曰:「此于闐國北境通聖 山也。」復引貴觀一池,池中有仙童,出一物授之,謂曰: 「持此奉皇帝。」又令瞑目。俄頃,復至秦州。向之道士已 失所在,發其物,乃玉印也,文曰「國王趙萬年永寶州」 以獻。

《澠水燕談錄》:「曹襄悼公利用,天聖中退朝歸私第,中 衢逢狂人奪其樞密使印,心獨惡之。未幾,姪芮為不 法事敗,治獄者鍛成其事,芮死,公貶隨州,再貶房陵, 行至襄陽,監者逼自盡,天下冤之。」

華陽楊褒,好古博物。皇祐中,宿華州西陰寺,僧云:「西 華漢下最勝。」夜間燈滅,于閽中見光煜然,旦起視之, 石也。詢寺處,郡僚宴集之地,故以此石鎮內耳。至夜, 褒移至別地,光復在焉。意其隱玉,因求得之。輦至都 下,使玉工視之,以為然。剖之得玉徑數寸,溫潤絕美, 光彩粲然。玉人驚之,曰:「至寶也。」今王府中未有其比。 會朝廷求良玉琢鎮國寶,褒因獻之,遂為「璽鎮國」華 州軍額。朝廷以名與璽同,乃改曰鎮潼軍。

《宋史輿服志》:至和二年,初,太宗以玉寶二鈕,賜太祖 之子德芳,其文曰「皇帝信寶。」至是,德芳孫左屯衛大 將軍從式上之。

《聞見近錄》:六姪震嘗謂予曰:「神宗一日召執政詣天 章閣,而吳雍與震預召,時為中書檢正官也。」及對,乃 議官制除目。初,執政進呈三省印,上曰:「始欲以金,而 今御寶,乃金也,塗金可耳。」執政既進除目,上笑曰:「三 省、密院官姑置之。」乃議吏部而下及某官除某乙,則 俾雍、震互書之。

《畫墁錄》:熙寧中,有一朝士,齊人知定平縣。韓子華宣 撫經由,怪其縣印漫汗,因取觀之。宰公遽前曰:「此即 錐故,非是本縣鑄造。」子華曰:「何為?」宰因陰指其題刻 曰:「太平興國二年」,少府以此知之。子華顧幕府曰:「縣 故正,無有是也。」

《雲煙過眼錄》:元豐間,米老自號鹿門居士,其印文云: 「火正後人芾印。」其後並不見用之。

三十八代天師張廣微與材所藏玉印一鈕,方二寸, 厚一寸,把手又高寸許,一璞所成,其文曰:「陽平治都 功印」,凸鑽碾甚精美,玉色溫潤。

《春明退朝錄》:予嘗判官誥院知制誥時,又提舉兵吏 司,封官誥院,而不白「司勳,恐遺之也。凡文臣及節度、 觀察、防團、刺史、諸司使副、內殿承制、崇班皆用吏部 印,管軍至軍校環衛官用兵部印,封爵命婦用司封 印,加勳用司勳印。」

《宋史韓公裔傳》:公裔充康王府內知客,金兵犯京,王 使出,公裔從行。及兵退,張邦昌遣人同三舅韋淵來 獻傳國璽。時淵自稱偽官,議者又謂邦昌不可信。王 怒,將誅淵,公裔曰:「神器自歸,天命也。」王遂受璽,命公 裔掌之。

《李公麟傳》:「公麟字伯時,舒州人。好古博學,多識奇字。 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測款識。紹 聖末,朝廷得玉璽,下禮官諸儒議,言人人殊。公麟曰: 秦璽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為文,著帝 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琱法 中絕,真秦李斯所為不疑。議由是定。」

《哲宗本紀》:「元符元年春正月丙寅,咸陽民段義得玉